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31部分阅读

拔剑第31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蒙魏王相助人马粮草,一直不曾表达谢意。所以这才派臣来一面恭送谢礼,一面想和大王重立盟约。”,辛劳躬身回的很从容,想必这些应对之词来前早已经准备好了。

  “大王,既然秦王此时即位,想必关中祥和人民安乐。如今邺城缺粮,大王何不请秦王把借粮还了。”,岳山忽然拱手,向冉强从容的进言道。

  “三师说的有理,关中若不安定祥和,秦王岂会违上天之意即位?还粮不过是小事尔。辛大人觉得如何?”,韦謏拂须呵呵而笑,他马上明白了岳山的想法,于是接着更添了几句增重的话。

  辛牢也明白了岳山的话,冷汗起了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推托之会让[秦王即位是违天下之意]坐实。但答应又不是他能做主的:“臣会如实回禀我家大王。”

  “既然如此,看在两家唇齿相依,孤也曾相助过你家主公,辛大人就再给你家大王带一句话:孤想向关中借五十万石粮以解燃眉之急。中原自古曾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孤想,你家大王是不会推托的。”,冉强也明白了岳山的话,紧接着下了更大的箍。养虎为患的事情,要想尽办法避免。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5章 胡(八)

  氐人的使臣辛牢急匆匆的赶回长安去了,五十万石粮食非同小可,重立盟约之事是无法提了,重要的是魏王的态度要尽快回报秦王,若是魏王向晋室请命顺势攻伐关中,对于刚刚在关中立足的大秦来说,兵戈刚熄又起、各族尚未完全安抚,绝对不是好事。

  “你们听明白了吗?”,冉强扫视了一眼躬身抱拳站成一列的八个汉子,问道。

  “听明白了。”,八个高矮胖瘦、年龄都不一的汉子,再次躬身抱拳。这次任务有些奇怪,而且和他们以前的做的事根本不同。

  “记住,若是他已经被氐人苻家所用,就杀了他!”,冉强想了想,还是把最后的怜悯给抹掉了,他并不愿如此,但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冉强现在有些懊恼怎么把这个人给忘掉了,以至于现在不得不去考虑最坏的打算。他亲自在邺城军中挑选了八个各怀异能的斥候,去办这件事。

  八个汉子抱拳整齐的应了声:“喏!”,见冉强摆了摆手,八个人鱼贯出去了。该明白的他们的已经明白了,除了魏王刚刚叮嘱的杀掉那人外,其他事情都不是件难事,对于常年在军中担任斥候的他们来说,打探消息、抢掳敌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更何况他们八个都各自有各自的绝技,虽然平时不在一个队里,但也彼此听闻过其他人的名声。

  冉强看着自己亲自在军中挑选出来的八个斥候,依次退出了正堂,心里还是希望这些人能把那人暗中带回来。这八个人已经随身带上了毒药,这是为迫不得已自杀准备的。这两天他很忙,粮草、人马、将官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他定夺。这些都是内阁必须呈递的黄、红色奏折。抽空安排了斥候的事情,他才安下心来,案头还有一络折子,他吩咐人上了一碗茶,把注意力又转到了奏折上。

  邺城外的军营里,现在也是一片忙碌,兵部交拨的兵器、箭矢之类的,都在各营的主薄带人清点着。现在已经进入了十一月中旬了,天气寒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下雪了,所以冬衣是必须的,好在冉强并不吝啬皇宫里库藏的布帛。准备这些东西,是件繁杂的事务,若不是冉强以前下令军、民粮仓分储,工部制造的兵器也在苍亭建有仓库,这次会更繁杂。

  崔莲到邺城的时候,冉强正在军营里巡视,邺城现在共有八万步卒,一万骑兵。但其中有不少新兵。从上半年开始,冉强就下令点查军营,凡是年老体衰、未过十五的,或发了布帛遣散回乡,分田种地;或在苍亭附近被组织屯田。重新从四州征集壮年入军,短短的半年多时间,这些新兵是无法和精锐的老兵相比的。

