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35部分阅读

拔剑第35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也算是民安世平。记得父王常在府中私下说,没有岳三师就没有中原之定。冉胤一向是拿岳三师做兄长似的看待的。如今竟然还有人被父王比做岳三师,让他心里既有些不服,又十分好奇。

  “父王,他是哪里人,姓何名谁?”,冉胤终于控制不住好奇心,顾不得冉强正在想事情,询问道,他心里已经暗暗的考虑着打听到了此人的姓名出身,是不是该马上派人告诉岳大哥一声,好让他有个提防,听父王的意思,是十分推崇此人的,那岂不是要动摇到岳大哥的地位?

  “此人啊,说起来他的出身,还比不的岳山。他本是布衣……”,冉强感叹的话还没说完,门口传出了一个亲卫传报声:“启禀大王,-----门外有一布衣儒生求见。”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57章 胡(三十)

  “让他进来。”,冉强暂时停止了对那人的感叹,一个布衣儒生能有胆子直接叩门求见,想来也不是一般的人。他起了好奇,想要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这让他想起了历史上郦食其求见刘邦的事情来。

  跟随亲卫进来的是一个年轻儒生,微微的拱了拱手:“草民见过大王。”,就站在了那里。任凭堂内的人上下打量他。

  有些圆的脸庞看起来胖乎乎的,两道眉角向下弯,两只细眼随着眉毛也向下弯去,一副自然的笑脸。高约七尺,身体有些丰腴。头上戴了一顶布巾,一身的白色粗布短衣,随便的披在身上。猛然看去,恰似一个落魄子弟。

  “你有何事求见孤家?”,冉强一边在心里暗暗的劝告自己莫以衣貌取人,一边问道。

  儒生一脸的笑呵呵,旁若无人的抓了抓头巾才道:“大王祸事不远了,我是特地来帮助大王的。”

  冉胤在旁边不由得皱起了眉,对这人说这样的大话感到不屑,看他的样子也不象是多么有才能的人,莫不是想要用话来欺诈父王,以便能得到些赏赐?

  “此话怎么讲?”,冉强吃了一惊。

  年轻儒生瞅了瞅旁边有张坐席,先不答话,自己径直走了过去盘膝坐下,这才拱拱手依旧是那副天生的笑呵呵圆脸:“大王没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话吗?”

  冉胤对这年轻儒生的无礼举止越发的不满了,别说父王如今威震中原,据有四州之地,何人见了敢不恭恭敬敬。就算是去普通人家作客,也不该这般大大咧咧,径直无礼的寻找坐席来坐。他看了看冉强,却没有发现父王脸上有恼怒的神色,不仅有些奇怪了。

  冉强抬高了声音:“来人!”,看的旁边的冉胤高兴起来,心想:这种无礼的人早就该叉出去,没有让人打上几十军棍已经算是宽厚了。“给这位先生上茶。”,冉强吩咐应声进来的亲卫的话,出乎了冉胤的意料。见亲卫应诺下去了,这才带笑问道:“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家居何处?”

  年轻儒生扯了扯快有些开了的上衣,天气已经寒冷,他这样的穿法,若不是堂内有火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呵呵,大王弃军国大事于不顾,只问我姓和名,实在令人不解啊。”,他乐呵呵的脸上,却丝毫不见不解的神色。

  冉强还没答话,旁边早已难以忍耐的冉胤皱眉出言道:“你好大的胆子,父王岂是你能驳问的?”,只是儒生没有被吓住,再次扯了扯上衣,满脸的不解的转向堂门:“怎么茶还没上来呢?”

  脾气本来较善的冉胤,在军中锻炼了多时,已经不再象以前那样小心翼翼,什么时候受过这等怠慢,不由得气恼起来,刚要说话,却被冉强打断了:“先生所说的黄雀之事,孤已经明白了。此事孤必会和先生祥谈。不过先生让孤想起了一个人。”

  这下连那儒生也似乎有些好奇起来:“不知道大王说的是哪一个人?”

