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其它小说 > 一路走来一路读 > 美国的摇篮——访殖民时代威廉斯堡

美国的摇篮——访殖民时代威廉斯堡

  百度搜索 一路走来一路读或 一路走来一路读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如果有人问,什么地方是美国的摇篮,相信大多数人都答得出来,那是“五月花”号靠岸的地方,是清教徒们在马萨诸塞建立的殖民地。这个回答不错。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就像我们的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公约一样,表达了民众自治的理念,就是相信普通人集合在一起,有足够的理性和智慧管理好他们的公共事务。这种信念和随之建立的地方自治的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这种信念至今没有中断。

  不过,这个答案只答对了一半。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还有一个传统,一条从来没有中断的线索,那就是尊重以往的制度设置,重视过去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政治智慧的保守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非常稳定,究其来源,就不得不追溯到北美大陆最早的殖民地——弗吉尼亚。

  1606年冬天,在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得到英王授权,组织了一批商人分乘三条船,前往北美大陆。次年5月13日,&a;a;lt;sa&a;a;gt;&a;a;lt;/sa&a;a;gt;他们在如今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镇上岸,建立了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个居民点。十三年以后,普利茅茨公司组织的“五月花”号才抵达北方的新英格兰。先来的这些商人,在弗吉尼亚的殖民地几乎是照搬了故乡的法律制度,建立了早期北美殖民地最正规的政府。

  以后,为了安,他们把政府所在地向内陆迁移,建立了一个小镇叫威廉斯堡。1693年,就在这儿,他们建立了北美殖民地仅次于哈佛大学的最古老的学院:国王威廉和王后玛丽学院。从1699年到美国革命成功后的1780年八十年里,这个小镇是弗吉尼亚殖民地的首府所在。在这八十年的时间里,就是在这个小镇上,美国最早的一代既有理想又具务实精神和操作技巧的政治家成熟了,包括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派屈克·亨利等等,如果一一列举,几乎就是美国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的名单。

  如今,这个地方叫“殖民时代威廉斯堡”。这儿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真正的摇篮。

  &a;a;lt;h3&a;a;gt;北美第一镇&a;a;lt;/h3&a;a;gt;

  威廉斯堡处于弗吉尼亚东部靠近海岸的地方,在一南一北詹姆斯河和约克河怀抱下的一个半岛上。这一带集中了殖民时代早期的遗迹,如今被划为国家殖民时代历史公园,但是殖民时代威廉斯堡这个小镇,却是一个民间非营利的历史遗迹保护机构的财产。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1.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2.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3.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4.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

  访问殖民时代威廉斯堡,交通&a;a;lt;sa&a;a;gt;藏书网&a;a;lt;/sa&a;a;gt;十分方便。无论从哪个方向,按照指示牌下了高速公路,跟着标志走,很容易找到。在小镇外面,先碰到一个十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中心,有电影和录像介绍,有书面资料。汽车一律停在这儿的停车场上。殖民时代威廉斯堡恐怕是美国唯一一个不允许汽车进入的小镇。

  在我们进入威廉斯堡的旅游中心,观看介绍录像影片的时候,一个细节让我感到震动:这里是美国革命的摇篮。影片描述在独立战争之前,两个威廉斯堡人在讨论动荡的时局,一个说:“我最近打算回家(英国)去了,呢?”另一个回答说:“我已经在家里了。”而正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变化,为人们的流亡情节画上句号。以主人翁的姿态热爱这块土地,才是威廉斯堡所象征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最终步入美国的前提,也是此后成千上万的各国移民逐步成为美国人的前提。

  一旦进入殖民时代威廉斯堡,就好像科幻电影一样,穿过时光隧道进入了两百多年前的弗吉尼亚。漫步在殖民时代的威廉斯堡,感觉是非常奇特的。这种奇特感一开始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只是一种感觉,就是觉得这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种感觉倒不是来自于那些打扮出来的十八世纪殖民地警官、铁匠、市民或村妇。他们虽然扮演得非常地道,兢兢业业,说起当年的历史来,都用第一人称,好像时光倒流,又回到了过去一样,而且一个个都十分地专业,有问必答,好像他们真的在那个时代生活过一样,连说话的语音腔调都是模仿当年的殖民者。可我们知道这毕竟是一种表演。这种感觉也不是来自于那些保护得很好的建筑物。镇中心的大街两旁,几乎每一栋房子都有一番讲究,都有一连串引人瞩目的历史故事。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小的“国王威廉和王后玛丽学院”,就曾走出过三位美国总统。在独立战争期间,小镇上一栋被称为魏兹公馆的小屋,曾是华盛顿的独立军队司令部,而这栋房子原来的主人魏兹,不仅是《独立宣言》签署者托马斯·杰弗逊的老师,还是美国的第一位法学教授。

