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第 3 章

  那两个鸡蛋太过珍贵,以至于张晴没舍得吃,她很小心地把两个鸡蛋搁筐里放好,以备不时之需。

  锅里也没给她留饭,然后她就那样饿着又睡觉了。

  睡到屋里头亮堂堂的,中午将至,她还不想起来。

  秸秆混合泥巴盖成的土胚屋子,初夏了也不显得热,她睡着正合适。

  真想在床上赖上一整天。

  不过到底是环境不一样了,根据原主的记忆,再过不了一个小时,吴金桂她们就要回来吃午饭。

  大家都去上工,都有工分拿,原主也上工,一天能拿到八分,吴金桂是她婆婆,别看年纪大,工分却是能拿满的。

  这家除了黄老汉和他的大儿子还有三儿子,大儿媳陈英也能拿满工分。

  丁秋菊人壮实,不过不老实,会偷懒,计分的人也不傻,自然是能看出来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她一天下来能拿六七分就不错了。

  说也不顶用,别说现在是新社会,不让打媳妇了,就算在以前,吴金桂也不会去打这个媳妇。

  因此丁秋菊虽然怕这个婆婆,但是挡不住她背地里做些什么小动作。

  眼瞅着这人忙活了一上午都要回来了,张晴没去出工,自然今天也就没有工分。

  她都不去出工了,又暂时没有跟大家都鱼死网破的想法。

  张晴在内心做了好一番斗争,最终还是选择起来做饭。

  其实这做饭倒也不费什么力,她前世也在农村生活过,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用柴火灶做饭不费什么劲儿。

  只是现在的物资太过匮乏,什么都要票,粮食实在有限。

  这里一般就吃红薯稀饭,玉米稀饭,顶饿的主食就是杂粮面饼子,没有东西,再怎么样也做不出个花来。

  大人就不说了,多少还能有点主食充饥。

  张晴看着刚跑进来的几个小孩子,心里一阵酸楚,这些孩子普遍腿细胳膊细,面皮黑黄,瞧着就都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老大黄家平一共四个孩子,三个闺女,一个儿子,最大的闺女,大丫,今年才十岁。

  最小的儿子,小军,才五岁,平常都是大丫照看这几个小孩子。

  老二——也就是现在的她家,黄家安家,小玉小虎两个孩子。

  老三黄家全、丁秋菊家是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也都是小孩子。

  三家加一块,九个孩子,六个姑娘,三个男娃娃。

  九个孩子中,最大的还是大丫,她成了所有人的大姐,平常大人下地,小孩子就全交给她看着了。

  张晴把自己代入到大丫的位置,不行!光是想想,自己就忍不了。

  大丫也不过才十岁,本正应该上小学,她自己现在也还是个孩子呢!

  可是张晴瞧着带几个小孩回来的大丫,显然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脸上看不出来什么抱怨不耐烦,倒别有一种逆来顺受的坚韧,叫张晴暗愧不如。

  好在几个小孩子也都是懂事的,会跟在身后,回来的时候从路边捡的树枝子,采的野菜,不掬多少,总归往家里拿了。

  大丫十岁,她的妹妹二丫也七岁了,丁秋菊的大闺女小花也八岁了,小玉也七岁了,这几个小孩可以互相照顾。

  张晴出来的时候,小玉小虎几个孩子正在院子里玩,大丫刚背着一捆猪草进屋,后面还跟着三丫小宝还有小草小军四个小孩子。

  一串地进来,张晴瞅着都头疼。

  大丫进来的时候刚好跟张晴对上眼,张晴就裂开嘴瞅着她笑了一下,没想到把小姑娘吓得绕着她走。

  张晴连忙收了笑。

  饭没什么好做的,张晴就不急,瞅着院子里脏,往地上先洒点水,再去把院子都扫上一遍。

  在农村也就这点好了:基本上家家都有自己的院子。

  她瞅着自家的院子还不小呢!

  有风吹过,一阵清香绕过自己的鼻尖。

  张晴吸了吸鼻子,“好香啊!”