  “先生可曾听说过北海王猛这个人?此人不拘小节,乃举世奇才。贩卖畚箕为业,后也曾多处游学。此前曾隐居华阴,仿效蜀汉诸葛孔明故事,以待时机。”,冉强看着儒生,正色问道。

  儒生弯弯的眼里露出了惊讶,即便如此,他天生长成的脸,看起来整个脸还是笑的:“大王是如何识得王猛的?”

  我如何能不知道王猛这种五胡乱华时的出名人物,冉强心里笑了笑,却反问道:“看起来先生似乎和王猛是十分熟悉啊。”

  年轻儒生沉默了下, 然后晃了晃头看着冉强,满脸的不解:“看来大王早已知晓我的来历,真是奇怪啊,奇怪啊,大王如何对我的事情如此清楚。不瞒大王,我就是王猛。”

  “果然是景略!”,冉强内心大喜,表面却没有表露出来,真挚的道:“孤欲得景略之心很久了,不瞒景略说,前些日孤还曾派人前去华阴寻找相请景略,只是景略那时已经不在华阴了。不知景略可愿意留在孤这里,多多指教孤家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话说的正是这种事情。

  王猛似乎还有些无奈的样子,自嘲似的笑了笑:“我本以为凭借才学,能为大王建一功。既然大王早已知晓猛的来历,想必猛刚刚的说的疑虑,大王早已经有所安排了。”

  冉强觉得自己运气极好,虽然十分想问问王猛怎么忽然到了枣强,但还是先忍了下来:“景略所说的黄雀,想必是忧虑氐人和荆州桓温私下盟约,趁孤征伐襄国时,从西、南两面合击中原吧?”

  “不错,猛所说的正是此事。”,一谈到正事,王猛似乎不再粗俗无礼,难得的正经起来,“荆州桓温乃是当世俊才,做事一向深谋远虑,颇有远见。氐人苻健也非庸才。此二人看的出若是大王一旦一统河北、中原,他们哪里还能坐的稳,吃的香呢。私下相交势不可免,只要大王西南有所疏忽,他们二人必定联合出兵向侵。”

  “天下英雄所见略同,景略所说与三师想的一样。孤已令洛阳张温严加提防。孤另还特派了参军张乾镇守南阳,防备荆州之兵。”,冉强点了点头。

  “大王说的三师可是如今任邺城内阁大学士的岳山岳三师?”,王猛满脸的笑呵呵,不谈正事了,顿时就变的随意起来,见冉强点头而笑,先拿起亲卫送上的茶喝了一口,这才正色道:“猛久闻岳大学士大名,一直想要倾心相交,听大王这么说起来,果然名不虚传,猛若到邺城一定前去拜望。”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58章 胡(三十一)

  “三师与景略都是天下奇才,孤能得三师、景略所助,乃是上天降幅也。-----胤儿,还不见过先生?”,冉强一时高兴,转向了旁边一直默默不语坐着的冉胤。

  冉胤已经从交谈的话里知道了面前这个人,就是父王特地派人千里迢迢去寻找的人。为此不惜建立了一个什么探马司,他哪一点比得上岳山大哥?粗俗无礼,穿的象个落魄之徒,只是偶尔才有点正经罢了。但父王的话他不敢不听,不得不从坐席上站起,作了一礼:“胤见过先生。”

  王猛不再大大咧咧,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起身还礼:“多谢公子。”,接着转向冉强拱手正色道:“刚猛一时无礼,试探大王礼贤下士之心,请大王勿罪。”

  冉强笑道:“不妨,景略本是奇才,如此谨慎也是情理之中。”,大多异才能士行事,都不同于常人,象岳山那样的彬彬君子正经的,真是少之又少。见王猛重新坐了下来,才接着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孤听闻景略一直隐居在华阴,孤曾差多人前去寻访,却不知景略如何会在枣强?”