  “帐下崔莲参见大王。”,走进了大帐后的崔莲,以标准的军礼抱拳大声唱道。

  冉强打量了下半年没见的崔莲:一身的束腰黑皮甲,头上却没有带盔,只在头顶用一条白丝带扎住了盘起的头发,腰间挂了一柄黑鞘的剑。虽然在军中也有大半年了,但脸上却没见怎么晒黑,看起来依旧的白皙上还是一副浅浅的笑。“给崔将军上座。”

  “谢大王。”,崔莲直身挺腰坐在了亲卫搬来的马墩上,半年多的军中生活,已经让她坐立都有了一股军人的气势。她偷眼向四周观察了下,却没有发现那想看到的白色身影,她脸上虽然依旧带着浅浅的笑,心里却升起了一丝失落感。

  “崔莲,孤这次招你回来,想必你已经知道是为了攻打河北的事情,你可有什么妙策?”,冉强问道。

  “末将刚回邺城,诸事不清,不敢妄言。不过大王有问,末将斗胆说上几句:襄国城坚壕深,并且羯人把大军都调集在了附近,若要拿下此城,须得安抚住羌人、和幽州石琨。若是这两处不稳,恐怕不是攻打襄国的好时机。”,崔莲回话还是老样子,浅浅笑着说道。

  冉强点了点头:“本该让你先回家歇息两天,只是时间紧急,不得不让你先来军营了。”

  崔莲听的出冉强语气中的真心安抚,心里有些感动,虽然不知道叫她急着到军营有何要事,但她还是浅笑着道:“末将承蒙大王提拔厚恩,岂敢有怕劳累之说。请大王下令。”

  “羌人姚戈仲死了,继领羌人的是他的五子姚襄,前些天已经派人前来请附。羌人这边已经不须再多虑。至于幽州石琨,孤已经派了内阁胡睦老大人去了幽州,有了传国玉玺为诱,石琨势必不会再助襄国。”,冉强顿了下,接着道:“如今关中的苻健自立为了秦王,派人前来想重立盟约。只是孤和三师想从关中取得些粮食,才没有马上应允。”

  崔莲远在合肥,消息迟钝,现在听到形势竟然变成了这般情况,这才明白为何大王急着调集粮草、人马。现在确实是攻打襄国,进而扫平河北的最好时机了。河北一平,整个中原就全归入了大王的属下,如此息兵养民,一统天下也不是太远的事情了。若是真能这样,那我崔莲以女人封侯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若是如此,大王此时起兵攻打襄国,正是好时机。末将愿为大王马前一小卒。”,崔莲浅浅笑着,话里隐隐的想试探下魏王打算怎么安排她,她担心魏王会象以前那样,留她在帐下做参军出谋划策,这无法让她一展作一个女将军的抱负。不能做女将军在沙场纵马立战功,想要封侯,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孤这次招你回来,正是想问下你的想法,军中可待的惯?”,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安排,但冉强还是问道。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6章 胡(九)

  崔莲直了直身,抱拳浅笑着:“回大王,末将在军中十分习惯,托大王洪福,军中的众人也十分照看崔莲。”,她听的出魏王话里的意思,声音虽细,但回答的口气却很坚定。

  “孤想着你身体柔弱,本想留你在王府做参谋军事,也免得太过劳累。不知你意下如何?”,冉强点了点头,却忽然改了口气。他不想如此对待崔莲,但想到了崔家在河北的影响力,他又不得不如此想方设法。

  “大王如此厚待,末将感激不尽。但末将更愿为大王沙场纵马拔剑,杀敌卫疆。”,崔莲的浅笑有些不太自然了,于是微微的把头垂了垂,抱拳回道。

  冉强看着崔莲的样子,猜的出她的心里的感受,这是他需要的结果,他有意的沉吟了下,才接着道:“木兰若确想领军,也不是不可。只是清河崔家世代高官,门生遍野。此次要紧关头,若木兰独领一军,难免会有诸多大臣上折以崔家势大难制为由反对,若是如此,既是是孤,此时也不得不有所顾虑。除非……”

