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30部分阅读

拔剑第30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邺城时曾多得老先生教诲,襄心里万分敬重。可惜一别多载,让襄日日挂念。不想今日能复见先生,实让襄大喜过望。”

  常炜脸上也浮起了笑容,拈了拈胡须:“一别多载,我也多曾听魏王夸赞过景国。今日一见,果然聪慧练达,难怪魏王如此看重。-----羽长别来无恙?”,常炜把目光转向了立在姚襄半步后点的权翼,笑着问道。常炜和权翼在邺城时都是旧相识,权翼虽是羌人的幕僚,但却是略阳的汉人世族出身,所以和邺城的世家交往比较多。

  “有劳高亮兄挂念了,翼在姚将军这里多蒙看重,不胜惭愧。”,权翼消瘦的脸上,不很大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跨前了一步,打了个拱手。

  “羽长谋略出众,身怀远见,五公子自然心中看重了。”,常炜一语双关,话里把权翼说的姚将军换成了五公子,听起来似乎权翼说的姚将军就是指姚襄,实则暗示他已经知道姚戈仲不在了。

  姚襄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马上又恢复了,笑着用话拦下了常炜和权翼的对话:“家父染病在床,无法亲自出迎老先生。襄在这里替家父赔罪。”,他躬了躬身,然后不等常炜再说出什么话,转头对后面的众人说道:“还不过来见过老先生?”,汉话和羌语都说了一遍,把事情带了过去。

  一众羌人将领和姚家子弟,纷纷边用羌语问候,一边作礼。另一些汉人幕僚则用汉话见礼。

  一番对礼后,姚襄这才伸手笑容满面:“老先生,请入正堂。”

  常炜看着这个比汉人还汉人的羌人,心里有些感叹,一起谦让着进了内堂,分宾主落座,上了茶。一切都是按中原的礼节安排的。若非看着两边披发穿环的羌人将领,很难以看出是在羌人这里会客。

  常炜和姚襄都不急于谈论正事,反而上了酒菜,边吃边谈起昔日在邺城时的旧情来了。而一些听不懂汉话的羌人将领,更是边相互小声交流着,边放开了嘴巴,吃喝了起来。他们过来只是奉命陪客,甚至连常炜这次来清河是为了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姚襄曾派人到邺城求亲的事情了。

  酒席吃的差不多了,姚襄摇叫上来了女乐,不过这次并不是姚襄平日里观看的中原女乐,而是羌人部落里的女舞。穿着虽然简陋,但却别有一番风味。虽然常炜对这些并不谋生,毕竟胡人入侵中原已经几十年了,但接此促进下彼此的气氛倒是很有益处的。

  常炜趁着让酒的时候,暗暗的观看堂内的羌人将领。羌人中有四部帅,左、右、后三部帅却是氐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氐人或许是长久跟随羌人,虽曾有枋头蒲氏这样的强大的氐人势力,但这三氐人部落帅却对姚家无比忠诚。不过他并没有看到羌人将领里与众不同打扮的将领,大概跟随羌人久了,这三部落帅也习惯了羌人的打扮了。

  右边列坐的都是姚家子弟,姚戈仲有四十多个儿子,但能参与谋事的,现在只有十几个。有的或是太小,有的或是愚笨,有的则早亡。右侧为首的是年已经十九的姚苌,模样和姚襄有些相似,颇为俊俏,只是脸上神情显得有些阴冷。虽然姚苌只是姚戈仲的第二十四子,但因为深得姚襄的倚重,所以常作为姚家子弟领头坐在首位。

  女舞很快跳完了,只是酒菜却没有撤去。姚襄和权翼开始领着众人轮流向常炜敬酒,因有昔日的交情,常炜不得不接了姚襄和权翼等五六个人的敬酒,然后借口已经有了醉意,不能再喝了,婉拒了。常炜自然知道身为使者,醉酒误事的道理,喝醉了酒的人是最容易被人套话的。

  姚襄和权翼相视一眼,放弃了继续敬酒的打算。这只不过是尝试一下而已,他们心里并不指望常炜老大人会中这种小计。对常炜老大人这样的人来说,还是直接谈事更好些。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0章 胡(三)