  王猛又扯了扯外衣,脸上笑的很有意思:“大王处定四州之时,屠戮羯胡,猛虽远在华阴,但曾听说过。不瞒大王说,当时猛对大王此举十分不解,那时邺城四周皆敌,诸胡环伺。正该是收取人心的时候,大王却用此猛烈手段,只会让诸胡惊惧而合纵。好在大王有岳三师为助,用离间之法,使石氏相互猜忌,难以和心为患。安抚民众、息兵养民。岳三师真是奇才。”,王猛脸上的感叹之色毫无虚伪之意。

  听到王猛夸奖岳山,旁边的冉胤高兴起来,忍不住插话道:“岳山大哥确是奇才,胤佩服的紧。”

  王猛呵呵笑着:“公子说的不错,猛也是佩服的紧。-----邺城前些日子传出流言,说大王欲和桓荆州联兵向西,攻打关中,猛就猜大王必定已经决心扫荡河北,一举而定冀、幽。开始猛一直不解,大王为何会在隆冬不便用兵之际,出兵攻打石赵,直到猛听人言传清河羌人姚襄亲自入邺城拜见大王,这才醒悟-----想必羌人已经投靠大王了。”

  冉强见王猛举着茶盏喝水润口,接话道:“果然没有瞒过先生双目。”

  “莫非姚戈仲已死?”,王猛放下了茶盏,一脸的猜测。

  冉强点点头:“正是,姚戈仲染病日久,确已经在不久前病死。”,若说以前他对王猛只是因为历史上的名声而看重的话,现在已经从慕名,变成了敬服,几句话下来,王猛的思虑敏捷已经表现出来了。

  王猛道:“原来如此。猛居华阴,所学虽非大才,但也想寻明主辅佐,所以立即动身赶往邺城。不料大王已经分兵两路北征,一路如疾风扫落叶,所过城池纷纷望风而降。猛知大王必定围襄国而不攻,所以赶来枣强等候大王。”

  冉强心里不禁苦笑起来,他听的出来,这王猛一开始还真看不上自己。若非自己稳住了四州,并且所作所为不同于常规,想必王猛还依旧躲在华阴逍遥自在,等候着值得他辅佐的人出现呢。“景略何以知道孤会围襄国而不攻,亲自到枣强呢?”,他已经猜的出王猛大概已经看出了自己的意图。

  “以三师和大王这两年的谋略,怎么会做赶羊之举呢。斩草不除根,来年春又生。是以猛料定大王必定经清河拔占枣强后,从襄国北攻下常山,断了襄国退路,那时襄国石祗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石祗之辈,见利而忘忧,一定不会放弃襄国深宫富贵出逃北方,何况北方石琨比大王更想要他的人头。”

  冉强不由得笑起来:“景略说的极是,孤这样做,并非什么奇谋,天下谋略之士大多都会如此进兵。不知景略觉得孤接下来该如何做才好?”,事实上他和内阁的几个人也曾猜测过,迂回包抄这种手段,能看的出来的人,天下不会很少。不过他和岳山相信,计谋虽简单,但因势而为,石氏兄弟却不见得愿意改变。所谓计无优劣,有效为妙。

  王猛似乎觉得戴着头巾不舒服,把头上的布巾抓了下来,这才道:“如今大王已经攻下枣强,正该派军顺势分兵一面进占常山,一面分略中山各地。如此,冀州就在掌握之中了。”

  冉强点点头:“景略说的是,孤已经派王泰领军向曲阳而去,本书转载16k文学网16k只要攻下了曲阳,常山就在眼前了。”

  王猛笑道:“幽州石琨想必一定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唯一可滤的慕容鲜卑,在此隆冬时机,并不适何骑兵南下。所以……”,他忽然有些狡猾的笑了笑:“大王不如派人请石琨派兵相助攻打襄国,国无二主,以羯人的作为,想必一定十分乐意。”

  冉强马上明白了王猛的意思,他没想到王猛手笔这么大:“先生的意思是关门打狗,一鼓作气?”

  “呵呵,正如大王所想。只要大王派舌辩之士前往幽州,对石琨晓以国无二主,并许以两家分居冀州的好处,石琨只怕难以经的住如此诱惑。只要幽州之兵进了冀州,大王取了襄国之后,幽州这枝瓮中人马,想灭之就灭之,想用之就用之。那时顺势进占幽州,空虚之下,石琨除了束手就擒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冉强看着王猛,感叹了一句:“先生此计,果然厉害。”,他又问道:“若是幽州有谋略之人,劝阻石琨该当如何?”