  崔莲的浅笑已经完全消失了,魏王的话让她有了些不安:难道想要我和清河崔家断绝亲谱?这只会被天下人不齿。家教却让她垂头问道:“请大王明示。”

  “让木兰和清河崔家断绝,难免太为难木兰了。孤就下令旨,赐木兰一个别姓吧。”,冉强看着崔莲,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事情来的太快,让崔莲有些沉默了。改名换姓可是有关家门的大事,君主赐姓的事情,自古也不是没有,这本是件荣耀的事情,但内心里,谁不愿用自己原来的姓氏?不过,若是魏王赐姓,崔家和天下人自然不会再指责她。崔莲抬起了头,脸上重新出现了浅笑:“大王赐姓,末将无可回报,只求能为大王领军杀敌。”,她明白了,想要亲自领兵,换姓已是无法避免的了。

  冉强挂上了笑容:“若只赐木兰姓,难免让木兰难以见父母。孤就同赐你和你父亲为[花]姓吧。牡丹花之花。”,他顿了顿,看着崔莲眼神里的喜色,这样的眼神和浅笑才能配的起来。接着道:“自古还未有女人封公侯者,孤盼木兰能纵马立功,让中原从此奇花飘香,青史留名,岂不美哉!”

  崔莲无法在坐住了,魏王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刚刚她还梦想的事情,忽然在面前出现了一条道路,让她无法抑制住喜意,她站起来抱拳:“大王厚恩,末将誓死以报,纵裹革沙场,末将也不负大王所愿。”,她脸上虽然依旧是一副浅笑,但亮晶晶的眼睛里的喜色,还是透漏了出来。

  冉强摆手示意崔莲坐下,接着到:“不过,邺城诸军都不是木兰在合肥督领下的军士,起兵之事,无法迟延,如此短的时间,木兰可有把握令众人服心?”,这也是他在军营见崔莲的原因。

  “末将绝不敢误了大王大事,末将愿立军令状!”,崔莲抱拳浅浅笑着,回答的十分坚定。

  冉强点了点头,提高了声音:“来人!-----击鼓聚将!”

  [咚咚咚-咚咚],战鼓声猝然在大营里擂响了。这边驻扎着共有十个营,三万多人马。中军帐的一溜十架大鼓,按着聚将的节奏,把鼓声从中军穿射到了四面,环绕在整座大营的各处。每通鼓声约持续有两刻时间,共擂三通。

  随着鼓声,很快将领们从大营四处匆匆奔向中军大帐,大王在营中,将领们都知道,虽然奉命不用侍候,各干各的公事,但没有人离开大营。每个人都明白,大王虽厚待将士,但若有人违反军法,绝不会轻饶。两通鼓还没敲完,中军帐两边已经列满了将领,按职位高低按剑站在了两旁,连崔莲也不敢再坐着,但却不知道站在哪个位置,只得站在了原处。

  冉强扫视着两边,被他看到的将领都挺了挺身子。大帐里除了奋武将军周成、宣威将军高崇、平虏将军崔通、宁远将军崔莲外,其余都是校尉及以下将领。人数虽然有二十多个但大帐内却安静的很,除了偶尔不知道谁身上的铁甲碰撞时响动两下,再无其他的杂音。

  中军帐值班参军清点了下人数,然后高唱一声:“礼-----!”

  左右将领一起走到大帐中间,躬身抱拳:“属下参见大王。”,声音整齐响亮,显然这是军中的惯例。崔莲曾作过大将军府从事,也曾独自领过兵,自然清楚这些,虽然位置有些尴尬,但依旧也躬身抱拳行礼。

  “免!”,冉强抬起了手。

  中间的将领们这才各自站回各自的位置。

  “崔莲!”,冉强首先点到了崔莲。

  “在。”,崔莲脸上带着浅笑,出前抱拳,她知道,她在军中的任命就要出现了。这次不同以前,冉强对她许诺的封公侯的话,让她意识到了此战的重要。她心里开始猜测魏王会安排她带领那个营。

