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双鹰旗下 > 双鹰旗下第3部分阅读

双鹰旗下第3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计是在介绍自己的情况。

  “哦,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公爵伸出右手,跟他打着招呼。

  博洛耶维奇很尴尬,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与公爵握手好呢,还是该行军礼。稍一犹豫,他还是向皇储和公爵行了一个军礼,“报告长官,博洛耶维奇向您报道。”

  “您应该是位很有主意的人。”公爵笑着说道,随后向大公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新下属,“这是博洛耶维奇少校,陆军部给我新派来的侍从武官。”

  博洛耶维奇又向大公行了个军礼,后者只是略微点了点头。

  弗雷德里希公爵接着对大公说道:“我本来请求皇帝给我派一位海军军官当助手,没想到陆军部还是给我派来了一位陆军军官。”

  这话让博洛耶维奇听了有些沮丧,他感到自己并不被人这位公爵怎么看重。

  十一 远东的大生意

  一八九四年一月二十八日,白天开始变得稍微长了一些,早晨在地中海略带寒意的海风吹拂下,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寒冷。

  太阳刚刚在海面上升起,海水变得五彩斑斓,水面上似乎有无数红色的火苗在跳动着。晨雾弥漫,海面上翻着浪花,一支由二十三艘商船和七艘战舰组成的,也许是奥匈帝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船队缓缓驶离了卡塔罗湾。

  博洛耶维奇穿着一身黄呢军大衣站在战列舰“皇储鲁道夫大公”号的舰桥上,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船队、大海、战舰,这些东西对于首次乘船进行远洋航行的他而言都会感到莫大的兴趣。

  对于一名陆军军官而言,排水量8500吨的“皇储鲁道夫大公”号确实算得上是个庞然大物,整个舰体和上层建筑都被漆成了黑色,它上面装备的3门240毫米主炮和12门150毫米副炮能感受到一种令人恐怖的力量。

  博洛耶维奇变得有些兴奋起来,仔细地打量着这些舰炮,作为军人他自然对这些力量很感兴趣。

  他将目光转向那些商船队,在那里,至少有一半的轮船上装满了军火:六十万支步枪,三百挺新式的马克沁机枪,二百门从37毫米到70毫米口径的各种火炮,二千万发子弹,数万发炮弹以及数百吨炸药。各艘货船之间的距离都要比正常时大得多,博洛耶维奇毫不怀疑,万一哪艘船上的军火发生事故,整艘轮船都会被炸到半空上去。

  另外一半的轮船上装着机器设备,据说是清国的一位总督准备建一座炼钢厂和一家兵工厂,这些东西是给他订购的。这些运送军火的货船和运送机器的货轮交错排开,列成两列纵队,看上去倒是颇为壮观。

  他不能理解李海顿的做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远东的一切风平浪静,丝毫没有任何爆发一场战争的迹象。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他往那里运送这么一大批军伙是要干什么?难道能真的卖出去?

  这是一趟艰苦的航程,从的里雅斯特到香港即使是穿越苏伊士运河,也足足有7000多海里,整只船队以7到9节的航速在航行着,即使昼夜不停,也要行驶40多天。但这不可能做到,在途中他们至少要加三次煤甚至更多,加上在港口补给的时间,即使一路顺利,也要五十天。

  事实上整只船队整整用了五十七天,在红海的时候,一艘货船因锅炉故障被迫被拖回到了吉布提,修理锅炉得需要二十天,李海顿只好让它独自在修好了之后与其它的船队一起驶去远东。

  在印度洋,“亚得利士”号货轮又发生了轮机故障,整只船队整整在海面上等了它两天,这才又开始了航程。最后一段航程,又在南中国海耽误了一天。

  整个船队抵达香港之时,已经是三月二十七号了。

  李海顿把整个船队留在了香港,自己却乘“特蕾莎女皇”号巡洋舰跑去了上海。

  他让施罗德把替张之洞订购的十船机器设备送往武昌,自己则坐镇上海,亲自主抓生丝收购一事。

  这一年春茧行市与往年差不多,每担生茧的收购价大约在三十七两白银左右,李海顿在维也纳向罗斯柴尔德银行和土地信贷银行总共借款一百五十万英镑,约合六百五十万两白银,全部投入到春茧收购大战之中。