  “呵呵,既然羌人已经归附大王,只须让姚襄和大王一起上表即刻。重利之下,即便有智略之士劝阻,石琨也必定不会听从。大王若是不弃,猛愿为大王做舌辩之人,前往幽州一趟。”

  divstyle=&ot;text-lign:center;font-size:16px;&ot;。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div/div

  第159章 胡(三十二)

  冉强一时有些犹豫了,他看的出来王猛这样做,只是想以此作为进身之功罢了。不过,让王猛这样的举世难寻的人去冒险,又有些让他舍不得。来到这个世上两年来,他不敢再以熟知历史来自居了,深深的明白了独力难支的含义。

  “大王大可放心,猛虽不才,但区区羯人还不放在眼里。若无尺寸之功,大王将来怎么待猛呢。”,王猛是聪慧的人,他从冉强的脸上看出了冉强的所想。王猛是心胸坦荡的人,他并不羡慕岳山当初一入大将军府就身居要职,此一时彼一时也,无功他并不愿受禄。臣要择君,君也须择臣。王猛不想只靠口舌和虚名打动冉强,那江南晋室朝廷中的大臣名士,清谈庸才还不够多吗。

  “既然先生已经决定,孤相信先生一定能作到。景略暂时就屈居朝仪大夫如何?”,冉强终于点头后问道。

  王猛笑呵呵的称谢,并不在意自己临时的官职,然后有些一本正经起来:“臣听说大王驾下有一巾帼将军,不知可求得一见?”

  冉强有些发怔,没想到王猛对花木兰这么好奇,随即又有些恍然,自古能得将军号的女将,确实是一件奇事,就算是自己,若是刚来这个世上时,听到中原竟然有一个受封为将军名号的女将,也一定好奇的很。“孤这就派人去请花将军。”,冉强唤来一个亲卫,命他去请花木兰。

  “花将军?臣听闻大王驾下这女将是清河崔氏出身,怎么姓花呢?呵呵,臣明白了。”,王猛一开始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明白了缘由所在。他本就是青州人,对世家大族了解的十分透彻。

  倒是一旁一直在不停拿岳山和王猛相比较的冉胤,忍不住好奇问道:“孩儿也觉得奇怪,父王,怎么崔莲突然改姓花了呢?”,他是直接从青州赶过来的,并不知道冉强赐姓的事情。

  “此乃为父赐的姓。”,有王猛在旁,冉强不好解释的太白,淡淡的说道。

  冉胤虽然有些疑惑,但并非愚笨的人,并没有追问下去,只是暗暗的在心里思索原因。

  当花木兰来到时,冉强正和王猛谈论天下大势,彼此颇有感触。只是当王猛看到一身火红锦袍罩在紧身皮甲外,一脸浅笑的花木兰时,神情忽然有些不太自然了,眼神定定的看着轻盈进前的花木兰。直到花木兰抱拳、开口给冉强、冉胤行礼时,才把目光收了回来。

  冉强让花木兰坐下,花木兰屈膝并腿跪坐在了王猛对面的坐席上。

  王猛毫不掩饰赞美之色,赞道:“果然是女中豪杰,不让须眉。”

  “小女子偶得大王提携,这位先生谬赞了。”,花木兰浅浅笑着应答道。

  冉强看出有些不对来,不过此时并非考虑这些的时候:“木兰,这位先生是北海王猛王景略,乃是当世奇才,和三师一起可以并列为千里马也。”

  花木兰脸上的浅笑不见了,惊讶的用目光再次打量了下对面的王猛,她是知道岳山在冉强心中的分量的,对面这个穿戴的象落魄子弟一样的书生,竟然被大王把他和岳山相提并论,真是出乎意料。不过很快,当那个白色的影子在她脑里出现时,她在心里就把王猛比下去了:此人就算是智谋出众,治国有术,但怎么比得上他那从容淡定、举止雍容?

