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32部分阅读

拔剑第32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叹了口气:他们是狂热的,是无畏的,但却总是被人骂为愚蠢的,因为他们自古以来做的都是炮灰脚色,起码在“聪明人”的眼里更是如此。他想起了和酒夫人讨论的那些话,忽然感到了一阵悲哀。不过,四下的眼睛都盯着他,他不能沉默在这里。

  “汉军威武!”,冉强忽然再次举起了剑,大喝道。或许战争的利都让上位者得了,但起码得给这些士卒一些名,虽然这个名不属于他们当中其中的某一个人,但总比什么也没得到好。

  似乎被突然而来的喊声震住了,或许是一时没有听清楚冉强喊的是什么,台上的众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倒是一直随侍的亲卫队长张亮,见机的快,拔出了剑举起跟着大喊:“汉军威武!”。周围的亲卫们下意识的一起拔出了剑:“汉军威武!”

  如梦方醒的众将急忙举起了剑,跟着喊道:“汉军威武!”,口号总是能感染人的,台下的士卒紧随着举起手中的兵器,重复着这四个字:“汉军威武!汉军威武!”

  直到喊声停止,冉强这才转过头来:“景国,你看孤帐下儿郎如何?”

  刚有些不知所措的姚襄,急忙踏前了几步,抱拳:“魏王帐下军士势若猛虎,训练有素。乃天下精锐之师。”,刚众将都在随着高喊[汉军威武],只有他有些尴尬,归附魏王的事情,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石氏还没有亡,父丧还没治,在别人眼里,自己还是羌人,跟着喊[汉军威武],只会落下狐疑。见问道他头上,他有些担忧起是否会让魏王将来心里留下猜疑来。

  冉强笑了笑:“孤心中有个愿望,总有一日,凡我中原汉人,行走四方,必能得天下人敬仰。闻[汉人]名者,天下之贵也。持汉人牒者,就是我中原子民,无论在何方,国必保佑他。”,他本来到校场,是为了提高新建军制[卫]的威信,以便将来推行这种军制时能顺利些。但刚好逢姚襄前来邺城拜见,他这才起了展示军威的念头。

  姚襄听的出来冉强话里的意思,为了拉拢他,常炜老大人已经许诺过可以视清河羌人为汉人,现在冉强再次提起,而且把汉人的未来说的如此动听,更是向姚襄示意而已。姚襄带上了笑:“襄曾多学中原诗书,仰慕中原已久。今能得大王视我羌人为中原汉人,襄深感厚恩无以为报。若大王用的上我,襄愿带部众为大王赴汤蹈火,军前开路。”,他很清楚现在该表什么态,并且趁机隐隐的提出了愿意征伐时为前锋的希望。

  冉强不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孤明白景国顾虑,石氏未亡,孤是不会让景国为难的。景国博学多才,带兵有方,实乃天下不可多得的大才。孤有了景国,天下事何愁不定!”,羌人是必须打散的,姚襄想要再继续带了羌人,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安抚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空洞,但高帽子人们总是愿意接受的。

  姚襄抱拳:“大王谬赞了。”

  “木兰,-----来见过景国。”,冉强叫过来了花木兰,见两人相互见礼后,他接着笑道:“木兰和景国都极善用兵,有空可相互切磋。”,他这么做,是想让姚襄见识见识花木兰的用兵手段,有所忌惮。

  姚襄一直想问问邺城有关出兵关中的传言,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见冉强把花木兰叫了过来,不得不把心思转到了这个女人身上:淮南之战他是从细作那里听闻过的,他和邺城的将领不同,他从不认为花木兰那是侥幸。自知道台下就是花木兰刚接管不到六天的人马后,更是如此。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41章 胡(十四)

  “快点!”,一个队头挥舞着手中的刀催促着手下的士卒向城头搬运石块,满脸的短胡象刚硬的猪毛一样,密密麻麻的布在脸的两颊额下,因此应该显得威武的脸庞此时却变的有些惊慌。自从从塞外侵入中原以来,虽然也经历了不少大小战阵,但从没有象现在这么恐惧过。他手下的兵卒里,只有一半是羯人同族,其余的都是中原人,不过这并不是让他感到不安的最大原因,让他不安的是从城垛上就可以眺望到的远处的密密麻麻的大营。