  好半天以后,我突然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于这儿给人的独特的视觉印象。走在殖民时代威廉斯堡的大街上,放眼望去,就是看不到最近两百年里“新”发明的东西。这儿没有水泥铺地,没有电线杆子和蛛网般的电线。大街是砂石铺的,人行道是石块铺的,大到教堂、商店、监狱,小到门把手、窗搭扣,大大小小,点点滴滴,所有的一切,都是两百多年前的式样。这时候方才感到一种震撼。我们真切地站在了殖民时代,站在了弗吉尼亚殖民地的首府。

  我们参观了当年的总督府,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红砖房,是镇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总督府内部的大厅、楼梯、走廊,所有的墙面和天花板,都用两百多年前的亮锃锃的长枪短枪排列成图案,这种特殊的墙面装饰,我们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见到过。那个时候,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总督就是选举产生的。合众国成立以后,“总督”一词没有变,但我们却得将它翻译成州长了。独立战争以前,华盛顿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民兵军官,也是总督府的常客。就是在这里,当年的华盛顿表示,他要自己出钱征募民兵,带他们前往北方,参加历时八年的独立战争。

  &a;a;lt;q&a;a;gt;?99lib.&a;a;lt;/q&a;a;gt;在大街的另一头,是当年弗吉尼亚的议会大厦。议会大厦和总督府遥遥相对,很有点像如今联邦首都华盛顿市的国会大厦和白宫的关系。美国人习惯用建筑物来指称政府机构,这里头隐含着对政府结构的精心思考,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象征着权力的区分、限制和互相制约。就是在这个议会大厦里,1776年5月,议员们通过决议,派出代表参加大陆会议,由此迈出了美国独立的第一步。

  大街上所有的商店都按照当年的式样开张,有些甚至还做买卖,出售的当然是应该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东西。报馆里前店后厂,可以看到当年的印刷机在手工印制报章书籍。当年的邮局也开张着,可以寄出明信片,只不过用的邮票可不是两百年前的。铁匠铺里,炉火熊熊、锤声叮当。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是一家酒店。当年,弗吉尼亚的绅士们到首府来开会或做买卖,夜里就在这家酒店畅饮高论,从而酝酿出了和英国决裂的独立思想。就是在这里,1765年派屈克·亨利慷慨演说,抨击英国强加给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印花税法。“没有代表不纳税”,这一呼声随后响遍了北美大陆。

  就是这个小镇,就是弗吉尼亚,不仅向美国革命贡献了它的军队总司令和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不仅产生了《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和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这儿也是美国政治制度设计方案的主要来源。1787年,前往费城参加制宪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们,带去了著名的“弗吉尼亚方案”。美国政治活动中的保守主义传统,就从这儿开启。它和北方来自于大都市和大学的更为活跃、更为开明的自由主义传统相抵平衡,取长补短,发展出美国社会既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的两百多年历史。

  这个殖民时代威廉斯堡,即使是在盛时代也没有超过两千居民,却实在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当夜色降临,我们离开那儿的时候,一开始的奇怪感觉虽然没有了,脑子里却留下了一个疑问:这芝麻大的一个小镇,怎么会保存得这么好呢?