  王猛不知道此刻一脸浅笑的花木兰心里想的什么,摇了摇头:“岳三师助大王出谋划策,治国抚民,称为奇才不为过。臣寸功未有,不敢居三师之左。”,他相信自己的才能,但并不喜欢虚名。

  花木兰浅笑回到了脸上,对王猛的看法有了改变,她是心思灵巧的人,能感觉的出王猛说话时的真诚。这人心胸坦荡倒也能和他相比,花木兰暗暗的想到。“先生得大王看重,定是心有才学之人,木兰兵事上有些不解之处,不知先生可愿指教?”,她脸上浅笑依旧,话也十分委婉,但考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王猛还没有答话,旁边一直觉得父王把这人和岳山大哥相提并论有些不妥的冉胤,高兴起来,插话道:“先生一定能解花将军之惑,我也想听听先生的指教。”,他并不知道,花木兰之所以突然改变了以往的谨慎,想的正和他一样。

  冉强听的出来花木兰的想法,却不拦阻,若是王猛不能显露些才华,只怕无法让众人心服。

  王猛拽拽衣服,笑道:“花将军请讲。”

  “小女子才学浅薄,请教先生,兵不厌诈,何兵可诈?”,花木兰口中先自谦逊,但浅笑中的问话却出人意料。连冉强也不由得惊讶起来,花木兰谈兵真是和别人谈的不一样。

  “败兵可诈,骄兵可诈,将庸之兵可诈,知己知彼时敌兵可诈。”,王猛回答的很轻松。

  “若受命灭胡,大漠之上,胡人居无定所。此时当复如何?”,花木兰或许是想尽快把王猛从和岳山并列的位子上打下去,不再询问缥缈的兵法,而是直接把问题架设在了实战中。这正说中了冉强的心事,不由得也看着王猛,看他如何作答。

  王猛敬佩之色不掩饰的看着花木兰,此时的花木兰虽然脸上浅笑依然,但浅笑中却带着一丝威势,这是经历过沙场的将帅自然形成的气势。“昔汉骠骑将军霍公,千里奔袭,一战而斩匈奴二千,再战斩匈奴万人,三战再斩匈奴三万多人。靠的不过是[快速奔袭]四字而已。四字虽然简单,但若为将者无勇气、无决死之心,纵有神助,也不过是徒饿死在大漠罢了。大漠之中,老马尚且迷途,若一击不得成功,那不如不击。”

  冉胤见王猛应答如流,他是喜欢纵横沙场的人,心里不禁也有了些敬佩,眼里的王猛也不那么反感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60章 胡(三十三)

  王猛笑呵呵的又拽了拽衣服,接着道:“自古兵法过百,各有妙处。虽然话有不同,但都为一[胜]字。自古名将用兵,非按兵书战法而定,用的是一[变]字。坐而谈兵,不过是空费口舌罢了。花将军以为然否?”

  冉强和冉胤父子两个,此时倒象个看客一样,坐在那里听这两个人谈论兵法。

  花木兰没有因王猛隐含劝告的话而惭愧,浅笑依旧:“先生说的十分有理。不过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谋定而后动,一勇夫而已。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这个意思。不知先生觉得,如何练兵为上?”

  王猛看花木兰巧嘴如莲,答道:“闻鼓而进,虽火而不避。闻金而退,虽刀刃于后而不乱。如此,则可算是精。”

  花木兰还要再问,冉强带笑打断了他们:“木兰与景略都是善于用兵的人,以后再谈兵法吧。”,他转向了王猛:“景略一路辛苦,孤今日就设宴为景略接风。”

  当晚,冉强在城内设宴为王猛接风,还特地把留在枣强城的诸将都请来一起作陪。

  表文的事情办的很利索,当王猛携带着表文和几个随从离开枣强时,冉强还特地亲自送他出了北门,把几个随从叫过来又叮嘱了他们一定要保护好王猛。他的如此做法,即便是如王猛这样聪慧、熟晓帝王之术的人,心里也升起了一丝感动。

  渤海太守刘准从南皮赶到了枣强拜见冉强,刘准本是羯赵渤海太守,因和渤海豪强封放争夺渤海,才特地派人向冉强求附。现在赶过来,为的是想一面趁机能争得一份北伐的功劳,一面请求冉强能派将帮助他逐走封放。