  到了五月,他已经在上海囤积了大约六十万担生茧和近三万担生丝,到了夏季,又抢购了大约二十万担夏茧和五万担生丝。李海顿此时手中借款几乎已经花完,他只好用手里的生丝和蚕茧作抵押,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五十万英镑,又开始大肆囤积台湾出产的樟脑等物品。

  到了七月,他已经在中国囤积了大约价值三百二十万英镑的货物。

  此时,嗅觉敏感的政治家们已经明显意识到了东亚的紧张气氛。

  李鸿章被最近的朝鲜局势搅得心烦意乱,虽然有消息说中日之间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但他还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李大人对日本的意识和对双方的实力对比还停留在十年前,也就是壬午之变时期。那一次,最终日本人退缩了,估计这一次他们还会再次退缩。朝鲜动乱,国王请求中国派兵帮助平叛,作为宗主国,有这方面的义务。

  问题是日本人也在叫喊着出兵。

  这倒是个麻烦,不过李鸿章和在朝鲜的袁世凯都低估了这次日本人的决心。

  不去管它,这葺尔小国上窜下跳,无非就是想占些便宜罢了。

  由于判断失误,李鸿章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

  日本人终于抓住了机会,宣布也向朝鲜派出军队,而且是一个混成旅团,整整七千多人,比清国在朝鲜的驻军多了一倍。

  这时候立刻就热闹了。

  朝廷里以光绪皇帝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在高叫着立刻与日本人开战,那位被主战派蛊惑的年青皇帝已经接连下旨要求北洋全体备战。但李鸿章却根本没有与日本人决战的打算,北洋水师的情况他很清楚,对于战争对手,他没有这个把握。而他手下的淮军是什么德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陆战不行,海战没把握,老李只想消极避战,可是北京的那帮根本看不清形势的家伙们却不依不饶,通过皇帝,不停地向他施加压力。

  最大的问题是北洋水师根本没准备好。

  北洋舰队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再增添一艘新的军舰了,而且水师提督丁汝昌这几年一直在打报告说北洋各舰舰船老迈,火炮落后,要求朝廷拨款为舰队更换新的舰炮。但这些要求却被一一否决了,原因很简单,对李鸿章有私人仇怨的那位清流领袖、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了给皇太后筹备万寿庆典的开支,提出两年内停止购买一切外洋军火,不但拒绝拨款购买新型军舰和火炮,而且也不再拨款用于购买炮弹以及进行军舰的日常维护。

  而日本人一直在做准备,连天皇都在节衣缩食,为海军增添装备,到现在,经过十年,他们终于露出了獠牙。

  现在并不是开不开战的问题,而是朝廷里的那些主战派要以此由大做文章,目的是扳倒他李鸿章。至于战争的结果,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关心过。

  这就是那些所谓的清流要开战的要由,尤其是翁同龢,这是扳倒李鸿章的绝好时机。李鸿章很清楚,自从他的兄长翁同书,一个贪官被自己弹劾革职以后,这位清流派的领袖人物就一直把自己当成了仇敌。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次他提出某项革新主张,比如变科举、重西法或练海军之类,翁同龢就一定会唱反调,拖他的后腿。

  这一次,也是如此,他们就根本不知道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危亡,或者知道,却不当回事。

  所以李鸿章不准备开战。

  可事实却不如他所愿。

  十二 强买强卖

  李海顿远远望着弥漫着硝烟的黄海海面,内心里充满了悲哀。

  9月17日,他在奥匈帝国的“特蕾莎女皇”号巡洋舰上,几乎远远地目睹了整个海战的交战过程。他无力改变历史,实力处于劣势的大清国北洋舰队经历了一场惨败,而日本海军也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击沉北洋舰队的“定远”和“镇远”号铁甲舰,尽管这两艘军舰已是伤痕累累,但日本人还没有能力击沉它们。