  “常老大人,酒菜还可口否?”,姚襄笑容满面的换了个称呼。

  常炜点了点头:“姚将军盛情招待,老夫在此多谢了。”,他意识到该到正事的时候了,跟着把称呼变了。

  权翼和常炜年纪相差无几,所以在姚襄和常炜之间作起了平衡角色,说话也不象姚襄变的这么客气,依旧一副老友相见的模样:“此间杂乱,高亮密室说话。”

  跟随着到密室的只有姚苌、天水豪门出身的尹氏兄弟、四部帅。依旧分宾主落座,侍女上了茶后,退出。

  “魏王对和姚家的亲事,深表歉意。若非我家小郡主已经和中原世家订了亲,此番一定能玉成喜事。姚将军可不要为此恼怒啊。”,常炜拈须先开了口,他心里十分不解魏王为何拒绝了这样好的机会,羌人既然已经主动前来求婚,正是趁机收拢羌人归附的好时机,只须亲事一定,清河再无忧了。不过为人臣者,上意还是少猜测的好,何况魏王如此看重自己,尽力办事就是了。

  “结亲之事,对魏王有利无弊,不知道魏王何以如此?”,尹氏兄弟中的尹详插话问道,他曾出使过邺城,事实上他是绝对不相信魏王的小郡主已经订了亲这种借口的。若是真心想要结亲,即使已经定亲了又如何?放眼江北中原之地,有哪家世家大族能和手握几万兵马,坐镇清河的姚家相比?

  常炜拈了拈须,正色的道:“我家大王聪明仁德,结亲的利处自然明白,但我家大王金口一诺,怎么会为了私利而失信天下呢。”,他说的正气凌然,凭空为冉强添了一层高大的光环。本来是一件不好解释的事情,被尹详一插话,忽然变的理直气壮了。

  尹详脸上有些羞愧,虽然大家都明白世上一诺而不失信的人何其少,但又有谁会说一诺而不失信的人是不仁义呢?若再拿此事反驳常炜,无疑是说自己一诺会因私利失信于别人,那已经不仅仅是失掉自己的脸面,而是关乎到主公姚襄的脸面了。

  姚襄已经详细的询问过出使邺城的使者,对求亲一事知道了结果,尤其是使者被岳山质问一事上,在他心里多少压了几块石头。他自信父亲去世一事,绝无泄露的可能,加上父亲卧病在床已经很多,家族之事一向也多有自己处置,治下羌人部落多已经习以为常,并且大多部帅和将领、幕僚都归心自己,这才使父亲已逝的事情,能够暂时隐瞒下来。

  “此事就无须再提了,魏王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虽亲事未成,但两家亲近依旧。不知道这次高亮来此有何要事?”,权翼见事情陷入了被动,急忙接口说道。虽然两家亲近并不能算是事实,但毕竟以前也曾合作过,勉强也能说的过去。至于被敌人偷袭而败,那也不能全怪罪到邺城头上。权翼顺势把被动塞给了常炜,要看看他如何答话,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常炜此番的来意。

  看到室内其他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常炜拈了拈胡须,挂上了笑容:“因亲事未成,魏王心里感觉有些歉意,所以派老夫前来解释此事。不过,老夫私自倒有一言想问景国。”

  姚襄笑容满面:“有劳老先生了,不知道老先生想问何事?”,他见常炜并不直接说出目的,反而改了亲切的称呼有事问他,姚襄口中随即也改了称呼。

  “不知景国认为石氏如今还值得辅佐否?”,常炜问起话来,倒直来直去,并没有转什么圈子。

  姚襄微微愣了一下,马上脸色一正:“此事襄听从家父之命,不敢私自议论。还请老先生见谅。”

  权翼急忙插话道:“高亮此言问差了。君臣大事,向来由老将军做主,五公子虽掌兵权,但也为人子,岂能不顾孝道私下议论这种事关清河的大事?”,这话自然说的有些勉强,羌人并不遵从中原礼仪,孝道之说,有些文不对题之感。姚襄虽久习中原之学,但姚戈仲去并不热衷于此。

