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其它小说 > 宝贝需要滋润了h > 第一节 人际吸引.2

第一节 人际吸引.2

  ste

  随着施加的推移,我们由朋友变成人。

  爱情实际上是一种深层的亲密关系,不是神秘的情绪。

  最令我满意的爱情是从好朋友发展而来的。

  prgbr /&a;gt;

  在对对方做出承诺之前,我已经做了仔细的考虑。

  在选择爱人之前,我尽量会对我的生活加以计划。

  在选择爱对象的时候,我会考虑其是否与我家里人的要求相符。

  mni

  在爱是我很兴奋,有时候都睡不着。

  一旦坠入爱河,我在干其它事情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

  如果我的爱人忽略了我,我常常会干一些傻事来引起其注意。

  agpe

  我宁可自己身受罪,也不愿我的爱人受苦。

  除非爱人幸福,否则我就不会幸福。

  为了爱人,我愿意忍受一切痛苦。

  (3)爱情行为与感受

  为了了解人们在爱时的行为,swensen(1972)通过询问了不同年龄的人,找出建立与爱情有关的七种行为:一是对爱情的口头描述,如说“我爱”;二是自我展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受告诉对方;三是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对对方的活动表示兴趣、尊重对方的意见并鼓励对方;四是以非语言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当对方出现时感到轻松和快乐,尽管与对方并无直接交往;五是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礼物给对方或帮对方做一些事情;六是以身体行为表达爱情,如拥抱或接吻;七是表示愿意容忍对方,并愿意牺牲一切以维持这种关系。

  从爱时的感受来讲,爱情与友情的最主要的区别是生理上的反应。knin(1970)让679位大学生评定自己在爱中的感受及强度,结果发现79%的人有强烈的幸福感;37%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29%的人有飘飘然的感觉;22%的人希望自己狂奔、大叫;22%的人在约会前感到紧张;20%的人在爱时陶醉感;20%的人有双手冰冷等生理反应。

  爱情行为与感受还与性因素有关。满意的性生活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基础,sison(1987)发现,性生活是爱情关系发展的一个强化剂,有性关系的爱要比没有性生活的爱持续时间长。而blutein(1990)则指出随着关系的发展,人们性生活的频率会逐渐下降。howrd和dwes(1976)甚至用交换理论来解释爱情生活中的满意感,给出了一个公式:爱关系中的幸福感 = 性生活的频率 — 吵架的频率。可见,在爱关系中,性生活越频繁,吵架越少,满意感就越高。

  4.亲密关系的维持

  亲密关系,尤其是爱情与婚姻的维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

  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按照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在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中,人们的付出应该与其收益成正比例。比如爱情与婚姻等亲密关系中,人们并不是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益,而是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2)归因

  决定人们对亲密关系是否满意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方式。brdbury等人(1990)发现,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的归因(prtner-enhng ttributions),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而把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到情境中去。相反,不幸福的夫妻经常做抑郁式归因(distress-ntining ttributions),把对方良好的行为看成是幸运,而把其不好的行为归于人格特质。

  (3)沟通

  除了由不平等诱发的紧张和消极的归因倾向,夫妻或其他形式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hlford等人(1990)发现,走向破裂的夫妻经常不能或不愿意向对方表达负性的情绪,即懒得与对方沟通。在一项长达四年的夫妻关系研究中,john gott 和robert levenson(1992)发现,在最终破裂的婚姻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埋怨,并且对对方的关怀置之不理。双方在交往的时候也往往陷入了消极交互作用圈(ive reciprocity cycle)里,双方积极的行为被忽略,而消极的行为被夸大。

  幸福的夫妻常常也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心理学家dvis(1987)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摆观点(perspective-tking),它对维持这种关系的健康极为重要。争论当中,女性比男性在摆观点、情绪敏感性以及自我展露等方面更为投入。也正是由于这些争论,使得夫妻双方更为了解对方。