  城外的大营正在埋建,来来往往的民夫和步卒有条不紊的忙着各自的活,一根根木桩被埋进土里,然后用大锤砸实。之所以能离这么远还能看到城外正忙碌的情景,这完全得益于皇帝下令把城外十里范围内的树木全部砍光运进了城里,站在高处没有了山丘的阻挡,让人目力极好。

  城门楼上和楼前都高高挑挂着一面大旗,楼上大旗白色的丝面上用红色的中原字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楼前的大旗上面却没有任何字,而是画了一个黑色的狼头。狼头旗草原上的有很多部落都用它,昔日强大的匈奴人的标志就是狼头旗。不过匈奴人的威风已经过去几百年了,除了昙花一现的鲜卑人曾经举起过狼头大旗外,再没有过什么部落能独享狼头。

  襄国的大赵皇帝石祗,此刻就站在城门楼前的大旗下,脸色有些苍白的了望着远处模糊可见的大营。他虽然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可多得的领兵将才,但此时他却没有丝毫涌起过趁势冲营的打算,虽然有些大臣极力建言应该趁敌安营防备虚弱之时,派精兵冲击敌营。但却被另外一些大臣反驳了。听起来这是个好注意,他手下的大臣里也不乏熟读兵书的中原人,十分的清楚兵法上的什么半渡而击、趁虚而袭之类的战例,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领兵去做这件事。

  石祗转头环视了下拥立在周围的大臣们,他看到了大多数人脸上的惊慌,他有些愤怒却又感到无可奈何。半个多月来从邺城的细作那里传来的消息,都证实了邺城在调兵谴将,征集民夫,运输粮草。有些大臣早已经开始怀疑这是针对襄国来的,尤其是在派去邺城的使者被当面呵斥了后,邺城冉闵讨好幽州那个伪帝石琨的迹象已经很明了了。

  手下大臣的提醒,以及细作的回报,尤其是北面幽州石琨的偷偷调兵的小动作,让石祗有些惊慌起来,开始和大臣商议如何抗敌。不料就在这个时候,邺城忽然又传来了消息:大晋征西大将军桓温派了使者到邺城,意欲联合冉闵合攻称王的氐人。石祗又有些犹豫起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段时间来,清河的羌人姚戈仲竟然对他这个皇帝有些冷淡起来,派去的使者连面都见不到那个老羌。在这个时候石祗是不愿意得罪拥兵邺城的冉闵的。

  “你们谁愿意带兵趁虚前去冲击反贼?”,石祗环顾了下左右,再次询问道,他希望能出现一两个有勇气的大臣,替他分忧。他心里多少有些后悔,邺城的传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连派在那里的细作也回报馆驿的确有江南的使者住在里面。他当时这才放下心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北面,那里的伪帝才是自己作皇帝的大敌,邺城的冉闵,只不过是想要多点权利罢了,过些日就派人赐封他一个儿子就是了。

  两边的大臣迅速垂下了头,躲避着皇帝的目光。反贼突然发难,面对毫无准备的大赵,一路出邯郸,进击襄国。一路经清河进击枣强。两路都势如破竹,沿途的易阳、广平等城,不是被破就是投降,十日不到就出现在了襄国城下。懂得兵法的人不少,但愿意出城的那个勇夫对阵的却一个也没有。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想想冉闵昔日的战绩,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在野外对阵,除非他疯了,但大臣们和将领们都清醒的很。

  “废物、我怎么有你们这帮没用的废物!”,石祗越看越怒,忍不住大声叱骂道。

  城墙上来往来往的兵卒,持矛挎弓的阵势,多少让石祗感觉到了一些心安。骂了几句后,他住了口,转回头看着城墙和外面的壕沟,坚硬厚实的墙砖一层层的叠硌成有宽又高的城墙,城垛后的兵卒虽然看起来精神不是十分的振奋,但密密麻麻的身影,依旧给城墙增添了不少杀气。连城外的壕沟此时在石祗眼里也变的又宽又深起来。