  正如英国人所评论的,这是两个对海战一无所知的国家所进行的一场一无所知的海上遭遇战。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北洋舰队的两艘铁甲舰和其它军舰能够跟上时代的技术进步,及时换装了目前新式的后膛速射炮的话,实力稍差的日本人应该会遭致一场惨败。

  可事实正相反,日本人成功了。

  这场战争的结局已注定不可能更改。

  李海顿行动了,他下令把整支奥匈舰队开到了横须贺,不是示威,而是要与日本人谈笔生意。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能强忍住愤怒,但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的眼里都快要冒出火来了:“什么?四艘老旧的铁甲舰你居然开价二百七十万英镑,不可能,绝不可能!”

  “伊东先生,不用那么生气,我并没有强迫你们做什么,如果你们不同意,现在我马上就走,清国人正急需这批战舰,这是他们的报价。”李海顿倒是很沉得住气,慢悠悠地说道,“二百七十万英镑可不能卖给你们,这是清国人的报价,除非你们出价比他们要高,至少二百八十万。”他斜了伊东祐亨一眼,你再跳,老子还涨价。

  伊藤博文马上拉住了想要再次暴跳的伊东祐亨,陪着笑脸说道:“弗雷德里希殿下,有事好商量……帝国海军已经决定要全部购进你们现有的四艘铁甲舰,不过有个条件,你们不允许在战争期间再向清国出售任何其它的战舰。”

  “这事你放心,我这点会保证,大奥匈帝国是个十分讲诚信的国家。”李海顿说道,伊藤担心自己把另外三艘军舰再倒手给清军,可是那三艘军舰却在帝国海军的编制之内,虽然他也很想出手,但却没这个权力。

  “还有一件事,帝国现在没有这么多资金,您看是不是能先支付五……哦,三分之一的货款,余款在其后再逐年支付。”伊藤又提出一个问题,看着李海顿的脸色渐变,他不想说,可是却不能不说,因为……帝国实在是没钱啊。

  “好吧。”李海顿故意沉思了一会儿,这才说道:“我同意你们的条件,不过所欠的尾款要按每年百分之十支付利息。”这提的这个条件很苛刻,这利息几乎快到了现在各国银行借款的两倍。

  伊藤只能咬着牙答应下来,没有办法,现在他到哪找钱去?只有等战后,赶紧找英国人借钱把账还掉。

  “来,大家开心一点,祝我们今后继续合作愉快。”李海顿笑着说道。

  伊藤只能腹诽,“以后?祝我们再也没有以后了!”

  李海顿很愉快,他顺便还卖掉了20万支步枪,价格是一百七十日元一支,子弹1000万发,一日元二十发,几乎是正常价格的三倍。现在是敲竹杠的好机会,不敲白不敲。3700万日元,那也是近六百万英镑啊。

  “东京,真是个好地方,我哪天会再来!”码头上,李海顿笑语盈盈地对前来送行的日本海军参谋部长山本权兵卫说道。

  山本的心里却想着你千万别再来。

  李海顿回到了上海,现在战争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国际市场上的生丝价格已经迅速翻了一倍。实际上也就这样了,甲午战争几乎对于两国的生丝产量没什么影响,都是西方人不了解东方的情况才做出的错误反应。

  北方的战争对中国南方根本没多大影响,人们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这场战争,只是李鸿章一个人和日本人之间的事,而他的淮军,这回是彻底丢人到姥姥家了。

  李海顿将手里的存货迅速出手,翻手之间,净赚五百多万英镑。

  他还要忙着卖军火,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大头,朝廷还只望着他的老湘军去保卫山海关呢。湖南巡抚吴大溦算是一个,另外还有陕甘总督魏光焘,这人在辽东打得不错,可以多卖给他一些马克沁和火炮。

  还有谁?