  &a;a;lt;h3&a;a;gt;一个穷牧师的事业&a;a;lt;/h3&a;a;gt;

  1780年,弗吉尼亚议会决定,将首府向内陆迁移,迁到北面大约八十公里的地方,就是后来南北战争时非常著名的城市里士满。威廉斯堡一夜之间冷落下来。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和都市化,使得威廉斯堡和美国几乎所有小镇一样,不可避免地衰落了。这种衰落是一种慢性的下滑:由于就业机会少,年轻人外流。居民的年龄老了,生活的节奏慢了,地方上越来越穷了。过了一百年,老房子倒的倒、塌的塌,殖民时代威廉斯堡,眼看着就要消失了。

  1902年,威廉斯堡镇上一个历史悠久的教堂,由于经济困难几乎维持不下去了。教会派来了一个牧师威廉·古特温。他是一个普通的穷牧师,却是一个有历史感也敢想敢干的人。在这个衰败冷落的小镇上,他却为自己踩在华盛顿和杰弗逊走过的土地上而激动不已。他下定决心,只要他在这儿,就要设法不让这个“伟大的小镇”衰败下去。可他自己没有钱,只能四处动员有钱人捐款。

  要打bbr&a;a;gt;99lib?&a;a;lt;/abbr&a;a;gt;开有钱人的钱包,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924年,校小名气大的国王威廉和王后玛丽学院在北方举行的一次活动上,穿着袖口磨光皱巴巴西装的古特温,偶然碰见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古特温几乎是习惯性地不放过机会,立即邀请洛克菲勒访问“历史名镇”威廉斯堡。这个邀请当场就被谢绝了。

  四个月后,这位穷牧师到纽约办事,顺便就给百老汇的洛克菲勒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要求富翁给威廉斯堡一栋老房子的保护项目捐款。他后来收到洛克菲勒秘书的一封短信,说洛克菲勒先生的捐款是通过专门的基金会机构进行的,他不会为威廉斯堡破例。

  连连碰到这样冰冷而礼貌的钉子,要是常人就不干了,但却不会使专门为上帝工作的牧师泄气。第二年四月,古特温又给洛克菲勒写了一封信,邀请洛克菲勒来威廉斯堡。信里说了,带着钱包来也好,把钱包留在家里不带来也好,都没关系的。穷牧师的这封信想来是让大富翁有所触动了。古特温又收到了表示谢绝的短信,但是这一次是洛克菲勒亲自签名的。

  第二年,古特温听说,洛克菲勒要出席五十公里外汉普顿学院的一个活动。这是一所黑人学院,而洛克菲勒终其一生是以慷慨支持黑人教育机构出名的。古特温再次给洛克菲勒写信,邀请他活动以后顺便来威廉斯堡看看。这一次洛克菲勒答应了,他和他的儿子大卫一起来到威廉斯堡。

  古特温陪着洛克菲勒在镇上转转,介绍那些衰朽但是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次,洛克菲勒问道,们有没有什么计划来保护这些老房子呢?这真是一个等候已久的天赐良机,他连忙抓住这个话题,急得“差点咬下了自己的舌头”。可是洛克菲勒随后什么也没有说。

  也许就是从这一次威廉斯堡之行开始,一个念头在洛克菲勒脑子里渐渐地诞生了。以后,洛克菲勒派他的精干助手约谈古特温,还多次要古特温提供一些历史老照片。不久以后,洛克菲勒趁开会路过的机会又来了一次,和古特温谈得投机起来。他们谈到了这个小镇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谈到保护这个小镇对于未来美国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然而,精于理财的洛克菲勒却不肯轻易打开钱包,他只肯出点小钱要古特温请建筑师画一些测绘图纸。

  古特温理解洛克菲勒的心机。要保护威廉斯堡这个小镇,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精心地操作。关键是,这儿仍然是有人居住着的城镇,每一栋房子里仍然住着当年殖民者的后代。房子是他们的私产。要保护这些历史性的老房子,先得处理好房子的产权关系。

  1926年年底的一天,古特温写信给洛克菲勒,告诉他镇上有一栋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砖房,现在产权落到了原来主人的远房亲戚手里。这远房亲戚在不知什么地方,想立即就把房子卖了,“价格非常低”,开价八千美元。古特温描述了这房子的情况,告诉洛克菲勒,房子里的墙上,甚至还保存着殖民时代的招贴画!三天后,古特温接到一封电报,“用八千买下文物”,发报人写着“大卫他爸”。只有古特温一个人知道,这“大卫他爸”就是洛克菲勒。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5.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的房子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洛克菲勒推出了他的计划,他要古特温用牧师的名义一栋一栋地买下威廉斯堡的房子,不管是旧的还是新的,然后开展修复计划。但是他要复原的不是一栋一栋老房子,而是整个殖民时代的弗吉尼亚首府,为了防止房价的混乱,精打细算的洛克菲勒要古特温出面盘操作,绝对不让外界知道这后面洛克菲勒捐款的背景。