  “陛下,不如再派人去羌人那里求救一次,想那姚家受陛下厚恩,一定不会见死不救。”,一个大臣了望了一下远处模糊的大营,那里在蒙蒙的阳光照射下,正忙的热火朝天。他觉得不能再这么沉默下去,说点什么话表表心总是好的,这起码比那些沉默着什么也不说的同僚,能得陛下欢心吧。

  “好,那就派你去清河向姚戈仲求救,朕再封他一个儿子为公!”,石祗答应的很爽快,不过他似乎不懂得猜测人心,或许是讨厌猜测人心,顺势就把差使派给了出主意的大臣。

  出主意的大臣显然没有料到这个结果,脸色一下苍白了,这种跑腿的事情,事情成功了自然有大功,但若失败,难免会成为替罪羊。他腿一软跪了下来,结巴着道:“老臣腿脚不便,虽想为陛下出力,只是老臣这腿脚会误了陛下大事。请陛下另择一人。”

  石祗厌恶的看了这个大臣一眼,冷冰冰的道:“那就让人抬着你去!”,说完甩了甩衣服,转身向城下走去。这类大臣他见得多了,只想卖乖不想出力。两侧的大臣和将领们用各种眼神看了看软在地上的大臣,然后急忙跟在了皇帝的身后。只留下城头紧张忙碌着的士卒和寒风。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42章 胡(十五)

  襄国的城墙上,并没有因为石祗的离去而放松下来。对于当兵当久了羯人来说,可以徒手面对一只苍狼,但绝对不愿意面对一个人能轻易杀死象他们这样的几十个人的冉闵。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勇武,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凶残,哪怕是传说的。以前他们并不害怕,反而以此为荣,因为这样的勇士是自己这边的将军。

  但现在,一个正默默想着这些事情的小帅,激灵灵的打了个冷颤,似乎寒风已经撕开了他身上裹的紧紧的皮袍,吹在了他的骨子里。他急忙大声喝骂着手下的士卒加快搬运石块、箭枝等物。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不是很亮,他忽然希望长生天能降一场大雪下来。以前在草原时他从没有这种愿望,因为大雪意味着部落里的牲畜会大量死亡。

  天气太冷了,实际上该干的活,前些日子听到战报后,就已经开始干了,该准备的到了现在基本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现在来回奔波在城墙上的士卒,大多都是在大小帅的指挥下,挪动着石块、箭枝的位置,当然是这些下令人认为合适的位置。不过寒风很快就吹的只动嘴巴不动手的将领们,感到了冷意,不再吆喝,纷纷躲进了城门楼。

  很快城墙头的士卒紧张起来,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跑到自己的位置,持矛抽刀望着了下面。连刚躲进门楼不久的小帅们,也被惊动出来。他们的神经比士卒绷的更紧,他们在中原待久了,早已经失去了死的勇气。

  几匹战马分散着,从城墙远处驰过,似乎是为了示威或者其他,快到壕沟时,猛然拉住了战马,让战马伴随着口鼻中喷出的白气发出了长嘶,扬蹄昂首立在了壕边。马上的人抬头仰望着城楼和城墙,丝毫不惧怕城墙上的长箭。

  城墙上的士卒对下面的散立在壕沟外的骑兵并不陌生,这种举动他们曾经十分熟悉:这是斥候。不过他们没见过举动这么嚣张的斥候罢了。的确,即使是再勇敢的斥候,也没有人敢进入弩箭射程内,除非想被射成刺猬。城头的弓弩手们都有些迟疑,没有人动手拉开手中的弓弩。况且旁边的小帅们也没有下令放箭,或许他们也在迟疑。

  这几个斥候没有停留多久,掉转马头,驰出了弓弩射程之外,停下了马,依旧监控着城头。

  这几个斥候的到来,让想要躲进门楼好好避避寒风的小帅们,感到了紧张。他们不得不留在了城头,注视着下面的那几匹战马的动静。这几个斥候靠的太近了,也表现的太嚣张了,嚣张的异于平常,就因为这样,才让小帅们感到迷惑不解。但没有人下令开城门派人出城追捕这几个斥候,不是不能,是不敢。