  哦,山东巡抚李秉衡,这货不知道保卫威海卫,却组织了十来万人在保卫济南,不知道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40万支步枪,300挺马克沁再加上200门火炮和弹药,李海顿一共在大清国卷走了四千五百万两白银,超过了一千万英镑。如此巨额的利润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些东西可比自己费半天劲鼓捣的四艘铁甲舰来钱快多了。

  难怪这世界上那些军火商在四处贩卖战争,并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李海顿跑去武昌呆了两个月,他给张之洞的铁厂作了一阵子的义务指导,顺便也给这位半保守半开放的两面派上了些免费教育课。

  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前行,日本人占领了辽东半岛,随后,在胶东半岛成功登陆,曾经辉煌的北洋舰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让李海顿稍感郁闷的是,张之洞死活不肯同意他入股武昌铁厂的主意,让他近两个月的义务教育算是白费了。哦忘了说了,历史上的汉阳铁厂没有了,铁厂的位置选在了武昌西面的青山,现在叫武昌铁厂。

  也许用不了多久,它就又会被称为武钢,呵呵。

  没等《马关条约》签订,李海顿就起程返回了欧洲,他带来了二十多船货,又带走了二十多船货。临走时挥挥衣袖……哦,忘了,衣袖里还有两千多万英镑。

  太平洋,蒸汽机发出咣当咣当的巨大响声,打破了宁静的海面。

  没错,是太平洋,货船回了欧洲,李海顿却带着几艘军舰绕了地球大半圈,从南美,再到美国,再回欧洲,巡回访问。

  轰!轰轰!

  奥地利人的海军舰队在墨西哥湾进行了一次炮术射击训练,把墨西哥人给吓坏了,也算是给李海顿那位惨死的墨西哥皇帝二叔找回了点颜面。

  是不是现在有钱了,哥你是吃饱了没事干吧?

  还真不是。

  李海顿在墨西哥城受到了墨西哥政府官员们隆重而热情的接待,这些都应该是那些炮弹的功劳。

  之后呢,奥墨石油公司成立,李海顿只用了三十万英镑就取得了整个坎佩克州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他知道墨西哥最大的油田就在这里,至于具体的位置和怎么将油井打出来,那是地质专家、工程师和钻井工人们的事。

  他没有做洛克菲勒的想法,也没这个本事,不过开些油田还是很有钱挣的,实在不行还能转手卖给美国佬。

  作为正经的本行,他倒是顺利地向墨西哥政府推销出了三万支步枪,只能对不起毛瑟先生了,谁让他的毛瑟95到现在还没造出来呢。

  “特蕾莎女皇号”巡洋舰载着李海顿满载而回,载誉归来——这个不是好事,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李海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黑心的军火商了,他这一路走来一路坑,坑完了日本坑大清……不过他的传奇发财故事依然会让人们津津乐道,可惜,大家都不会开金手指。

  十三 德国造船厂

  李海顿在德国吕贝克看中了一家地理位置不错的小造船厂。

  说实话,在奥地利开办造船厂并没有在德国这么有前途。这个年代,德国海军才刚刚起步,而且提尔皮茨提出扩大德国海军的方案——《海军法》还没有被议会通过,在这之后,才会迎来德国造船业的黄金时期。

  目前在德国的私营造船厂中,只有但泽的硕效造船厂和斯德丁的伏尔铿造船厂有建造大型铁甲舰的经验,另外新兴的日耳曼尼亚和威塞尔造船厂也为海军建造过小型舰只,而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则刚成立不久。

  第二帝国的三家海军造船厂由于成本过高,很快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总的来说,德国的造船业才刚刚起步,还是大有可为的。

  “很惭愧,我们的造船厂规模很小,只能建造过一些木质的机帆渔船和吨位不大的木质短途货轮。现在德国的造船业竞争激烈,小的造船厂根本无法与那些大的造船厂竞争,只能接到一些那些大船厂看不上眼而且油水很小的订单。确实,我有意将这家船厂给卖出去。”船厂主林克是位四十多岁,身材微胖,头顶略秃的中年人,但却很诚实,而且很有经验。