  竖日,冉强下令,以第三十六卫向东,卫将军王基向西,留下了安远将军孙威守城,自己则亲自带领余下的人马向北,三路分别安抚冀州各地。

  啪-----!,一声皮鞭声响亮的从附近传来,寒冷的空气造成的摩擦让声音听起来格外的刺耳。“该死的胡贼,用力点!”,一个车营的士族一边甩动着鞭子,一边怒声叱骂着。笨重的车驾旁,一群羯人费力的推动着大车,从远处望去,车流旁推拉的民夫,基本都换成了胡人,只有少数的汉人成了监工,有些受宠若惊的提着鞭子跟在两旁。

  啪-----,又是几声响亮的鞭子声和叱骂,或许是以前受气太狠,一些新补充进车营的汉卒,故意找茬的用手中的皮鞭欺辱着原先的一些羯人同僚。哪怕羯人仅仅是抬头看了一下他,也能换来几鞭子和骂声。

  角色的转换让一向在汉人面前高高在上的羯人,一时还无法适应自己的地位,几个挨打的壮羯硬着头怒气冲冲的盯着向他们扬起皮鞭的汉卒,要知道这些汉卒不久前还乖的象猫一样,为他们担水、洗衣。昔日的积威震慑住了皮鞭已经扬起了的汉卒,手不由自己的垂了下来,眼神有些发慌。

  这几个壮羯越发的胆气壮起来,干脆把手一松,撒开了车木,斜视着不敢看他们的汉卒,空手慢腾腾随着车走。他们的举动很快感染了大车周围的其他羯人,见监工的昔日奴隶不敢再动手,于是纷纷把手或松或不再用力。这样的举动导致了大车逐渐变慢乃至停顿了下来。

  “?你们在干什么!怎么回事?”,一个队头看到了这个情景,高声喝叱着带了两个老兵跑了过来,带头松手的几个壮羯急忙把手搭上了车边,用力推起来。其余的羯人见状也急忙跟着再次把大车推动了起来。他们虽然心里极度愤恨,但却很明白,这些老兵可不会象以前他们的中原同僚那样怕他们。

  啪-----啪,跑过来的队头和两个老兵并没有因为大车再次起动,而就此罢休,不问缘由的挥起手中的皮鞭朝羯人的身上乱抽,“想找死吗!都给我卖力点!”,队头的火很大,不过他忘记了他的话这些羯人听不懂。抽了几鞭后转头对监工的几个汉卒皱眉道:“你们几个怎么带车的?不会用鞭子吗?”

  几个监工汉卒急忙把头垂了下去,不敢回话。等到队头带着人离开了后,几个汉卒用羯语喊叫起来:“用力点!-----你!想偷懒找死吗!”,不由分说甩起鞭子朝看不顺眼的几个羯人身上抽了过去,引起几声暂短的惨叫。

  刚才那几个带头的壮羯,用眼睛瞟了瞟,看到队头走远了,于是把叽里咕噜的和其他同伴说了几句什么,然后把手松开了,边随着大车走,边回头向监工的几个汉卒瞪了几眼。

  没有了队头的支持,几个监工的汉卒的勇气刚鼓起没多久,就泄了下来,把眼睛转向了别处,任凭几个壮羯悠闲的装模做样的跟在车旁,其他羯人轮换着推动大车。手中的鞭子向软了树条一样,耷拉在手中。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积威,即便他们现在手中有了鞭子,但在没有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却依旧抹不去心中那股服从。

  冉强骑马伫立在小山丘上,看着绵延的车流。他身旁围着冉胤和几个将领,亲卫们则散在周围。“把那几个健壮的胡人拖出来,斩了!”,冉强用手指了指装模做样随在车旁,手却没用力的几个壮羯,轻描淡写的吩咐道。刚刚的情景他在山丘上看的一清二楚,虽然听不清声音,但羯人的举动和监工汉卒的反应,很明显的说明了问题。

  六个亲卫抱拳应诺,然后纵马下了山坡,向车队冲去。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61章 胡(三十四)