  常炜拈须微笑看着姚襄不语,迫的姚襄不得不问道:“老先生一直对襄笑而不语,不知是何意呢?”,这并非他心机不够稳重,而是室内人其他人的眼光顺着不语的常炜,都看向了他,不容他不问。

  “我家大王前些日,曾在梦中得见老将军,老将军言,他已神去,只因放心不下清河羌众,是故前来托我家大王照看一二。老夫这才敢如此询问景国。”,常炜拈须一脸的郑重,这些话的确是魏王告诉他的,虽然他心里有些惊疑,但自古书中也曾多载君主梦神之类的话来,这种事大王岂会欺骗他?

  这次连姚襄和权翼都忍不住脸上变了色,托梦这类事情,自古书中也曾多有记载,作为热衷中原之学的姚襄和汉人世家出身的权翼,自然看过不少这样的记载,虽然不敢全信,但也不能不半信半疑。然这次发生在自己羌人这里,说的竟然还是真实发生了的事,他们的惊疑之心可想而知。

  姚襄、权翼等人虽然惊疑,但却是十分稳重的人,迅速把刚刚惊疑的表情换成了笑容,心里却在思索着如何应对。但不等他们想出应对之法,却被旁边的脸色惊骇的姚苌打断了:“竟、竟真有这种事,我父亲都说了什么?”

  姚襄和权翼心里暗叫一声不好,姚苌素来十分相信鬼神之说,姚襄是知道的。没想到这次竟然惊疑之下说出了这种话来,再愚笨的人也能听的出来,这等于承认了父亲的死讯。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1章 胡(四)

  常炜听了姚苌脱口而出的话,心里也是十分震惊的,大王梦中的事情竟然是真的,看来大王或许真是天命所归啊,不过此时需要的是应答姚苌的问话,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老将军对魏王都说了些其他什么事情,老夫并不清楚。不过,既然老将军托了魏王照看羌众,想来心有所属吧。”,他趁机又利用了一下这件事。

  姚襄一时有些默默不语,不知如何应答。没有了父亲这样威望服众的大树,两家石氏还能忌惮清河吗?效忠那一边,都会被另一边的羯人视为敌人。但若是归附邺城呢,没有了父亲的羌众,还能让冉闵看在眼里吗?冉闵对胡人的态度可是传的很吓人的,万一归附他后却被……,姚襄打了个冷颤。

  “高亮此来,莫非仅为了传告魏王的梦境之事吗?”,年纪和常炜相近的权翼,很快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迅速又把话题转向了常炜的来意,若是再被问起对待石氏的问题来,自然斟酌着应答就是。既然被姚苌弄成了无法应答的麻烦事,那干脆就暂时放开它吧,转移注意力对于善谋略的人来,是常用之道。

  常炜明白权翼的用意,也就没再继续在此事上纠缠下去,拈须笑着道:“若是景国对石氏再无辅佐之意,老夫倒有几句话。”,说完看着姚襄继续拈须。

  “老先生有何话要说?”,一直没有说话的四部帅之一氐人伏子成问道。

  常炜拈须,看着正相视而对的姚襄和权翼道:“这要看景国是何打算了。”

  姚襄自然知道常炜是不会轻易说出他要说的话的,他刚已经从权翼的眼神里看到了同意的意思,于是拱手正色道:“自古良臣择主而事,襄虽乃是一羌人,但也曾习读诗书,自然不会投靠愚主。只是家父久事石氏,若是弃石氏而去,归附中原晋室正统,自然不会被天下人耻笑,家父也是赞同的。”

  见姚襄一时有些说过了头,权翼急忙插话道:“魏王如今已经归附了朝廷,我清河跟随于后,也可以算作是以魏王之想为所想了。”,他的话说的十分婉转,既照顾到了姚襄刚刚说过的话,又暗暗的表示姚襄刚才的话乃是有心归附之意。