  确实,林克说的不错,北海造船厂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造船厂,只有两座500吨的木质船台和一座小型泥船坞,设备老旧,缺少金属加工车间,根本无力建造钢质轮船。

  但李海顿只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还有船厂的名字——北海造船厂在100年之后还曾建造过性能优异的勃兰登堡级反潜护卫舰和布伦瑞克级导弹护卫舰,还有212级常规动力潜艇,当然,它肯定不是现在这家造船厂。

  不过,李海顿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林根先生,我们准备在德国投资造船业,事实上我们计划在德国新建一家一流的造船厂。不过,我们缺少一个合适的管理者,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您是一个可靠的合伙人。所以这次我们来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全盘收购您的船厂,而是准备向您的造船厂增加新的投资,用来增加设备和扩大规模。”李海顿说道。

  “投资?”林克有些疑惑地看着面前这位来自奥地利的贵族,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他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事怎么看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坏处,于是问道:“弗雷德里希先生,您准备向船厂投入多少资金?”

  “嗯,前期计划是900万马克。”李海顿稍微停顿了一下,“当然,如果不够,还可以追加。”

  “500万?”林克吓了一跳,他的造船厂总共价值也不会超过9万马克,这样他在船厂才只能拥有百分之一的股份。

  “您不用担心,您现有的船厂会作价15万马克,您将先拥有百分之二的股份。另外,如果船厂经营顺利,我准备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奖励给船厂的主要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包括您,林克先生。”李海顿说道,他先给林克吃颗定心丸,然后再画了个大馅饼,这样他肯定会为了船厂而拼命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船厂作好了资金转入和股权变更手续。而跟随李海顿而来的设计师们经过测量,作出了今后船厂的大致规划。详细的投资计划需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出来,不过,林克可以根据这份规划先期购买下船厂周围的土地了。

  李海顿的计划很大,今后的规模可能会更大。

  基本的规划要求为岸线700米以上,占地面积1600亩,需要新建独立的办公楼、放样车间、金属加工车间、动力车间、木料加工车间、电器车间、一座小型的炼钢和轧钢厂、自备发电厂、各种材料仓库等等,当然船台、船坞和舾装码头等更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

  对于如何兴建一家造船厂来说,李海顿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伊斯莱亚造船厂的规模可以说已经不次于目前德国的任何一家造船厂,他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在德国也新建出一家与伊斯莱亚造船厂规模相当的造船厂出来。当然,这家船厂的大部分工人、技师、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需要在德国招募,而且管理人员也需要大批的德国人。

  作为一个标准的军火商,李海顿当然很早就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化学工厂,专注于生产一种比苦味酸炸药更安全的黄|色炸药——威尔布兰德先生在1963年就发明出来的,却一直没被人注意到的,即。

  作为炮弹主要的填充药,苦味酸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与金属接触时产生的苦味酸盐,在遇到撞击里很容易发生爆炸,而且苯酚的生产成本也比甲苯要高得多。

  李海顿注意到一个问题,世界上主要的硝石产地都被控制在英国人或美国人手里,如果爆发战争,德奥等国将会面临硝石短缺的尴尬局面。在后世,一个中学生都会在实验室里学习到硝酸铵的合成过程,但现在是十九世纪末,门捷列夫先生发现的元素周期表上目前只有排列了78种元素。

  李海顿如果想,完全能够成为一个能比肩门捷列夫的伟大化学家。

  但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他现在需要与工厂里的化学家们探讨一下一个新的项目——开办一家合成氨和氯碱联合企业。

  他准备让他的化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新的低成本制造硝酸的方法,新的合成氨工艺,纯碱,碳酸铵——中国伟大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纯碱是一种基本而且重要的化学原料,被许多行业比如玻璃、化工、石油、冶金、建筑材料、纺织等等,但它的生产专利却被由法国、德国和英国少数几家公司组成的苏尔维制碱联合会所垄断着,他们由此而获得了近百年的高额垄断利润。