  “是槐花的香味。”

  循着说话的声音望去,是小玉在说话。

  她扫院子,就把小孩都赶到过道里去玩,小玉正在搓着小宝手上的泥巴条子,也不看她。

  张晴才不觉得有那么巧合,那话明摆着是跟她说的。

  看来这小朋友也不是那么讨厌她啊!

  “小玉,你过来。”

  张晴缓和语气喊她。

  小玉抬头盯着她看,没动。

  大丫放下了柴火过来,也盯着她,小虎也盯着她。

  最小的三岁小宝,什么都不知道,也盯着她,流着口水冲她笑着。

  ……

  好嘛!

  对着这么多双清澈的眼睛,张晴苦笑一声,也不勉强,缓缓开口:“外面的槐花开了,我们去摘槐花好不好?”

  槐花多好吃啊,她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总会在槐花开的时候,把镰刀绑在长竹棍上,去够槐花。

  择洗干净的槐花用面和着,蒸熟,再简单拌些蒜汁子,那味道简直了!

  就是在外面的一些饭店,槐花蒸菜也是有人专门点的。

  她正愁着伙食不好呢,现在不就多了个食材!

  玉米粗面口感不好,没什么味道,吃着也喇嗓子,到时候跟槐花一块拌着蒸窝窝头,口感上会好不少。

  “够槐花?”

  小玉楞楞地瞧着她这个后妈,显然是心动了。

  不只小玉,她瞧着大丫也有点心动了。

  张晴乐呵呵笑了两声,也不再多说,小孩管不住自己天性,想去就去,不想去自己说再多也白搭。

  “想去的就跟着,不去的就呆在屋里,别出去玩水,也别在家里玩火。”

  张晴这样一说,大的都要去,小的跟着大的,也要去。

  最后,九个孩子,一个不落的,都要跟着。

  她是去够槐花回来改善伙食的,后面跟着一串小孩算怎么回事儿?

  最后张晴想了想,决定对这些小孩一视同仁,都不去了。

  “大丫,委屈你一下,你跟二丫小玉她们看着这些孩子,等有空了二婶偷偷给你煮鸡蛋吃。”

  大丫什么也没说,懂事地点点头,又去哄几个小孩子了。

  懂事的让她心疼。

  槐花初开,趁着村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张晴把家里的两个大竹筐都带了过去,最后用扁担挑了满满两大筐回来。

  其实扁担没有那么难使,找好感觉,也不费什么劲,就是起初身体不太能适应,劲儿使多了压得人肩膀,还有整个背都是疼的。

  来自于一个曾经有过挑扁担经验的某人,如是说。

  两筐槐花不算很重,张晴憋着一口气,一下子就给挑了回来。

  要不等下人都下工了,再有别人看见,多少得说两句嘴。

  当然,无非是你有他没有,眼馋嫉妒呗!

  张晴好心,不给她们这个机会。

  时间不够,两大筐槐花要择上好久,张晴算着时间,只先择了待会儿要吃的分量,剩下的几个小孩在帮着弄。

  除了大丫,就属老三丁秋菊家的大闺女小花年纪最大,八岁了。

  张晴把火点着,让她帮忙看一下火。

  一个大灶锅里底下放红薯稀饭,上面蒸玉米面槐花窝窝头。

  另一个锅里,把她顺道从地里掐回来的红薯叶给切成小段,混合着少量的菜籽油,再用有限的调料,勉强炒了个菜出来。

  一大家子,算上她,六个大人,还都是出力气能干的劳力。

  再加上九个小孩子。

  这顿饭,分量也着实不少。

  不过,做是做了这么多,吃却肯定是吃不完的。

  不是说大家吃不完这些饭,而是为了节省粮食,每个人的饭是要分着吃的,大人吃的就多些,像小孩子,两三个孩子才能分到一个窝窝头。

  能吃饱才怪。

  对于这样的大家庭,张晴完全不感冒,她是一个很需要隐私和个人空间的人,这样一大家子,干什么都在一处,不是她的风格。

  而且饭菜吃的一点都不好且不说,就连最基本的填饱肚子,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有余力,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吃饱饭,她都愿意。

  可眼下,她且管好自己吧!