  正沉浸于想像中的姚襄,被权翼的话提醒回了神,点了点头:“权先生所言,正是襄所想的。老先生刚说有话要对襄讲,不知现在可否告知了?”,实话说,他已经有些不知道如何选择了,虽然投靠晋室是他所愿,只是中间被冉闵所隔,总有兵戈相见的那一天,何况西、北两面的羯人也不会容许背主之人。

  “景国如此想法,实乃明智之举。”,常炜拈须笑着先夸赞了姚襄一句,他看的出来姚襄心中所愿并非如此,不过能让姚襄如此应答,也算得倡所愿。“晋室远窜江南,朝廷、镇将相互猜忌,已经大弱,眼看已再非天命所归。自古天子无道,天帝必将另择明主接替。魏王英明神武,中原士民归心。如今已经占据四州之地,二年息兵养息,一旦用兵,势必席卷河北之地,北方一统之日指日可待。况且传国玉玺非天命所归之人,难以据有,如今玉玺已经归魏王所有,可见天意所向。”

  常炜一番话说出来,让姚襄有些心动,只是还有一件事感到狐疑:“老先生所言,真乃如拨云雾而见晴天。不过襄闻听传国玉玺已经被张季等人偷带到襄国。老先生怎么又说传国玉玺在邺城呢?”,姚襄的话也是其他的人心里狐疑的,目光都看向了常炜。

  常炜拈须而笑:“这当然是谬传!若传国玉玺在襄国,石祗如何会拖延之久才称帝呢?景国若是有所不信,让羽长随老夫回邺城一看就是。”

  常炜的话引得四部帅和尹氏兄弟点头觉得有理,石祗的为人行事,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连姚襄、姚苌心里也已经相信了常炜说的话,只是此事关乎羌人以后的动向,姚襄把目光转向了眯着眼睛的权翼,想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权翼把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点了点头看着常炜:“传国玉玺天授奇宝,翼闻听此宝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篆文之玉非是凡品。不怕高亮笑话,翼倾慕之心可昭日月。只是此宝并非常人所能见到,翼也是引为一大憾事。这次若是高亮能带翼到邺城见一见此宝,也算了结了翼心中所愿。”

  常炜听权翼说的圆滑,并不为意。既然权翼有意想看看传国玉玺,那就表明他已经有些心动。权翼在羌人中的地位他是十分清楚的,传国玉玺之事并非他杜撰,他是亲眼见过的,这也是他坚认魏王乃是天命所归的原因。常炜拈着须笑道:“此事不难,待老夫回邺城之时,羽长就随老夫一道走一趟邺城就是。魏王若知羽长是奉景国之命而来,哪里会吝啬给羽长观赏一下传国玉玺呢。”

  姚襄脸上变成了笑容满面,本来父亲临死不久,他不该带笑,不过和羌众的去向这种大事相比,陪些笑容算的了什么呢:“老大人不顾年老,为了我羌人的事,驱车来此,让襄敬佩感激。蒙老先生孜孜教诲,老先生想必有些口渴了。”,姚襄转向了姚苌:“景茂,还不快去为老先生准备茶水?”

  一直怔怔的姚苌被兄长喝醒,急忙应了一声,站起来准备去准备茶水,却被常炜拦住了:“且慢,老夫还有几句话未讲。”,他明白姚襄上茶的意思是认为正事已定,剩下的事情就是闲谈其他了。不过他还有一件事情未曾说出来呢。本来此事是准备用来打动姚襄的,知识他没想到此事还没用上,姚襄已经有些动心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2章 胡(五)

  姚襄和权翼相视了一下,从彼此的眼神看到了狐疑,原本认定事情基本已经谈妥,难道常炜见事情顺利,突然想要增加些什么条件不成?“老先生还有什么事,请讲。”,姚襄不得不拱手表示出了恭敬之意。

  “景国想也知道,魏王曾下过令,凡会讲汉话且着华服者,可视为汉人。”,老大人拈着须,不紧不慢的说道,语气虽听起来平淡,但神色间还是多少带了点自豪。

  姚襄和权翼,马上明白了常炜老大人话里的意思。就是连站在那里的姚苌,也很快会意了老大人话里要表达的意思。姚苌看向了兄长,果然和他想像的一样,兄长脸上有些喜色,他眉头忍不住有些皱起来了:中原人有什么可羡的?自入中原以来,晋人如草原上的牛羊一般,望风而散,闻鼓而逃,无可奈何者,则任凭驱使。