  古特温十分了解威廉斯堡的居民。在这些老房子里住着很多老人,他们一辈子都住在这儿,不可能迁移到别的地方了。把房子买下来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能让这些一生都住在这儿的人离开。古特温就制订了一个办法,叫做“现在买,以后取”,就是用一个慷慨而合理的价格从房主那儿买下房产,再把房子租给原来的房主直到他们安度余生,每年只收象征性的一美元租金。

  就这样,人们只看到那个穿着皱巴巴旧西服的穷牧师,进出于那些开始歪斜的老房子,把它们一栋一栋地买下来,却一直猜不出是谁在经济上支持这样庞大的收购计划。洛克菲勒这时候对古特温说,现在是在为基金会工作了,我可以给开一份薪水。这一次,是穷牧师高傲地拒绝了大富翁。他说,自己是一个牧师,是在保护“我的历史名镇”,所以是不拿钱的。

  一个庞大的修复保护计划开始了。这个时候,古特温才想到,古建筑的修复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是不懂行的,必须由专家来进行。早在1926年,波士顿有一个叫佩利的建筑师有一次来这儿游览,古特温陪他在镇上转。在一栋古特温正着手修复的房子前,这位对古建筑修复有相当造诣的专家告诉古特温,古建筑修复的第一步是扎实的研究考证,查明当初建筑的真实情况,然后盘恢复原样。作为对这个他慕名已久的名镇的贡献,他指着一扇陈旧的门上失落了的门锁留下的印痕说,我会把这印痕原样拓画下来,然后查找到当年这种牌号形式的老锁。他答应捐给威廉斯堡一把当年式样的锁,原来他也是一个古锁收藏家。

  修复计划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岁月里面展开,工作量非常大。有很多房子由于陈旧或火灾已经消失,现在要重新确定位置。为此,专家们硬是一锹一锹地挖遍了整个镇几百英亩的范围,根据残存的地基分毫不差地查明了原来所有房子的位置。凡是原有而后来消失的房子,要按照原样重建,凡是原来没有而后来加建的房子,以后一律拆除。有些房子后来经过改建,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现在要恢复原样,为此甚至派人远渡重洋,到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和牛津大学寻找当年的铜版设计图。威廉斯堡的居民们,很多人提供了自己家里的老照片、老辈人的日记和书信,从中可以查明老房子的真实原样。修复砖房的时候,发现以前的砖和现在的砖颜色有差异,经过再三研究才查明,必须在老式的砖窑里用硬木而不能用现在烧砖的松木才烧得出当年的砖。镇所有的电线都要埋入地下,所有在殖民时代以后才加上去的东西,都要拆除干净。还要在附近各城镇收购一些老房子老家具,以便得到正宗的建筑配件和摆设。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6.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的砖墙

  古特温提出,在以后开放的殖民时代威廉斯堡,还要展示当年的手工艺和市民生活,包括弗吉尼亚历史上的缺憾,即奴隶制度的历史事实。1934年,当复原的殖民时代威廉斯堡重新向公众开放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前来主持仪式,朝拜这一美国历史的圣地。当殖民时代威廉斯堡的议会大厦修复的时候,弗吉尼亚州议会体议员从首府里士满赶来,在议会大厅里举行了州议会相隔一百五十年的又一次会议。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7.jpg&a;a;quot; /&a;a;gt;

  威廉斯堡的房子

  就在这时候,小镇穷牧师古特温的身体不行了。1939年古特温去世,葬于威廉斯堡。洛克菲勒亲自在墓地里安放了一块纪念牌。殖民时代威廉斯堡这个美国最重要的小镇的历史,由于这位穷牧师的努力而延续下来了。

  &a;a;lt;div class=&a;a;quot;ibox ter&a;a;quot;&a;a;gt;//..plate.pic/plate_345750_8.jpg&a;a;quot; /&a;a;gt;

  没有电线的威廉斯堡

  百度搜索 一路走来一路读或 一路走来一路读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