  直到侯先生公布了它的制造方法。

  而李海顿却不准备这么做,具体的细节他不清楚,但只要给这些化学家们一些启示,他相信很快就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新的技术总是代表了很多东西,当然,主要是钱——足够高的利润,当它还没被别人研制出来之前。

  李海顿可以想象合成氨技术所造成的冲击,它代表着那些垄断硝石市场的英国公司和美国公司的倒闭,这点足够让他有更大的干劲。

  十四 投资

  后世的化学工业百分之六十是围绕着石油工业进行的,而现在,百分之七十却围绕着煤来进行。

  德国有足够的煤,奥匈帝国也不算少,奥匈帝国每年5200万吨的产煤量几乎与法国相当,而且奥匈帝国还有石油——目前每年的产量是32万吨,按原来的历史在1913年是257万吨,是欧洲除了俄国外最大的产油国。这些足以让李海顿有信心建立一家大型炼油厂,现在即使是洛克菲勒公司的炼油厂也只能分解出煤油、汽油和凡士林,哦,还有沥青,柴油被当做废物倒掉或是用于取暖,其它的石油产品一概没有出现。

  德国的合成化学工业和技术是如此发达,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全世界的原料产地都被英国人和法国人所瓜分,而美国本身就拥有着近乎无限的各种矿产和原料。如果不是合成化工,德国在化学工业领域,根本没办法与英法两国的公司竞争。

  李海顿把他的炼油厂和煤焦化厂建在了斯洛伐克的科希策,靠近加利西亚和德兰西瓦尼亚,这里靠近奥匈帝国主要的煤和石油产地。其实更应该建在加利西亚,但那里迟早会成为战争之地,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会被摧毁。

  化工厂另外一个重要的产品是合成油漆。

  他的电器公司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漆用于电线的绝缘,在没有塑料和合成橡胶的时代,油漆甚至是浸了桐油的纸是绝缘材料的首选物品。

  造船厂和汽车厂今后也会需要大量的这种东西。

  1895年,李海顿在德国各地呆的时间很久。

  在秋天来临之时,他又转到了斯图加特。

  在戴姆勒发动机研究院(实际上是家很小的机器修理厂),李海顿见到了满脸愕然的戴姆勒,他很惊异于一个奥地利皇室成员的到访。

  这让李海顿略微感到有些得意。

  “戴姆勒先生,我对您的研究很感兴趣,当然也包括您的朋友迈巴赫先生。”李海顿直截了当地说道,“我自己也拥有一家发动机公司,我相信您正在研究的‘不用马拉的自动车’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了解您目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他看了一下戴姆勒的表情,然后继续说道:“所以我决定资助您对于自动车项目的研究。”

  “资助?”戴姆勒有点疑惑,他目前确实需要这个,而且在德国还找了不少有钱的商人寻求帮助或是投资,但却无人支持。

  “是的,还包括您的好友迈巴赫先生。”李海顿笑了笑说道,把这两人合在一起,绝对是个好主意,著名的发动机供应商和著名的汽车发明者,前景一般来说不会太坏。“没错,我觉得有必要成立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这事戴姆勒明年就会去做。

  “嗯,接受您的资助需要什么条件?”戴姆勒问道,“您知道我和迈巴赫都是辞去了工厂的工作。”他补充道。

  “没有问题,我们将会成立一家合伙公司,所有的开销和研究费用由我承担。公司将以您和迈巴赫先生的名字命名,我将拥有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权,而您和迈巴赫先生则拥有公司的管理权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我不参与公司的经营,也不妨碍你们的决策。你觉得这个条件怎么样?”李海顿说得很慢,他怕中间有什么岐意,低地德语和高低德语还是有很多的差别。

  “嗯,好象条件很诱人,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戴姆勒很是疑惑,“我需要和迈巴赫商量一下。”