  “孤已赐崔莲及其父为[花]姓,以后花将军就和大家一起共事了。你们想必也听过花将军在淮南大破江南晋军的事。”,冉强用凌厉的眼光扫视着两边的众将,直到他们不敢对视而微微垂下头后,才接着道:“这样的用兵,你们可以自问下,容易办到否?”,顿了片刻把目光转向了花木兰:“木兰给众将讲讲淮南的战事。”

  “喏!”,花木兰抱拳应诺,她心里明白这是魏王帮她在军中树立威信,以便她以后能顺利带兵,她的浅笑虽没改变,但心里却升起了阵阵感动。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7章 胡(十)

  “蒙大王抬举,小女子奉命向诸位将军讲述下淮南战事。区区小战本不应污诸君之耳,只是小女子觉得或许此战对诸位将军有所帮助,所以小女子就放肆了。”,花木兰抱拳,脸上带着浅笑依旧如故的先谦虚一番,这才转头向值班参军请求道:“请大人取地图来。”

  帐内的众人,大眼小眼的看着前面这个一身皮甲的女人,淮南大捷他们是早知道的,虽说表面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惊讶不已的。他们自认换了自己,是打不出那样的仗的。不过今日一见面,他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轻觑:不过就是个小娘们么,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没经过沙场晒练的,这样的人能有什么真本事,淮南大捷想必不过是一次侥幸罢了。

  两名帐内侍候的亲卫,识趣的一边一个,站在帐角把参军取来的地图展开,这个位置和角度刚好能让冉强和众人都看的到。

  “淮南,自古就是兵家重地。”,没有看地图,花木兰先说了一句众说周知的话,接着道:“上次殷浩帅大军绕开董将军所守的广陵,直奔合肥,实欲想取了合肥,即可使广陵不战而下。”,她简单的介绍了下大况就住了口,她已经看的到有些将领脸上不耐烦的表情了,她意识到自己说的这些有些多余了。

  花木兰正了正脸色,把浅笑丢掉了,在军中也待了半年多了,她也受到了不少影响,很清楚这些男人喜欢什么行事风格:“时值六月,天气清爽,河道通畅。对于江南来说,运粮十分方便,民夫容易征集。而我合肥,人心尚未定,兵马不足五千,小女子刚到任不久,众军虽已经听令,但依旧狐疑。”,她首先把敌我两边简单的分析了下,连自己到合肥没有完全获得众军的信任,也毫不遮掩的说了出来。

  帐内的众人相互看了看,对花木兰这种揭自己短的气概还是有些佩服,事实上他们自己若是当时在花木兰手下,也会狐疑。不过谁都知道,当时提拔这个女人的是大王,此时大王坐在帐中,没有人会傻到揪住这个事情嘲弄这女人。

  “敌众我寡、若是守城,势必众心不稳之下,有失城的可能。为此小女子也曾忧心重重,一面加紧训练城中人马,一面派人到广陵请求董将军能派人马蚤扰晋军粮队。”,说起往日的战事,花木兰也开始逐渐沉浸其中:“殷浩乃是江南名士,声名远播,加上帐下所帅将领有不少世家大族名士,合肥城内已经有些家族偷偷的派人出城联络投敌。”

  除了冉强,帐内的将领们虽都看过当时的战报,但哪里能听到过现在说的这么详细。若是他们当时在合肥,遇到有人勾结敌军的事情,一定会首先关闭城门,四下搜捕,准备固守,然后向邺城求援。

  “小女子当即下令把勾结晋军的人处斩,一面请其余名门豪强入衙议事,软禁在内。”,花木兰脸上开始有些杀意,见惯了她浅笑的冉强也惊讶了一下。

  一个校尉终于有些忍不住出口狐疑的问道:“那他们难道不暗里叛乱吗?”,世家豪强的力量他是见识过的。

  “兵威之下,敢违命者斩!未奉命而擅出府者斩!私藏兵器不报官者斩!告密者重赏!”,花木兰脸上又出现了浅浅的笑容,不过众人看在眼里却总感觉到里面有一丝冷意。沙场杀人无数的他们,对这种冷意并不陌生,这是杀人从不手软的人才能散发的冷意。