  斥候身上的带着一面绣旗,旗上用黑圈圈起了一个[探]字。身上披了一套皮甲,挎着弓箭、腰刀。这并不是斥候通常的装束,通常情况下,斥候们绝对不会打旗和束甲,这不利于速度,无论是查探还是逃跑的速度,斥候除了要求机灵、勇敢外,更重要的是能把情报带回去,而这时候人和马的速度及负担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城头上的一些汉兵,用羡慕的眼神打量着下面那些斥候,他们没有几个认识字,但却都明白那旗上写的是中原字。看看旁边的胡子拉碴的胡人,他们忽然有了种这是中原人在抵御塞外抢掠的感觉,这种感觉他们的爷爷门曾多次在他们小时候,抱着他们唠唠叨叨的提起过多遍,他们感觉到了些迷茫,迷茫为什么自己会和胡人在一起。

  时间随着阳光在一点一点的过去,小帅们看到下面的斥候没有什么的其他的举动,断定这几个斥候只不过是奉命前来监视襄国城罢了。相互商议着继续进入门楼躲躲寒风,他们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些生活不怕艰苦,顶风冒雪寻找草场的勇士了。

  一阵马蹄声从南面传来,敲打地面的声音很清晰,无论是是城头的士卒还是城下的斥候,都向声音的方向看去。马上的斥候甚至拔出了刀,搭上了箭,虽然敌人从后面过来的可能性很小,但长期做斥候养成的警觉性还是习惯的作好了以防不测的准备。城头的小帅们马上放弃了原先的打算,不得不继续留在城头,和手下一起了望着来骑。

  由于空旷,来骑很快清楚的被能看到的人收入了视野:五匹战马上的人和城下的斥候一样的装束。很明显,又是一批斥候。城下的斥候并没有收起兵器,直到能完全看清来骑的面目,这才把手中的兵器收了起来:这些人他们认识,虽然不同营,但以前相遇的时候也不少。

  前后两批斥候不知道在下面相互交谈了些什么,然后头一批斥候带马向大营驰了回去。只留下后一批斥候,立马在原处,继续抬头盯着城头。看来这是交接任务呢,小帅们心里嘀咕了几句,比起下面的斥候,曾在部落里受人尊重的自己,却连个接班的人都没有。他们彼此商议了下,认定不会出什么事情,遂躲进门楼避风去了。

  时间在寒风中慢慢的过去,下面的斥候已经换了多批,从城头极力了望去,极远的大营似乎已经建造好了,因为本来蚂蚁一般的人夫已经不见了。连中军的纛旗都已经高高的挑挂起来,在寒风中象远处的一片叶子一样来回摆动着。城头的士卒们却不敢松懈,通常试探攻击也会跟着来临。

  天色渐渐的黑了,连城下的斥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见了。被寒风冻的有些发抖的士卒,从城头向南面望去,已经可以看到火龙似的火把被点亮在黑夜里,看起来象是天上的星星一样,一盏盏的布满了远处。只是或许远的缘故,一个人也看不到了。城上也被下令点上了火把,把城外的壕沟照的亮亮的,让靠近火把的久冻的士卒,感觉到了一丝暖意。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43章 胡(十六)

  黎明的第一声鸡鸣,终于从襄国城内响起,不过伴随着这声鸡叫的,还有漫天象柳簌一样白且轻的雪花,今年的第一场雪终于降临了。象是被唤醒了一样,城内的鸡叫接二连三的从各个角落响起。掩没在雪花中的襄国,开始了新的喧闹。

  城头的守兵,从难熬并且寒冷的夜色中苏醒过来。漫天的的雪花细但却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起的,已经在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布,连有些因为发困而打瞌睡的哨兵,从头到脚,全身竟然也覆盖了一片片的雪衣。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穿铁甲,因为没有足够的铁甲让他们这种普通的小卒穿。不过因此逃过了被冻伤的危险。

