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都市小说 > 新传考研2024 > 传播学03

传播学03

  鉴于你对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阶段有较为完善的认识,能从理论背景出发,对理论进行准确表述,同时指出阶段特征与局限,系统觉得你是可塑之才,想要把题目出得更细致、更深入,看看你的基础是否牢固。

  你非常心虚,因为至今为止你还没有完整准确背诵过这些内容。带着恐惧,你逃到了森林深处,结果误入了小人国。

  在这里,生活着许多十厘米高的小人儿,在她们面前,你简直是个庞然大物。

  你的到来惊动了小人国女皇,她立即颁布指令,让全体小人躲到蘑菇屋或树洞中去。尽管你努力向她表达自己的善意,她还是把你描述得如同“火星人入侵地球”一样可怖。

  对于那些从未见过你真面孔的小人来说,你的到访如末日降临。那么现在,请你对【火星人入侵地球】进行详尽阐释,并找到相关的佐证案例,来减弱小人国国民心中的恐惧!

  【系统】**名词解释**

  a、佩恩基金研究会

  b、火星人入侵地球

  c、拉斯韦尔宣传研究

  ---请作答---

  【名解:佩恩基金研究会】

  它是美国电影调查委员会组织大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在1929年到1932年进行的有关电影对儿童影响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该研究旨在了解新兴的电影工业对青少年的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平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该研究采用了多学科框架和当时最先进的调查程序、策略(如控制实验、内容分析、实地实验),成为媒介调查领域科学化的先驱。

  研究结果表明,电影提供了一种有利于事实性信息记忆的学习模式,电影对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到了直接作用,累积的收看也可以改变儿童的态度。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调查,结论支持了人们对大众媒介的恐惧。

  【名解:火星人入侵地球】

  193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根据《星球大战》改编的广播剧播出后,引发全国性恐慌。事后,普林斯顿大学广播研究室坎特里尔、赫佐格等人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目的是查明广播剧引起恐慌的原因,后来发表研究报告《火星人入侵》。

  研究采用了个人访谈、抽样调查、对报纸的叙事分析和对邮件进行分析的方法。

  研究发现,听众受到恐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广播内容进行核查(或者说没有参考已有信息或其他信源),而简单听信了广播内容。

  另外,宗教信仰、个人人格、节目编排等因素也是引发恐慌的原因。这次调查研究确认了讯息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受众具有强大影响,同时也开创了对个人选择因素的分析,这是对魔弹论最早挑战之一。

  ---回答完毕,确认提交答案---

  你信心满满提交了答案!

  将答题卡递给小人国女王时,你轻声告诉她:“看,宗教信仰、个人性格、媒介讯息等因素都可能构成公众的恐慌,然而令人恐惧的是你散步的消息,而不是我,对不对?”

  你龇牙咧嘴朝小女王绽出一个闪亮亮的笑容:“所以,请允我参观你的小人国度吧!我将为你们带来很多好东西。我看到你们的圆坛上供奉着《百年孤独》,那你应该知道,吉普赛人给马孔多带来的新奇玩意儿是多么诱人!”

  “你是说望远镜,或者足有鼓面大小的放大镜吗?那些东西我们早就有了。”小人国女王非常骄傲:“我们历史悠久,文明富饶,森林养育我们,给予我们很好的文化养分。我们身材虽小,却把精致做到了极致———那么请问,你这粗糙莽撞的大家伙又能带给我什么呢?”

  你又龇着大牙嘿嘿傻乐振臂高呼:“技术!播种的技术!让你们的农耕文明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由于你触发了“播种”关键词,系统猜到了你的意图,树林中出现了新弹窗:

  【系统提示:恭喜你,主动触发「创新与扩散」知识点,解锁「传播流」研究】

  系统啧啧称奇:“你已经学会预判题目了!“

  你撇撇嘴:“传播效果,到了第二阶段,可不就是这么点玩意。”

  接下来,你需要拿起笔,在这颗坐标(2,1)的「智慧树」上雕刻传播流研究相关知识点,以确保在正式考场上熟练应对各类设问。

  **务必手动默写**

  ---传播流研究相关总结---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实证考察。

  这一时期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

  1、传播流

  由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经过中间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茨《个人的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1-a、伊里调查: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进行总统竞选的调查,目的是为了验证大众传播在总统竞争宣传具有强大效果的研究假设。

  此次采用了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的方法。与预想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选民的投票意向,而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且不是主要因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者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假说,并归纳了大众传播的几种效果类型(强化、结晶、改变等)。

  伊里县研究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于1944年发表《人民的选择》和《选举》,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新阶段。

  1-b、《人民的选择》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系列假说:

  a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政治既有倾向:

  指的是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前已有的政治态度,通过对ipp指数的分析得出。

  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

  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既有政治倾向不但决定着人们的政治选择,也制约着人们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接触。

  ipp(政治倾向指数):

  是一种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ipp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选民的投票立场与他们的既有政治倾向有着密切关系。

  b选择性接触假说: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这种选择性接触的结果,更可能在加强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改变态度。

  选择性接触机制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不是完全被动的,而具有某种能动性。

  c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

  两级传播two step flow of unication:

  是指媒介讯息并不是直接流向受众,而是需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介环节,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

  后来有学者强调受众、传媒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表明受传过程可能不止两个阶段。

  罗杰斯等人将两级传播扩充为“n级传播”,认为媒介信息传至受众的过程有多种方式,多种传播渠道,可能由多级中介环节组成信息传播链。

  两级传播的缺陷:

  大部分新闻报道直接通过大众媒介传播,而不经过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与其追随者难以分清,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分享信息;

  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意见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

  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效;

  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有更多级。

  2-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的你已经非常熟悉了,这里就先偷懒略过吧~

  *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的新变化,仍然是重点题目!既与舆论专题相关联,又是广告营销专题的重要构成,需要精心准备一到15分值的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