  “小女子虽极力肃清城内,但却不敢放松敌军的情况,每日派出的斥候小女子都事无巨细,亲自询问清楚。据斥候所报,晋军营内也有久经征战的将领,凡过山险之处,都会派人仔细探查。想要伏击他们,并非易事。小女子只能耐心等待,终于……”,花木兰顿了一下,她明白大王让她费这么时间讲述昔日战事的目的,所以她也就很耐心的组织着逻辑讲述往事,甚至故意突然还设置了一个钩子。

  果然一个校尉经不住好奇心,昔日的战报比起花木兰讲述的,简单的太多:“终于怎么了?是不是发现晋军自乱了?”,战报只说宁远将军崔莲在淮南夜袭敌营,破敌三万,杀四千人,伤三千,俘近万。至于怎么破敌的,各种说法都有,如今有了当事人的讲述,自然才应该是真实的。

  “第六天傍晚,斥候回报,晋军前锋已经到了小师桥,晋军中军临近南淮,已经开始在多度坡扎营,只是奇怪的是晋军竟然没有派出斥候巡哨周围。小女子当即亲自带人赶赴多度坡,想查探下晋军中军大营。赶到的时候,天色已经起更。小女子得以从容就近观察晋军大营。没想到小女子竟然看到了一座令人惊讶的大营。”,花木兰已经完全沉浸在讲故事的情绪里,说到关键处,又有意打住了。这让帐内最冷静的冉强看到了一个有些调皮的小女孩形象。

  这次连奋武将军周成也忍不住问道:“近了淮水,就没有什么险峻之处可供伏击他们了。何况晋军前锋已经到了小师桥。难不成这晋军中军大营竟然扎在水口处不成?”,他和众人注意到花木兰根本没有看着地图讲解,很显然这女人已经对淮南附近的地图熟了于胸了。但他和众人却都一直看着地图的,他平时虽然有些鲁莽,但却不是个无能的人。

  “是啊,难不成这殷浩把大营扎在了树林里?”,平虏将军崔通是长期带领过步卒打仗的,他现在越发好奇这花木连凭借的什么能夜袭晋军大营,要知道没有了地形的漏洞,想要偷袭别人的大营,尤其是在安营上最下工夫的中原营寨,简直是说笑。殷浩是江南名士,并非占山落草的山大王,晋军虽然不堪,但也是经过训练的军士,并非那些坞堡山寇手下的喽罗。想要袭击几倍于己的敌营,除非这些晋军都睡着不醒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8章 胡(十一)

  花木兰看了看对面眼神都盯着她的将领们,浅浅一笑道:“小女子看到晋军中军大营,营桩既不高,营周也无壕沟、拒马、除了营门,其他地方连巡哨的人都很少见到。”

  将领们面面相觑,若他们听到说胡人的营寨是这样的,那会觉得十分正常,但若说是晋军的大营竟然是这样的松懈和简单,他们怀疑花木兰是不是在故意和他们说笑呢?何况这还是中军大营!

  若是我在,这种大营我也能夜袭败敌!奋武将军周成心里暗暗的想到,他是骑兵将领,对于用骑兵袭营是相当熟悉的。当然他此时没有想过合肥没有什么骑兵,而且他一开始认定应该据城固守的。

  “小女子当即赶回了合肥,一面派人禀报广陵董将军,请董将军派兵在晋军来路上伏击,一面下令各营出城,小女子亲自带队赶赴多度坡。同时令人四下征集耕牛。”,花木兰顿了顿到,她现在虽然说的很轻松,但她依旧记得当时来回奔波的疲劳,她还从没这么赶时间的来回奔波过,要知道她那时才刚刚熟悉骑马不久。

  “征集耕牛作什么?”,一个都尉见几个将军和校尉大人发问,没有引起大王的不快,胆子也大了起来,好奇的问道。他并没有读过多少书,自然不知道历史上有名的[田单火牛破燕]的典故。旁边几个读过书的将领看了他几眼,让他下意识的缩了缩身。