  “终于下雪了!感谢长生天!”,一个小帅从门楼里钻了出来,仰天望着白茫茫看不清的空,用羯语喃喃自语着。虽然这种雪还不够阻止城外的汉军攻城,但,谁知道那些汉军将领会不会因下雪而改变注意呢。小帅身上虽然披着铁甲,但,因为一直躲在城门楼里而没有感觉到铁甲带来的冷意。

  其余的小帅们接连着从城门楼里出来了,漫天飘扬的雪花,让他们的视野看的不够远,不过他们还是很容易的看清了城头现在的情况:自己的族人都偎在一起,围着火把烤火,有些仍然东倒西歪的睡着了。城垛边上的哨位上,站立的都是哆嗦着打瞌睡的中原人。他们明白这些中原兵都是被自己这些族人呵斥上去的。

  小帅们装作看不到那些哆嗦的中原兵,他们心里其实并不愿意和这些中原兵同伍,只是如今羯人越来越少了,自从那冉闵占据了邺城以来,除了随同皇帝到襄国的族人外,似乎就再没见过多少族人逃出来过。曾经有传言说,邺城那边的族人都被杀掉了,虽然没有人亲眼目睹,但依旧是个可怕的传言。几个小帅想到这里,忽然起了一阵惧意,急忙冲到火堆旁的族人那,用脚和喝叱,把羯兵都赶了起来。

  羯兵们心里没有这么多想法,在挨了几脚后,嘟囔着爬起来,紧了紧身上的皮袍,拍拍身上落下的雪花,抓起兵器,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他们不喜欢守城,他们更喜欢骑着马在毫无阻碍的草原上飞驰-----那只要有勇气就可以了。守城是中原人的事情,他们心里都暗暗的认为,只有中原这样富裕的地方,才傻瓜着花那么多力量修城池。

  武卫将军张季,带了五六个亲兵,冒着飘落的雪花,上到城头巡查。张季是个典型的羯人,深目高鼻,额下的黑须有些卷。他受命负责守南门,南门外就是汉军大营。张季并不是懦夫,相反很有些勇力,不过他并不愿意来守南门,因为他不愿意和那冉闵对阵,曾经在邺城的他,深深的知道和冉闵打仗,是件多么头痛的一件事。好在现在只需要守城,他对襄国城还是有些信心的。

  几个小帅从雪花中看到了武卫将军张季,急忙从各个方向过来参见。

  “要你们的勇士都警疑点!”,张季只吩咐了一句话,他还需要到同一边的庆阳门去看看。他从府里出来的时候,已经知道皇帝陛下早早就聚集了朝臣商议守城的事情,若是陛下一开始就这么勤政就好了,他心里暗暗的想到,族人已经不多了,但曾经是手足的两位皇帝陛下却仍在彼此争斗,司马氏可不就是因此被赶到江南的吗?他摇了摇头,顺着城垛向东走去。

  [咯吱咯吱],一连串的刺耳的响声,从城外雪花中传了出来,在寂静的早晨显得更加清晰。让正想心事的武卫将军张季站住了脚步,扭头向城外了望,城墙上的士卒也都停止了各自的动作,伸着脑袋向外看,可惜漫天的雪花却阻挡了本来极好的视野,他们只看到了白茫茫的雪线,微微的扭着身躯从天上飘下。

  武卫将军张季是打过仗的,虽然看不到雪花中的情景,但[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他很快就判断出来:这是中原人制造的攻城机械转动发出的响声。难道汉军竟然要冒雪攻城?他脑袋随即空白了,直到刺耳的声音再次穿透他的耳膜,他这才回过神来,猛的转身竭力喊叫起来:“敌袭-----!上城头!”