  “老先生的意思是……?”,虽然已经明白了常炜老大人的话,但姚襄依旧试探着问道。

  常炜没有再拈须,正色的道:“老夫临来之时,魏王曾对老夫叮嘱:若景国部众之人,有愿为汉人者,可赐汉人户籍,官府将派员授学讲礼,以后出官拜将,一如汉人。自此视为同族,再非胡夷了。”

  姚襄虽然早已经猜到如此,但此时听了仍然忍不住怦然心动。无论他博览了多少中原诗书,穿戴举止多么象中原人,但他心里明白,在晋人眼里,自己依旧不过是一个胡人。若真能归入中原人之列,那以后不仅自己或能名正言顺的真封侯拜相,以后子孙后代也能久居中原,香火永续,青史永存。

  四部帅相互看了看,都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心动。自汉以来,虽然中原皇帝也多曾允许边塞胡人移住塞内,但却依旧视其为胡人,不但赋税颇重,而且时刻猜疑。就是邻近的中原人见了他们,也会把他们看作低人一等。若魏王真能赐他们为汉人,视为同族,那封侯拜将也是真正可青史留名,后人永记了。

  姚襄此时心里跳的厉害,一面心动不已,一面却又有些担忧:此事虽好,但那也意味着自己或许要失去曾经依仗的部族势力。另外就是魏王真的能视自己羌人为同族吗?想到传闻中的屠胡,姚襄忍不住又狐疑起来,他看向了权翼。

  权翼此时心里也有些摇摆:高亮说出来的这件事,太大了。自古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早已经听闻过邺城曾下令,凡能讲汉话着华服者,视为汉人。但毕竟是少数人才得如此,说这是冉闵收拢人心之术未可不可。只是这次可是赐清河整个羌众都可为汉人,未免太惊骇世俗了吧?

  反间计?以便引得诸胡的猜疑?还是真的为了要拉拢羌人,而冒天下之大不讳赐羌人为汉人?权翼看到了姚襄和四部帅寻求意见的目光,却不知道怎么应答。权翼出身略阳世族,自幼因有家学得以博览不少书简,自然知道中原人和胡人之间的区别和恩怨。虽然因为家族势力的原因,追随了姚羌部落,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落,毕竟这在中原名不正言不顺。

  “此事家兄须和族人商议商议,老大人口渴了吧,苌这就令人给老大人换茶。”,姚苌忽然插话把事情拖了下来,他打了拱手却没有立即下去唤人上茶,而是迅速看了一眼姚襄,马上把眼光转了过来接着道:“老大人来此一趟不易,可愿巡视一下我羌人儿郎?”,他心里担忧兄长答应入籍汉人,所以出言转移了话题。虽然如此,但他并不鲁莽。

  姚襄听出了姚苌话里的意思,没有说话,觉得缓缓再和权先生商议商议也好。不过他对二十四弟借机想靠武力炫耀势力,却并不赞同。若说是江南的晋人倒也罢了,强弱不齐、军无战力,在他们面前炫耀下我羌人儿郎的勇武也是可以。但若说是邺城的汉人,兵卒的凶悍,那是有目共睹的。在老先生面前如此炫耀,徒增笑料。

  “高亮远来疲惫,不宜再多劳累,少公子的好意,改日再谈吧。”,权翼和姚襄的想法一样,出言拦住了姚苌。

  常炜拈须带笑道:“不妨不妨,既然少公子如此好意,老夫就去观赏一下景国部众的勇武。”,他却故意没有提到[羌人]二字。

  姚苌大喜,拱手下去准备去了。姚襄无奈,他知道弟弟是为了自己,所以也不好在外人面前拂了他的面子。只得一面让人换茶,一面陪着常炜闲聊了一些其他事情。

  等到姚襄、权翼陪着常炜到了大校场时,较场内已经排满了羌人骑兵,和平时作战时的羌骑不一样,这次排在大校场内的羌骑,都是姚苌下令从个部落挑选出来的衣甲整齐,年轻体壮的人。这种麻烦事情,姚苌仅仅用了两盏茶的功夫就安排定了,就是姚襄,心里也暗暗的点了点头,把心里原先的那些不快抛掉了。