  冉强看着一身戎装继续侃侃而谈的花木兰,心里有些笑意,花木兰啊花木兰,这个名字应该出现在史书里而不是传说的故事里。

  接下来的讲述,花木兰讲的很生动,也没有将领再追问,因为事情的发展没什么可能让他们追问的了。直到花木兰讲述完,帐内还是安静的很。众人看向花木兰的眼神也有些不同了,按照他们的想法,直接下令拔开营桩,冲进去就是了,黑夜之中,能有几个敌将沉的住气带人对敌的?没想到这个女人竟然还弄了这么多花招,难怪听说这个女人诡计多端呢。

  “张先、刘砌、董申!”,冉强点了帐中三个校尉的名。

  三个校尉急忙应声出列,抱拳:“在”

  “自即日起,你们三营归宁远将军花木兰统辖。”,冉强看了看三人,见三人和花木兰一起躬身抱拳应诺,想了想,决定还是趁机把本来的计划提前:“孤从即日起,在众军中设新军制:卫。护卫之卫。张校尉今年三十有六了,就编你们三营号为第三十六卫。孤会另兵部派人前来为你们登记造册的。”,事情虽然有些突然,但为了给花木兰增加威信,不得不如此了。和岳山不同,花木兰出身清河崔氏,猝然提拔到高位,也不会有多少人感觉到惊讶。

  帐内的众人从大王为崔莲一家赐姓起,心里就已经猜测到这个女人可能是要受到重用了。既然这女人能被委任到合肥这样的重镇,那她在大王心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大王竟然一下子就把三个营的人马划到了花木兰的麾下,要知道邺城的人马可不比普通的郡兵,这都是精兵。并且特此设了新的军制-----[卫]。

  花木兰心里也十分激动,先后带过郡兵和镇南营,她自然知道这两者的区别,邺城附近的营军才是真正的精锐。将军号虽然没有改变,但这新设的第三十六卫,本身就是一个标示,瞎子也能看出来大王对她的看重。本来心里那点因为改姓而产生的不安,消失在了空中。她和三个校尉一起抱拳再次应诺。

  三个校尉这才转身对她抱拳:“属下见过将军。”,不管他们心里如何想,但当着大王的面他们不得不依礼参见上司。

  花木兰抱拳回礼,四人这才站回了原位。

  冉强扫了扫三个校尉,这才放下心来,他虽然表示出了这么多对花木兰看重的举动,但依旧有些担忧以前跟随他的这些校尉的反应。所以才借重了三个校尉种年龄最长的张先的岁数作为新设卫的编号,以此来表示对三个校尉的安抚。从张先的眼神里看的出,他还是有些得意的。

  不过自古军中的职位高低的嫉妒都是无法避免,一个领兵只有半年左右的女人封了将军,本来就已经让人嫉妒和不满的,只是和自己互不统辖,顶多发发牢马蚤,私下说说闲话也就算了。但现在忽然坐在了自己头上,成了上官,那就不是仅仅嫉妒和牢马蚤那么容易平息的了。

  冉强看了看花木兰,心里叹了口气:能不能服众,剩下的事情只能靠你自己了。他想了想,感觉仅凭这样,让花木兰竖起威信,还是有些难了点,时间已经不能让他去慢慢的等待了:“张先”,他重新点了三个校尉中年龄最大的张先。见张先出列抱拳,这才道:“你也久随孤征战,孤就赐你个名号为[虎威校尉]。”

  张先脸上控制不住的喜色,无名号的校尉和有名号的校尉,地位相差不是有和无名字这么简单的,那是身份的相差。

  见张先回列,冉强接着点了剩下的刘砌、董申两人,分别给他们加了[武威]、[雄威]的名号。当众赐号的事情,让帐内的其他无名号的校尉眼红不已,三个得了名号的校尉,回列后的神态都有了些得意,虽然他们极力想控制住这种得意。

  “只因你们三营为新设军制,孤这才特赐你等名号。能不能保的住名号,还要看此战功劳如何。”,冉强也看到了帐内其他校尉的神色,于是用话压了压三个校尉的风头,接着巡视了下其余校尉:“若是此战你等战功在身,孤一定照此三人例,各赐名号。”