  张晴首先想到的就是分家。

  人多了,又都有自己的小家,心自然就不齐了。

  黄老汉家有三个儿子,都成了婚,有了孩子,还没有分家,无非是觉得一大家子在一起更热闹,不舍得分,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不分家,是觉得从吃饭上工方面都更划算,分了家,大家都要另起炉灶,觉得没有必要。

  可是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分家显然是必行之道。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按理来说,广大农村应该已经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可是张晴所在的这个泗水村还是农村生产队,而且大家完全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风声。

  不过以张晴的了解,包干到户是必经之路,他们这里没听到消息,可能是消息闭塞,还没有传到这里,但应该要不了多久,这里也要开始刮这股风了。

  到时候分了家,她家自己再种上几亩地,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现代化知识,怎么样,至少也能不会再饿着。

  张晴的心愿如此朴素。

  不过最大的难题或者说是关键,并不在于她,她在这个家里话语权很小。

  关键的关键在于——那个她还没有见过面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打工的、名义上的便宜丈夫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时候自己提出来分家的想法,他又会怎么想,是否能够配合自己。

  按照她的观察来看,黄家老大和老三样貌都还算周正,那么黄家老二样子应该还算不错。

  这方面张晴还不是太担心。

  就是关于这个人的个性处事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她完全是一头雾水。

  要是那种脾气暴躁,大男子主义,喜欢动手打女人,这种张晴最讨厌的人。

  张晴决定,要真的是这样,那么她将会不计任何后果代价,也是要和这个男人离婚,划清界限的。

  要是人还行,她可以尝试着看看,能不能跟这个人处下去,毕竟她一个女子,在如今这个环境,又欠了这家一口棺材的人情,她要是真走了,这家人不一定能善罢甘休。

  而且,以她自己当下的处境,一个人也不太好生存。

  愁人。

  -

  与此同时,x县城。

  黄家安坐在火车里,面对着即将要回村的情况,完全没有旁边同村李大柱、赵铁军的那种激动。

  旁边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闪过一丝担忧,哎!家安跟他们一块出来三个月,挣的钱到手还没暖热,全用来看病了。

  谁让他倒春寒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大风刮着也要光着膀子干活,这不就倒下了嘛。

  感冒发烧一个星期下来,又到医院开药挂针的,手里能有钱才怪呢!

  家里的老娘和两个娃娃还都在等着他回去能拿钱呢!

  黄家安余光瞥见这两个人的小动作,没有吭声。

  这两个人哪里能知道,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早在半个月前就换芯子啦!

  他虽然也叫黄家全,不过是新时代的人,他现在这种情况,就是最常见的穿越。

  他原先活在一个有外卖有快递的地方,那里交通便利,作为一个宅男来讲,他觉得很舒服。

  他是个孤儿,小时候寄养在农村亲戚家,上了大学后,就开始打工挣钱,毕业后当了一名码农,日常生活就是公司,出租屋两点一线。

  也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独处,看看书,摆弄一些手工小玩意之类的。

  那天,他想着自己就是在洗澡的时候滑了一下,头撞到墙上,然后再醒来,他人就在医院了。

  不过是在八十年代的县城医院。

  到现在两个星期过去了,这里的工程告一段落,两个同村的都想家了,想回去看看,他人生地不熟的,他能怎么办?

  当然是那两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他也不能不让人回去不是!

  也是,在农村生活惯了的人,出来干活,白天上工,晚上休息,一天天就这样,人跟个机器一样生活,但人又有感情,亲人都在老家,这样无着无落的,确实会想家。

  他知道,这两人一家是因为孩子看病要用钱,一家是因为老婆看病要用钱。

  而原主却是因为,两个孩子没了娘,他心疼两个孩子,想要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才出来挣钱的。

  结果钱没挣到,人还没了!

  真是人生无常。

  “安子,安子!”

  黄家安想事入了神,自动忽略了旁边李大柱的声音。

  “安子,大柱叫你。”

  还是赵铁军晃了他一下,黄家安才反应过来。

  “啊?什么?”

  “我说,要不要我借你点钱,回去怎么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