  奔到车旁的亲卫们,没有任何的废话,手中的绳索已经抛了出来,准确的落在了六个羯人的脖子上,一声口哨后,亲卫们掉转了马头,然后用腿一夹马腹,战马开始加速,猛的把羯人拽起摔到,拖在马后拉在了地上。这一连串动作干净利索,在周围人的目瞪口呆中眨眼间完成。等车旁的人回过神时,六匹战马已经拖拉着六个羯人远去,在坚硬的地上留下了一道弯曲的血迹和不停的惨号声。

  羯人对这一套其实并不陌生,用绳索套人,比套马更简单。这一手段都是从大漠上传出来的。奔了越百多步后,六个亲卫勒住了战马,跳下马,拔剑砍下了已经无法动弹的羯人脑袋,丢在了地上。然后上马回来复命。

  冉强冷冷的看着大车,那边回过神的羯人们已经用力的推动起大车,没有人敢向这边看。“胤儿知道为父为何这么做吗?”,他把头转向了一旁的冉胤。

  冉胤现在职位仅仅是个军司马,按例不可能随侍在冉强身边,不过冉胤现在已经并不在意了。在青州时,他这个军司马做的比上官校尉刘飞还威风,他也明白原因所在,对职位已经不再计较了。如今见冉强特地把他留在了身边,心里一面十分高兴,一边也暗暗的叮嘱自己要多看多学,“孩儿觉得父王是想震慑住胡人,以免起乱。”,他想了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回道。

  “你们认为呢?”,冉强没有立即评论冉胤的答案,反而转头询问两边的其他将领。

  “大公子所言有理,末将的想法和大公子相同。”,宣威将军高崇抢先抱拳回道,他并没有认真考虑冉强为什么这么做,重要的是他知道不能当面和大公子的意见相左,作为做久了官的他来说,正确的原因并不重要,不能招惹权者的忌讳才是最该考虑的。

  征虏将军吕护和宣威将军高崇所想的一样,回答的虽然不同,但含义一样。

  见其他将领都微微的垂了垂头,没有回话的意思,冉强心里叹了口气,他明白原因所在,但他现在无法改变:“中原落入诸胡手中已经近百年,人民胆气散失的太多。孤现在不过是想帮助我中原汉人重新树立勇气罢了。”,他用手一指刚才的大车:“你们看看,现在那几个监工的汉卒。”

  顺着冉强的手指,众将望去,监工的几个汉卒头抬的高高的,手中的鞭子已经搭在了肩膀上而不是地下,连走路的脚步都显得稳健起来。“他们不缺乏勇气,缺乏的只是首领。”,冉强语气有些怜悯,他们是蚂蚁,忙忙碌碌的却什么也收获不了,事实上在大多数政客眼里,他们是愚蠢的。人啊,到底人性是什么?冉强有些怔怔的想着,作了这两年的上位者,比上世活了几十年更深的了解了政治的肮脏,但,为什么世界却是恶者上,善者下呢?

  “附近可有法术高强的道士?”,冉强忽然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众将相互看了看,连冉胤也有些纳闷起来,正在谈论胡人的事情,父王怎么忽然问起什么道士起来。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冉强对道士十分崇信,只是这两年不知道怎么的,一个道士也没有召见过,今天大王想到了什么?

  “回大王,附近倒未闻听过有什么法术高强的道士,不过,道士法饶久随大王左右,法术高强,若大王有什么差遣,不如召法饶前来办理。”,和道士法饶私交十分好的征虏将军吕护趁机回话到,若是引得大王重新宠信法饶,对自己也是十分好的。

  “法饶?-----罢了。”,冉强记起了在历史上留了一名的这个道士,很快想起了他的事情。他问起道士,是源于刚刚关于人性的迷茫,这让他想起了宗教,世上也只有宗教才是善人的最好寄托。

  “父王可是想要用道家感化胡人?”,别人都不敢再说话,但冉胤特殊的身份,让他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若是父王这么打算的话,用西方的佛陀也是不错的,他会这么上言的,冉胤想起了在青州认识的一个高僧。