  姚襄刚刚陪着常炜上的台来,校场内的羌兵,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刀,用羌语乱纷纷的喊叫起来。这种没有经过训练的助威加上本来就乱的马叫声,交织在一起后变成了喧闹。姚襄有些尴尬,若是换做他亲率的亲军,经过他亲手的中原式训练,助威绝对不会变成这样的吵闹声。他明白这是姚苌仓促之下安排的,各部的人都有,一时哪里整齐的起来。

  姚苌脸色有些铁青,本来是想给兄长助威,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被弄成了这样的场面,他眼里已经盯住了叫的最唤,叫的最早的一些羌兵,脸上的表情显得格外冷。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3章 胡(六)

  姚襄举起了手,示意安静。这次校场的羌骑倒也整齐,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姚襄先请常炜坐下,然后才和权翼、四部帅纷纷落座。他是不知道姚苌都安排了些什么,只能坐在台上,等待姚苌上来陪坐后再说。

  一队羌人将领,穿戴着不同的衣袍,从校场内走到了台上,单膝向姚襄跪下施礼,口里不知嘟囔了着什么,看的出是在表示敬意。这拨人刚下去,接着又一拨将领列队上来,跪下,甚至有几个还用了汉话:“怯可卧部遵大帅一切号令!”,一拨一拨的将领上来给姚襄行礼。

  常炜拈须一直看着没有说话,直到姚苌脸带得意之色上来后,这才对姚襄道:“景国部众兵强马壮,魏王若是知晓,一定十分欣喜。”,见姚襄脸上有些不安,这才转头带笑对姚苌道:“少公子年少有为,果然是景国的左膀右臂。”

  姚苌没有听出来常炜话里的暗箭,他虽在姚襄身边协助,但羌人内的钩心斗角和中原比起来,还是显得浅了很多,加上他并不象姚襄那样爱好读书,一时没有分辨出常炜话里的威胁之意。“请老先生接着观赏下我羌人儿郎的箭术。”,姚苌打了拱手,准备下去挑选骑兵演示骑射。

  “好了,下面的事情就罢了。老先生远来疲惫,景茂,把下面的儿郎都撤了吧!”,姚襄瞪了姚苌一眼,打断了姚苌本来的举动。

  “前些日翼偶得了一件玉器,正想请高亮一起鉴赏一下,不如现在到我寒舍看看。”,一边的权翼笑眯着双眼,接着道。

  常炜拈须沉吟着,坚持顺着姚苌的话来观赏羌军,为的就是趁机能察看下羌人的实力。姚襄和权翼的意思,他也明白,他暗自有些后悔刚刚把话说的有些利了点。

  一个亲卫匆匆走了上来,把一个丝封袋单膝跪着递给了姚襄。姚襄拆开看了看,面色没有改变的递给了权翼,权翼半起身接过白帛展开看了看。姚苌虽然心里十分想看看上面写着什么,但兄长没有发话,权先生也没有把白帛传过来的意思,只得忍了忍,盘腿坐在了旁边,低声唤过来一个亲兵,下去传令骑兵归营。刚才兄长和权先生不让他再挑人演示骑射,虽然他还没明白缘由,不过他不敢在坚持下去。

  “老先生,襄刚得的信报,氐人苻健在关中自称秦王了。”,姚襄最终打破了沉静,这个消息对羌人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考虑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现在把消息告诉常炜老大人。这也隐暗的向常炜老大人表示善意。

  “氐人以晋室旗号进入关中,如今却自称秦王,势必要派人约好大王。-----羽长,你我二人这就赶回邺城去吧。”,常炜拈须几句话先把状况点明了,接着看向了权翼。事情已经越发明了,羌人并非愚蠢之辈,寥寥几句足以让姚襄明白当前的形式,该怎么做,已经呼之欲出了。使命既然已经基本完成,还是尽快赶回邺城,把事情确定下来的好。