  (4)嫉妒与人际关系

  hupk(1991)认为嫉妒是指当与个体自我概念有关的重要关系受到真实或想象的威胁时,个体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嫉妒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的地位、工作、爱好、女友或男友,甚至穿衣打扮。在亲密关系中,嫉妒一方面是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嫉妒也常常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当这些消极情绪积累起来的时候,有时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尽管嫉妒具有消极的一面,但在爱情关系中,有时候一方故意引发对方的嫉妒心理。比如white(1980)通过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和五分之一的男大学生会向自己的伴侣炫耀自己以前的情人,以激起对方的嫉妒,从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爱关系中,嫉妒倾向高的人往往是感情投入大的一方。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的结果是使关系受到损害,无助于两个人关系的增进。

  为了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gregory white 和therese helbick(1988)开发出了一个针对夫妻的嫉妒控制培训程序,该程序需要两天时间,它的目标包括五个:一是通过教育让夫妻双方明白嫉妒的原因和结果;二是帮助夫妻双方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商技巧;三是帮助双方认识和评价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四是帮助夫妻双方设计更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五是增加双方讨论寻求咨询的可能性。

  5.亲密关系的终结

  尽管人们喜欢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以圆满结束,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亲密关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破裂。

  (1)对待不满的策略

  当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失去其价值的时候,cryl rusbu(1984)指出人们往往采取四种不同的对待方式,这四种对策与人们对这种关系的满意与承诺水平有关,满意感越高、承诺越大则这种关系越难以终止,这四种对策分别是:

  真诚(loyy):表现为被动地去弥和双方出现的裂痕,采用这种策略的人由于害怕对方的拒绝行为,所以很少说话,往往是耐心地等待、祈求,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

  忽视():这是许多男性经常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他们回故意忽略对方,与对方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在一些与所探讨问题无关的话题上挑剔对方的缺点,这种策略经常被那些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或不想改善但也不想终止这种关系的人使用。

  退出(exit):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它是一种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

  表达(voice):双方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并尽力维持亲密关系,这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方式。

  (2)情感伤痛

  亲密关系的破裂往往会给双方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心理学家发现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希望赶快终止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双方来说,当爱与友情一旦成为往事的时候,他们都要经历情感上的伤痛。

  有一项因素对双方伤痛程度有影响,它就是在关系结束时是谁先提出来的。hill等人(1976)发现,一般来说先提出结束关系的一方痛苦少一些,但是这种效应在男性身上表现得更明显(helgeson 1994)。另外,在爱关系中如果遭到拒绝的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紧张和痛苦,对此的解释有两个:一是从传统性别角色的角度讲,由于男性被看成是控制和权力的中心,因此当这种关系破裂的主动权被女性所控制的时候,男性会体验到较高的对自尊的威胁和情绪紧张。第二,由于男性在爱中往往只对一个人专一,把所有的鸡旦放在了一个篮子中,当这个篮子被打破的时候受的损失与伤害更大。

  为了应付这种伤害,男性和女性经常用自我安慰的话语来平息自己的伤痛,比如他们经常说“我总算摆脱那个恶魔了”等。有时候人们还会借助于体力活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女性经常还会通过哭、把事情告诉朋友、读书以及咨询等方式缓解由此带来的压力。

  (3)社会支持(socil support)

  当爱等亲密破裂的时候,人们也经常通过寻求社会支持来减轻压力。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的关心和支持(rschke 1977),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援助。心理学家gore(1984)和thoits(1982)认为当人们失去亲密关系的时候,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往往会成为应付紧张的缓冲器。专栏5-4就探讨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病人和失足青少年的影响。

  专栏5-4:生活中的社会支持

  人们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这种网络给我们提供所有必需的东西,包括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berk lis(1990)研究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区分了老年人的社会关系情况:一是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与成分,二是通过该网络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的形式与数量,三是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知觉满意度。结果三个维度的评价都证实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与人格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老年人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就越好。

  mery等人(1990)从生理的角度探讨了社会支持对免疫功能和应激行为的影响,发现社会支持在压力、应激源及应激行为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减轻压力和应激而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elizbeth还证明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有影响:来自病友的社会支持可以解释37%的抑郁变异,而社会与经济压力只能解释其中的13%。

  除了上述影响,社会支持也影响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来自父母的支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必需的。kh对比了即将升入大学的与被学校开除的高中生生活情况,发现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与来自父母和朋友的社会支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