  平静的城头被张季尖利的声音打破了,正凝神听着那刺耳的[咯吱咯吱]声的士卒们,惊慌着抓紧了自己手中的兵器,把眼睛努力的向城外看去。小帅们在张季的喝叫中,匆忙的各自拔出了刀,用羯语竭力喊叫着各种命令:“来人,让他们上城头!”,“笨奴才,把你的刀抽出来!”,“架火架火!”……

  传令的士卒们在各自小帅的喝骂声中,来回窜在各个地方,在城下预备的守兵,纷纷涌上了城头,本来还显得稀疏的墙,很快变得密集起来。一个个火堆被架点了起来,上面随即被放上了一口口大锅,桐油被抬着倾倒进了锅里。搬运箭枝的士卒因为雪花和怀里箭枝的原因,不时的和别人撞在一起,惹来一阵阵的相互怒骂。

  漫天的雪花影响了效率,加上把地上铺了一层白的雪泥,让砖面湿滑起来,不时的有士卒跌倒,把手中的物件洒落在地,然后在同伴的气急败坏的责问声和偶尔看到这些情景的小帅怒骂下,匆忙的收拾着地上的东西。

  武卫将军张季一面派人向皇宫禀报,一面匆匆带着亲兵来到了城门楼,劈面就给了过来迎接的小帅一鞭子,厉声喝道:“为何还不吹角?”

  负责城门头的小帅,这才想起自己其中的一个职责,急忙踩着有些滑的雪,冲到号手面前,高声嚷叫道:“吹号!快吹号!”

  [呜呜呜呜-----],有些略显凄凉的号角声,从城门楼响起,穿过漫天的雪花,盘旋在襄国城上面的空中。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44章 胡(十七)

  雪花没有停,反而下的更快了,城头匆忙的士卒,不时的偷偷把头扭向城头外,努力想从漫天的雪花里寻找到敌人的踪影。但在上官的喝叱下,又急匆匆的把头转到了手中的活上。

  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刺耳声,首先从雪花缝隙里露出面的是显得有些发暗的矛尖,如苇列般长长的矛杆,时隐时显的从飘舞的雪花中闪过。矛杆下面,一顶顶的铁盔和两当铠,在白色的雪花映衬下,显得越发的黑黝黝。连长矛手身上的厚战袍也是黑色的,从飘舞的雪花中看去,象极了铁塑像。

  城头上的士卒更紧张了,手中的兵器不由自主的都斜斜的指向了城外,本来忙碌着搬运器具的,纷纷停了下来,事实上,汉军没有攻城前,该搬上城头的箭枝早已经搬了上来,现在忙碌的只不过是小帅想找个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虽然还没有看到攻城器械,但下面停在弓弩射程外的黑色长矛阵,散发出来的杀气,却穿过了雪花逼上了城头。

  咯吱咯吱响着的器械,始终没有在雪花中露出来,在城墙上守兵瞪大着眼睛了望中,却忽然停止了刺耳的响声。这不但没有让城墙上的士卒放松下来,反而把心揪的更紧了,他们希望这些发出[咯吱咯吱]刺耳的家伙是突然坏在了路上,或者是汉军突然决定不攻城了,不管哪样,都是好事。

  从城墙向南,在两队步卒后面几十步远的漫天雪花里,顺着城墙成横排列着二百多辆投石车,身着轻装的车手盯着看不清楚的前方,静静的等待着命令。投石车后面长龙般的队伍,象流水一样的一个人接一个人的把背上的石块,从背篓里堆积在每辆投石车的后面,虽然飘扬的雪花很容易迷失视野,但流走的队伍却没有任何纷乱。

  冉强按剑站在车阵后,望着被民夫和步卒堆积起来的石堆,他身后拥立着左路军众将:参军张乾、射声校尉张艾、平虏将军崔通、奋武将军周成、宁远将军花木兰等十几个将领。张亮带领着亲卫们散布在周侧,成椭圆把这里护卫了起来。飘散的雪花不适合骑马,冉强和众将不得不徒步在这里。

  冉强看了看石堆,他需要亲自指挥一次投石车,给众将做表率:“传令,试投准备!”,一个传令兵很快把命令传到车营校尉王大钱那里。

  中间的一辆投石车,咯吱咯吱的把压重的大石块用滑轮升了起来,然后挂上钩子。另外一名车手把车后的一块石块抱进了木杆后的皮包里。车头扯着喉咙喊道:“定标一百二十步,准备-----!”,升降手急忙缴动绳索,把压重大石块调整到竖杆上刻的百二十步左右。举手示意完成。车头喊道:“放!”,钩子被敲落,大石块带着重力急速下坠,带动木杆转动,随即把皮包内的石块甩起,带着[呜呜]声从雪花中穿过,飞向前面。