  帐内其余校尉的神色这才恢复过来,大王的话没有人怀疑,原先对三个校尉的嫉妒心里淡化了不少,这三个同僚说不准能不能保的住名号呢。还不是和我们一样,必须靠战功?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9章 胡(十二)

  忙碌的邺城,在寒风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使者。镇守荆襄的晋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的桓温派了参军孟嘉前来出使。自冉强继羯人占据了四州后,一直想要北伐的桓温,从没派人和邺城有过来往,此时忽然派人到邺城来,不笨的人自然很容易就猜的出来和氐人在关中称王有关。

  孟嘉看起来三十多岁,皮肤白皙,弯眉大眼,容貌俊俏。一身的宽衫在高大的身躯衬托下,走起路来姿势和大多名士一样,努力保持着从容。冉强以前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人身高都很低,现在他越发觉得自己错了,起码这些世家豪门出身的人不是那样。

  叙过礼后的孟嘉并没有江南名士通常的讲究,更没有浮躁之气,说的话也很有水平:“魏王驱逐胡人,威震中原。救民于水火之中,实为一时真英雄也。”

  看的出这孟嘉并非一般的江南名士,是务实的。难怪桓温会派他出使邺城,桓温久镇荆州、长期带兵,和普通的东晋重臣不一样,对清谈和政务的关系有深深的了解。“孟大人此次来邺城,不知有何要事?”,冉强问道。

  “国臣此来,是奉桓公之命,和大王商议共伐关中胡人的事情。”,孟嘉倒也直接,没有绕什么弯,直接把来意说了出来。

  五个内阁大臣相互看了看,他们都猜的出来孟嘉此来一定是为了苻健关中称王的事情来的,只是没想到孟嘉说的这么干脆。自冉强占据了四州之后,镇守荆州的桓温想要北伐,只能从襄阳入洛阳而进,但殷浩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此时北伐中原,并不是好时机,一旦失利,不知道会有多少朝廷大臣趁机上表弹劾他。若是攻打关中以立威,东路以被冉强所阻断,只能从西路入关,西路曲折险峻,并非最好的入关道路。

  “不知桓公想要怎么和我家大王连兵?”,岳山插话问道。

  “桓公说,魏王从洛阳出兵由东进兵,桓公从襄阳沿汉水出兵。两家夹击之下,关中指日可下。若能成此大功,魏王定会千古留名,青史流芳。”,孟嘉看起来早已经胸有成竹,回答起来没有任何犹豫。见堂内没有说话,孟嘉接着道:“桓公说,若是魏王同意,入了关中后,五谷以北归魏王所有,朝廷只需汉中。”

  “桓公想的果然是周到,不知桓公可曾已派兵进入蜀中?”,岳山再次插话问道,引得其余的四个内阁大臣都看向了他,平时岳山是从不这样越礼的。

  孟嘉心里跳了一下,他早已经断定了岳山的身份,想了想岳山问话的意思,谨慎的答道:“桓公已派兵入蜀,只待魏王起兵,就可东西两路入关。”,他说的也是实话,桓温确已经派了一枝人马入川。

  看到岳山的举止,冉强明白他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于是笑着道:“此事重大,容孤和大臣商议商议。劳孟大人暂在馆驿歇息。”

  见孟嘉退出后,堂内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岳山从容的拱手对冉强道:“大王,此事必有诈。”

  冉强点了点头,桓温的志向他是了解的,此人北伐虽然有驱逐胡人的愿望,但更含了以功立威的心思,关中虽重,但哪里比的上中原许洛影响大?况且和他连兵,即使得了关中,也必然会在江南给人留下连敌的把柄。

  “三师何以见得此事有诈?”,李农觉得孟嘉提出来的两家合作,从兵事上来讲,是十分可行的。

  “据细作回报,桓温此人,好大喜功,多谋擅变。向来喜欢谋定而后动,昔日伐成汉就可见此人的心计。如今尚未知道大王同意否,怎么会急急的派兵入蜀呢?”,岳山笑了笑:“此不过是欲盖弥彰,声东击西,实欲想趁大王西攻关中之时,北伐中原罢了。”,他肯定到。

  事情变化的太离奇,其他几人面面相觑,只有冉强心里赞同岳山的看法:“三师有何妙计应对?”