  “孤是有此打算。”,冉胤的话倒提醒了冉强,如今佛教盛行在北方,大有席卷南北的趋势,宗教手段从来都有它巨大的作用,有时候它甚至比兵戈的作用更大。如果能使道教在大漠传播,却把道教的根握在中原,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手段。事实上后来,佛教就是这么作到了,它作到了刀枪没有作到的事情。

  冉胤高兴起来,恭敬的道:“父王,孩儿觉得如今佛陀盛行,连胡人都拜信不已,若是父王用佛陀去感化胡人,一定比道家更有作用。”,佛陀在中原,本就被认为是胡人的神,用胡人的神去感化胡人,岂不是更加有效?

  佛陀?冉强心里笑了笑,即便他不计划灭佛,但想指望他支持佛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若非现在道教太乱教义太少,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道教传扬出去。“佛陀本就是西方的神,不宜做我中原根基,不用再提它了。”,冉强摇了摇头。

  冉胤怔了,本来准备好的举荐高僧的话停在了肚里不敢再说出来。众将相互看了看,他们和年轻的冉胤不同,他们基本都是跟随在冉闵身边很久的老臣了,迅速判断出:大王看来依旧对佛陀不满。以前因为石赵宠信西域僧佛固澄,深为惊服。偏偏大王因此而宠信道士,如今看来,佛陀恐怕好运到头了。

  车队已经逐渐的过去了,跟在后面的是粮队,和车营一样,大部分民夫已经用胡人代替了,只留下了少数的有能力的民夫充当工头和护粮士卒一起监督胡人。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谢谢订阅本书的朋友

  这个星期上了强推,意料之外,点击多了不少,希望订阅也能多些,有些动力对一直订阅的几位朋友一直支持说声谢谢

  第162章 胡(三十五)

  第162章 胡(三十五)

  “紧急军报----!紧急军报-----!”,一匹从东边急驰过来的战马,打破了山坡上的平静,战马上一个红色小角旗被高高的举在手上,这是汉军斥候的标志。斥候通常情况下在外出打探消息时,是不能携带任何标示性物品的。只有得到消失后回禀队里后,向上禀报时,从队里领取腰牌、旗帜。

  亲卫验证了跳下马的斥候递上的腰牌,这才放斥候过来。虽然经常前来禀报军情的斥候他们都已经十分熟悉,但却仍一丝不苟。斥候躬身递上了一个锦囊,这是军中递送公文样式军情的惯例。

  冉强接过锦囊抽出里面的纸张,展开看完,眉头皱了起来。这是留守枣强的安远将军孙威派人送的军报,昨日,枣强之战被俘的胡兵,趁夜杀死了看管的士卒,抢夺了一些兵器逃走了。因为所有的俘虏都被关押在城外,枣强守兵本就不多所以看守的士卒仅仅只有百多名。这些阴谋逃跑的胡兵约有千余,趁夜又囊裹了近千一起被看押的胡人。枣强因为只有两千多汉军,只能派了五百步卒在斥候的协助下抓捕。

  “如今可打探出来叛逃的胡人朝哪里去了?”,冉强把军报放回了锦囊,递给了旁边的征虏将军吕护,这才询问道。

  “回大王,斥候队根据足迹和打听,已经打探出来这些胡贼向北逃去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和大王遭遇。”,斥候看起来很精干。

  向北?那只有逃到幽州了,幽州石琨如今称帝,想必这些胡人以为能在那里获得重新重用。“来人!-----派四队斥候,五十里内四个方向打探叛逃的胡人踪迹。”,冉强大概的计算了下,下令。

  已经传递着看完军报的众将,对此事并不放在心上。千余的胡兵放在往常是件麻烦事,但如今四下全是汉军,想要逃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抓到他们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四队斥候随即被撒了出去,分四个方向搜索。他们并不知道叛逃的胡人详细消息,只受命说查探方圆五十里的成队胡人踪迹。斥候们的效率很高,半日工夫,消息就反馈回来:西南四十多里外发现了千余胡人。这样的效率得力于叛逃的胡兵大多是步行,更没人告诉他们北方路上已经有汉军在行军。虽然相差了一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