  “当然,最好我很期待一起共进午餐,怎么样?”李海顿说道,吃人家嘴短,如果这两人肯到自己的饭桌上来,估计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一切如他所愿,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午餐时终于答应了他开出的条件,很快三人就商议好了公司的名称:迈巴赫-戴姆勒汽车及发动机制造公司。

  “这将会是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李海顿举起酒杯祝愿道,这是他的心里话。

  李海顿回到了奥地利,他准备在林茨建一家生产合金钢和装甲钢板的炼钢厂。

  德国只有克虏伯一家装甲板供应商,奥地利也是,也仅有斯柯达旗下的卡尔森钢铁厂能生产装甲钢。这不符合竞争原则,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由于装甲钢的短缺可能会造成海军造舰进度的迟缓甚至停工。

  建这么一家炼钢厂很可能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装甲钢板的用途很窄,如果得不到海军方面的保证,很有可能被闲置。

  这点李海顿也不能保证销路。

  但他想到了它的另一个用途,制造装甲车辆。

  因为产量并不是很大,只要每年十几万吨就足够了,所以他准备使用电炉。

  在奥地利,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

  另一方面,大规模地修建水电站无疑会让他手下的帝国标准电器公司又找到了一条巨大的销售途径和生财之路。

  十九世纪末的整个世界都处于剧烈变革的前夜,到处都动荡不安,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电器和内燃机时代的到来,所谓的“物竞天择”的达尔文法则成了帝国主义国家弱肉强食的最好借口。

  另一方面,新兴的帝国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而旧的殖民地体系的排他性特征却阻碍着他们的发展。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美国人提出了“利益均沾”的原则,而德国人则直接向英法发起挑战,与他们展开了殖民地市场的激烈争夺。

  作为一个老大的工业帝国,英国人确实显得有些迟暮,它原来那些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的工厂竞争不过使用电力为主要动力的德国工厂。工厂主们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淘汰那些老旧的设备,原来的优势反而成了拖累了他们进步的阻碍。

  世界很不平静,李海顿就显得很忙。当然并不是忙于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一个敬业的军火商人,哪里有战争,哪里肯定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现在他的目光聚焦在了阿比西尼亚,这位犹太国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正忙于同意大利人作战。要知道,这位皇帝的手上足足有20多万军队,而且他手下的那些王公们还有与他差不多的兵力,但是这些士兵里面的一多半还没有步枪。

  这可是笔大生意。

  于是,以博洛耶维奇为首的,一个来自奥匈帝国的军事顾问团在战争之前就进住了亚的斯亚贝巴。

  李海顿才不会在乎意大利人的抗议,他只关心博洛耶维奇能为他带来多少利润。

  十五 无奈的婚约

  在维也纳圣布伦宫举行的宫廷舞会充满了一种奢华的气息,来自欧洲各国皇室近八十个相互通婚的家族适龄的男男女女聚集在这里,期待在这里挑选出合适的配偶。

  这是一个发情的季节。

  李海顿很忙,忙得自己都顾不上仔细看上那些故作矜持在舞池边上抚弄裙角的贵族小姐们两眼。

  他正忙于向那些来自小国的国王、王子或是掌握着军权的贵族们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罗马尼亚王子,希腊的年青王子康斯坦丁,保加利亚伊凡特公爵的公子,还有塞尔维亚王子。看看,你们马上就要打起来了,难道不想多购买一些武器吗?

  哦,还有西班牙人,现在古巴的形势是多么紧张!