  “此事不难,大王可将计就计……”,岳山从容的答道,这个机会不用,就太可惜了。

  邺城很快起了谣传:江南桓温有意和魏王联合攻打关中,连使者都已经在馆驿了等等等。甚至于有的传言说的更详细,说什么桓温大将军已经派了安西将军率领了两万人马入川准备了。传言传的很快,使得刑部不得不奉命在邺城贴了告示,极力辟谣。并下令再有传言者,枷众。

  但传言不但没有停,反而传的更神了,更有好事者信誓旦旦的说邺城外的军营的兵马已经聚集起来,还有什么征集的民夫已经入营了等等。有些不信的人偷偷的出城偷窥,果然发现城外的军营周围车来车往,列队而过的士卒也多了起来。

  来邺城的姚襄,还没进城,就已经听到了这个传闻,他是送弟姚苌到邺城为质的。他可不是普通的官民全靠瞎猜,他是带兵久的人,城外的动静让他很快断定出来:邺城确实是在调集兵马粮草,准备打仗,难道魏王真的打算攻打关中?本来已经有些灰心的野心,忽然有了些活泛起来:若是能带兵做了前锋,对姚家立足关中可是一件大好事。

  待在馆驿的孟嘉也听到了传闻,焦急万分的他,一面派人日夜赶回向桓公报信,一面到王府求见魏王。可是,去了几日,都被门差挡了回来:大王不在。他不得不转而去求见内阁五个大臣,但无一例外,都被各种借口挡在了门外。孟嘉不知道这等机密的事情是怎么传出来的,事情变化的太突然了,不过,若是邺城真的出兵攻打关中,事情泄露出去反而有利于桓公的计谋。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感到了一阵不安。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40章 胡(十三)

  苍啷,冉强把腰中的剑拔了出来,转头环视了下众将,厉声道:“拔出你们的剑!”,见感到不解的众将纷纷把剑拔了出来,这才把手中的剑向上一指,高声喝道:“剑锋所指,阻挡者死!”

  众将会意了冉强的意思,把手中的剑举起,跟随着高声喊道:“剑锋所指,阻挡者死!”,只留下有些不知所措的姚襄,孤零零的站在旁边,不知道该举起剑,还是继续这么待着。他本来是陪同冉强到大校场检阅新建制的第三十六卫,他也很好奇在中原闻名的这个女将军。女人打仗他并不好惊讶,在羌人的不少部落里,女人当家的事情也不少见,但能在中原人里带兵的女人,他依旧控制不住好奇。

  将台下,是按营排列的士卒,虽然寒风不时的吹过脸上,然后拂了拂挑挂的旗面后顺着天空远去了。但他们脸上已经不可抑制的露出了狂热,从开始的一两个人举起手,用尽气力喊叫:“剑锋所指,阻挡者死!”,到感染整个校场,几千兵卒狂热的扯开喉咙重复的喊着[剑锋所指,阻挡者死!],振耳却又整齐的喊叫,压过了寒风,盘旋在校场上空。

  姚襄站在台上有些不安,身边的众将都举剑狂喊,唯独自己安静的站在这里显得有无突出。不过,台上整齐而又狂热的兵卒,也让他感觉到了一阵阵的热血,这种感觉就象是自己在检视自己训练的士卒一样。台下的士卒更显得精锐、有素,他终于也拔出了剑,跟着众将喊出了那八个字。

  花木兰也站在台上,不过这种力气活并不适合她,不过很可惜冉强忘记了这点,她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三个校尉,举剑呼叫。她的声音细的很快被淹没在三个校尉声音里了。幸运的是,前面的大王,终于放下了剑,呼声停止了。

  冉强看着台下脸上因为狂热而红红的士卒,?br />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