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嫂子是女帝,我还考状元干嘛! > 第171章 公子,不好了!

第171章 公子,不好了!

  因为第二天,庆丰米行的价格更低了,且依旧是不限量。

  刘松有些绷不住了,道:“江家到底在搞什么鬼?这个时候,突然大量出货?”

  在他看来,眼下显然还不是时机。

  就算落袋为安,价格也没有必要一降再降。

  维持原价就足够了。

  眼下这么降价,好像是为了抢着出货一般。

  可能是上过的当太多了,刘松显得极为谨慎,小心问道:“姐夫,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这段时间涌入临安的粮食越来越多,会不会太多了,饱和了?”

  身为一个粮食,他自然也明白,因为这段时间的高价,无数粮食涌入了临安,眼下很多人都找不到仓库,整个临安的仓库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此下去,显然是一种不算太好的信号。

  不过,蔡如流却不当一回事,道:“就算涌入的粮食多又如何,越州明州两地改稻为桑是事实,这两地根本没有粮食,粮食涨价是必然的。”

  刘松点点头,他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敢大量囤粮。

  不过他还是不放心地问了一句,“姐夫,粮价太高,届时官府不会强制要求我们压价吧?”

  这个东西还真有些不好说,毕竟如今的粮价已经超过之前三倍有余。

  官府为了维持稳定,强制压价也并非不可能。

  可,蔡如流却是冷笑一声,道:“就算他们敢压价,也不敢压本公子的价,更何况,这些粮食都是真金白银收过了的,官府没道理让商人亏老本,谁也不会同意。”

  刘松想想也是,两浙的这些商人,在朝中都有不少关系。

  这么明抢,他们自然是不答应的。

  江南士族话柄还是很大的。

  这么一想,他顿时松了口气,只是内心依旧有些疑惑,还有些不宁,总感觉江家这么弄,是否有什么用意。

  让他更不解的还在后面,庆丰米行的价格还在下跌。

  一些有底气的粮食还算稳得住。

  但一些外地粮商就有些稳不住了,他们贩运的大量粮食过来,每天都要支付高昂的仓库租金,这些还算好的,更有甚者,连像样的仓库都已经租不到了,只能够暂时放在简陋的民房。

  可这种民房根本没有很好的防潮措施,存放不了多久,时间一长,必然麻烦事多。

  而且租金同样不便宜。

  看着粮价还是下跌,不少人有想着落袋为安,反正眼下这个价格也足够赚的了。

  于是,这部分粮商开始售粮,对于他们来说,落袋为安才是最重要的,何况这个价格足够赚的,又不用担心粮食发霉什么的。

  然而,这种东西一旦开始,其它各大粮商自然也会效仿。

  尤其是外地粮食,他们来临安本就不是长期买卖,能够赚一笔就不错,何况眼下这粮价,已经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结果不言而喻。

  价格的崩盘无非就是恐慌,外地粮食开始抢跑,无疑带动了更多的人。

  本地粮食还好一些,因为有仓库,这部分成本可以抵消。

  暂时还算稳得住。

  蔡如流和刘松就是这一类,不过,两人也慢慢发现不对,两人不是傻子,任由着这么下去,必然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这两个家伙正准备召集一众粮商共同稳住粮价。

  然而,他们正在寻思着,准备召集各大粮商。

  一名伙计突然匆匆而来,“公子,不好了!出大事了!”

  蔡如流漫不经心的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在这临安城,还成出什么大事?”

  伙计不敢怠慢,连忙道:“回……回公子,街面上突然传来一则消息,说是越州和明州两州知府日前已经和安庆府和徽州府那边达成协议,两州之地的粮食将会从安庆府和徽州府运过来。”

  什么!

  听到这话刘松脸色顿时大变。

  蔡如流也怔住了,脸色一片煞白,“这怎么会,官府不得从事商业运作,就算调运粮食也得临安这边,为何本公子没有收到消息?”

  伙计道:“具……具体小的也不清楚,不过,越州和明州是改稻为桑试验之地,据说上面给了两州特权,能够开始市易行,由官府直接干预。”

  市易法推行可不是谁都有权利的,通常来说,只有各路首府才行,临安是两浙首府,有这个权限,但是地方却没有,要受到临安协调。

  可越州和明州是试验之地,可以自主一部分。

  这话一出,两人的脸色都是一片煞白。

  蔡如流忙问道:“确定消息无误?从安庆府和徽州府运过来,运输成本大,两州知府怎会同意……”

  话没说完他便僵住了,若是粮价正常两州知府自然不答应。

  可如今临安粮价暴涨了三倍有余,两州知府又怎么可能不答应。

  刘松整个人也彻底不好了,口中道:“难怪江家前几日就在抢着卖粮,原来他们早就收到消息。”

  “他们和张齐泰关系密切,必然是……”

  “该死!”

  刘松绷不住了,因为他们这次可屯了不少粮食,刘松的家底全搭进去了不说,很多产业都抵押了,若是粮价崩盘,那刘家将血本无归。

  蔡如流显然也不再想之前那么淡定了,同样面色难看至极,口中道:“这不可能,这一定是谣言,安庆和徽州的粮食不少都来了两浙,他们哪还有粮食卖给两州?”

  “而且,就算他们愿意,下面的粮商也不愿意,这么大的一笔利润,就这么低价卖给官府,他们能同意?”

  刘松闻言也连忙点头,“对!”

  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但是可惜,他们虽然抱着这样的想法,可是街面上根本没有人信。

  或者说,那些粮商都赌不起,一旦这个消息是真的,那么他们无疑将损失巨大,趁着眼下粮价还可以,还有得赚,毕竟尽快脱手。

  粮价的崩盘就是一瞬之间。

  本身外地粮食就在抢着出货,抢着落袋为安,消息一传开,整个市场都慌了,无数粮食都在抢跑。

  一时间,原本缺粮的临安城,好像一夜之间到处都是粮食。

  临安的粮价,也在以断崖式的方式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