  希望和平,没关系,有备无患啊,我们要军队就是用来保卫和平的。

  谁说不是呢,没有军队,就没有办法维持和平啊……

  17岁的艾琳亚历山德拉霍亨佐伦公主独自坐在舞厅一角,无聊地摆弄着点缀在长裙上的一朵玫瑰,看着那些穿着各式各样华丽军服的各国年青英俊的贵族们引着舞伴们在舞池里跳着悠闲的华尔兹。

  她很反感这样的相亲,而她的母亲,维多利亚皇后却逼着她这么做。

  她的姐姐夏洛特公主似乎看中了希腊王子,两人似乎显得有点亲密,而奥伦堡公主好象也看上了塞尔维亚人。

  两个黑头发的,多么无聊的舞会啊。

  德意志帝国的小公主自然是舞会的明星,但艾琳却拒绝了所有人的邀请,她实在看不上那些衣衫漂亮,满嘴恭维话,但实际上却胸无多少学识的贵族青年们。

  这时,她却看见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那人正站在她二哥海因里希亲王身前,端着半杯红酒,很随意地与亲王聊着天。完全不顾及海因里希的心不在焉,亲王殿下的眼光很无奈地不时瞟向不远处的丹麦公主。

  可怜的海因里希!

  艾琳公主决定去帮一下二哥,好让他摆脱那人的纠缠,有机会去追求他的丹麦公主。

  于是艾琳走过去,向哥哥和那个可恶的奥地利人打着招呼。

  “嗨,二哥,你们正在聊什么?”

  “啊,我们正在探讨一些海军方面的专业问题。”海因里希亲王显得很尴尬,这种场合确实不适合聊那些在办公室里才应该有的话题。

  艾琳转过身,向着那看起来身材略微显得有些瘦弱的奥地利贵族打着招呼。

  “你好。”

  “你好。”李海顿略微皱了一下眉头,刚才他正和刚成为德国海军司令的海因里希亲王聊到了舰队建设和军舰建造方面的问题,还有他的北海造船厂,没想到被人打断了。于是他转过头问海因里希,“这位小姑娘是谁?”

  “小姑娘?!”艾琳气坏了,她挺起了小胸脯,谁说我小?我小么?!

  “啊,啊,这是舍妹,霍亨佐伦家的小公主。”海因里希亲王赶紧拦住了小妹的发怒,介绍完了立刻闪人,直奔仰慕已久的丹麦公主而去。

  这里扔下了李海顿和小艾琳两人。

  “哦,哦,海因里希的妹妹?你是德国公主,久仰久仰。”李海顿敷衍着打着招呼,神色间却没有丝毫久仰的意思,然后他转过身,准备闪人。

  “喂,你不准备请我跳支舞吗?”艾琳从没见过这么无理和讨厌的人,决定要捉弄他一下。

  “啊?”李海顿上下打量了一下艾琳,一个小萝莉,虽然发育的还可以,但浑身透着青涩,他不感兴趣。他喜欢象乔古拉那样成熟的妇人,这才符合他这种心理年龄的人应有的审美观。

  “你太小了,小姑娘,回到大人们的身边去吧。”李海顿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旁边坐着一大群贵妇人的房间,然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小孩的邀请。

  “你……”艾琳跺着脚,从小到大还没有人会拒绝自己的好意,没想到……她来不急发火,因为那人已经迅速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该死的,你等着瞧!”艾琳再次跺着脚,这一刻她感觉很委屈。

  ……

  在另一个房间,维多利亚皇后由维克多大公夫人和卡薇尔公主陪着正在闲聊。

  “你是说艾琳看上了弗雷德里希公爵,正在四处打听他的消息?”按理说德国皇太后应该由伊丽莎白皇后来陪伴,可惜,这位伤心的皇后自从鲁道夫死后就几乎没有回过维也纳,现在更是跑到了亚速尔群岛上的一座小岛上去疗养,根本找不到人。

  “是的,皇后。”那侍者确切地说道。

  “弗雷德里希公爵是个什么样的人?”维多利亚皇后向维克多大公夫人部道。

  “哦,这是我们家的一个侄子,是个海军军官。但他目前似乎迷上了经商,一直在外面到处跑,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婚。”大公夫人详细地述说着李海顿的情况。

  她知道现在李海顿很有钱,但却不知道他是那么有钱。

  这没关系,只要维多利亚皇后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