  城头的士卒们很快看到了一块石头从雪花中飞出,砸向了城墙,小帅们下意识的大声下着命令:“举盾-----!”,大盾手跨前一步,把手中的大盾顶在头顶,连接成了一片木盖,其余的步卒则急忙半蹲下来,躲避在大盾后。

  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石块并没有从头顶砸落,反而失力了一样,坠在了城墙前的壕沟里,把没有水的壕沟砸出了一个小坑。想像中的成群结队的石块也没有接着出现,似乎汉军就投掷了这一块石头,象孩子一样玩闹了一次。

  步卒后木架搭建的一个了望台上,一名了望手举起了手中的旗帜,挥舞着一遍遍旗语。众将都没有惊讶,他们现在都懂得了旗语,虽然比起操练时的旗语复杂多了,但看到了好处的他们,还是很快学会了这些旗语。只是这种天气,了望台下的另外的旗手不得不徒步把旗语再禀报上去。

  试投的车头向队头禀报,一级级的禀报很快到了车营校尉王大钱这里:试投完成,目标百二十步,误前后十步。

  “大王,试投完毕!”,王大钱抱拳向冉强禀报,他很敬佩魏王想出来的这些规矩,虽然感觉有些烦琐了些,但车营用起它来十分的顺手。

  冉强点点头:“传令,开始!”

  城头的的大盾已经撤开,玩耍似的一个投掷后,再也没见动静,让城门楼观察的武卫将军张季心里十分紧张,他不知道汉军在弄什么唬头,若说是为了玩耍,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前去皇宫禀告的亲兵去了许久了,除了带回来了一个宦官,装模做样的向他宣读了一份赐封他为前将军的诏书外,再也没有一个大臣前来。

  [呜呜-----呜呜],突然象是一群近在咫尺的马蜂群飞了过来一样,正在城头盯着城下的守军们,忽然看到一片石块从雪花里飞了出来,直到飞到了城前伴随的声音才赶到。

  “举盾-----!”,小帅们竭尽全力用羯语嘶声喊叫着,他们明白这次可不是玩耍的了,只是飘落的雪花的缘故,根本来不及提前做准备,石块飞的这么近了,盾手能完成多少动作,可想而知。大盾手们不得不再次踏前举盾,竭力连成一片木盖,能不能躲过这群石块,只能看个人的运气了,这次连小帅们也不得不拿身体来试验运气。

  在城墙上矛手、刀手、弓弩手苍白着脸色用惊慌的眼神看着飞来的石块会砸向那里的时候,飞在空中的石块却象用尽了力气,划着弧线,向下栽去,象一颗颗冰雹一样,砸落在城墙前的壕沟里,很快就把壕沟内铺上了一片零落的石层。

  城头士卒目瞪口呆的看着危险忽然消失,象在做梦一样。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45章 胡(十八)

  [呜呜呜呜],破空声再次响起,又一片石头漫天冰雹一样从飘落的雪花里飞出,在城头守兵下意识的缩身时,重复了上次的结局,纷纷坠落在壕沟里,和躺在壕沟里的原先的石块们相互撞击后,把零落的空隙添塞了一些。

  汉军要填埋壕沟!前将军张季很快反应过来,这两次的石块群,不是投石机发射失误造成的,而是本来就是要把石块砸进壕沟的。漫天飘落的雪花,虽然并不适宜守城,但同样也不适宜攻城。他终于明白了原先的不解:汉军这次来根本没打算攻城,那没露面的器械是投石机,汉军是想趁下雪填塞南面的壕沟。

  冰雹似的石块重复的从眯眼的雪花中飞出,砸落在壕沟里。武卫将军张季立在城门楼前,看着壕沟内的石块慢慢的添起,却毫无办法。派一队士卒出城毁了投石机的想法,他不是没想过,但看到城外弓弩射程外,木桩一样立在雪花里的步卒和苇列一般直立的长矛,这种想法很快消失了。他没信心和汉军的步卒在野外对阵,尤其是在骑兵无法使用的下雪天气里。

  成片的石块在填塞了小半壕沟后,忽然象不够用了一样,再没有从雪花里飞出。汉军的石块没有了?城头的守兵瞪着眼睛努力的想从雪花里找出一些原因来。襄国的壕沟实在是太深太宽了,仅仅这几次的石块,只把壕沟的底铺平了。大多数时候,指挥攻城的将领都会下令民夫和士族背负土包,冒着城上的箭枝、滚油、石块,川流不息的用人力把壕沟填平。

  原先堆积在投石车后面的石块已经不见了,因为投石车操作上改进,投掷频率比以前的投石车快了数倍,即使是川流不息的搬运石块,也 没跟上投掷的速度。原先搬运石块的民夫手中的石块,已经变成了八成湿的泥球。远处,一群民夫正分工合作着,挖土、担水、活泥,然后流水般的民夫把活好的泥球搬走。

  冉强头上被撑着一顶曲柄红伞盖,雪花被阻挡在了外面,他了望着下远处忙碌的民夫,然后转过头来环视了下众将:“你们是不是觉得孤不用民夫填壕,有些弃易就难了?”

  众将急忙躬身抱拳:“末将岂敢,大王英明。”

  冉强自然明白他们心里的想法,冷声道:“孤是要你们知道,自此后我汉人性命贵重,即便是一草民,人命也不可轻弃!”,他抬起了头,声音变的有些豪迈:“孤要让天下人以做汉人为荣!”

  众将神情为之一正,急忙抱拳:“喏!”

  随着一面红旗的挥下,嘣嘣的响声带动转轴,把一团团泥球抛向空中,穿过雪花,在沾带上了一些白色后砸向了壕沟,啪啪摔在石块上,被撞成小碎泥,或趴伏在石块上,或钻入了石块的缝隙中。一些因为重量的原因,没有到达目标就摔落,三成一片片的碎泥土铺在壕沟前面的土地上。前面负责了望的旗手,急忙在了望台上挥舞着旗子,传达着误差。

  前将军张季目瞪口呆的和城头的小帅们望着从雪花中飞落的泥球,一片一片的砸落在壕沟里,逐渐填塞着壕沟的中的缝隙。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填塞壕沟的。他们甚至连填塞壕沟的敌人在哪里,都看不到。壕沟却在一点一点的被填塞着。壕沟虽宽和深,但照此下去,也用不了多久,就足以把城南附近的壕沟填平-----除非找不到泥土和水。

  “把投石机推上来!”,武卫将军张季终于决定做点什么,城里也有几架投石机,只是用的时候极少罢了。

  笨重而没有轮子的三架投石机,被几个小帅带人费力的[吱吱]的推了上来,看起来似乎是在器械库里待的太久了,木架上的漆都已经剥落了,几十根绳绡已经烂了一半。没有人敢保证这几个架笨家伙还能不能使用了。几个小帅带着询问的眼神看了看前将军张季,想从上官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张季皱了皱眉,他是见识过投石机的:“去找一些绳子,把烂的换掉!”,他并不想靠这几架投石机给对方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只不过是想告诉汉军,大赵不是这么胆小的懦夫。

  投石机上的腐烂的绳索很快被从库房里找到的绳索替换了,这种活并不是难事。

  但寻找城头上会操作投石机的人却出现了麻烦,投石机并不难操作,不过,有经验的却太少了。小帅们对此也没有任何经验,这东西他们占据中原以来,连中原人都用的次数很少,这让他们对使用投石机的印象几乎没有。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卒被挑选了出来,拽拉绳索把东西抛出去是个力气活,这一点,被指定负责投石机的小帅很容易看出来。

  前将军张季看着小帅带人在研究着投石机,他也观看着这东西,比起那些小帅们,他曾经在晋室的人马那里看到过投石机的使用,左右不过是很多人一起拽动绳索,把石头抛出去罢了。“把石块放上去!”,张季吩咐道。

  石块很快被放置在皮包上了。“转到这边!”,张季不得不亲自指挥,他把手指向了飞出泥球的方向,很明显,那里是汉军投石机的方向。他并不清楚整个南城墙外一字型排列的都是投石机,雪花阻挡了他的视野,?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