  权翼和姚襄相视了一眼,权翼看到了肯定的眼神,这才笑眯着眼道:“也好,翼对玉玺也是想早睹为快。我看我们就饭罢即刻动身吧。”,临行之前需要时间和姚襄再商议下。

  “恩,也好。老夫这就先行告退,到馆驿准备下,等候羽长。”,常炜说完起身告辞而去,没有丝毫拖拉。

  目送着常炜身影渐渐远去,权翼把目光转向了姚襄,脸色有些沉重:“景国,氐人这个时候称王,就如高亮所说,一定会派人约好邺城,只怕我们除了归附邺城,没有更好的路走了。”

  旁边的姚苌这才明白过来事情的严重性了,但却插话说道:“我看实在不行,兄长起兵夺了幽州自己称王好了。石琨一个庸才,尤字自称皇帝,弟一人率一军,足以扫平幽州。何必受中原人的管束呢。”

  姚襄似乎有些心动,虽然作好人的诱惑很大,但比较起称王称霸来,那也就算不得什么了。石氏那两个兄弟,虽然各自称帝,但都不过是猪狗之辈,实在成不了大事。他把目光转向了权翼。

  “将军不可如此,石琨虽然不堪,但老将军毕竟久随石氏,一旦将军攻打石琨,将军又没晋人,难免会惹天下人非议。再者说,幽州北面还有慕容鲜卑,鲜卑人久已经窥视中原,去年尚且入塞侵占蓟县,若是将军占据了石琨,鲜卑人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一定会借口为石氏做主起兵南下。加上南面冉闵,将军到时腹背受敌,天下虽大,只怕依旧不得不归附别人帐下。与其归附与塞外鲜卑人,还不如归附于中原。”,权翼眯着的眼张开了,带着苦笑摇了摇头,虽然本来几句话就能点明姚襄,只是为了让旁边的姚苌也能听的明白,这才耐心的讲了这么多。

  姚襄点了点头,权翼讲到北面鲜卑人时,他已经清楚了刚才自己想的有些理想化了。

  “鲜卑人算的什么,也不过是塞外胡族罢了,咱们又不是石琨之流,有五兄在,我羌人还怕了鲜卑人不成?”,姚苌还有些不服气,五兄的用兵才能,他是从懂事起就打心眼里佩服的,若说现在他心里觉得有谁能够和五兄对阵,除了那汉人冉闵外,再无别人可以做五兄的对手。虽说上次和氐人对阵五兄失败而归,但那是冉闵和氐人勾结暗算了五兄才导致的。

  “景茂不要如此小觑天下人,孙子曰:骄兵必败。你要记住这句话!”,姚襄皱眉训斥了弟弟一句。

  姚苌没有读过什么孙子,不过兄长的训斥他还是表示了认错,垂下了头不再说话。

  “少将军切莫大意慕容家,慕容鲜卑族中俊杰众多,听细作回报,那慕容霸、慕容恪攻打宇文鲜卑、段部鲜卑时,用兵多变、也擅权谋。都是不可小觑的人。”,权翼接着姚襄的话,耐心的又对姚苌解释道。

  “此去邺城,襄就拜托先生了。除了传国玉玺外,先生可再探查下那冉闵是否真心视我羌人为汉人。一切就交给先生了。”,姚襄想了想,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认真的考虑投靠邺城是不得不走的路了。

  “老夫明白将军的心意,事关我等命运,此去一定为将军打探清楚。”,权翼点点头应诺。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4章 胡(七)

  [噗],冉强拔剑把面前的几案砍掉了一个角,冷冷的道:“石祗碌碌之辈,也敢索要美人!”,堂内一片寂静,跪拜在地奉命出使邺城的石宁,脸色苍白的看着滚落在地的木块。这次出使的事情,并不是他想接受的,只是在襄国没有根基的他,无奈的结局而已。

  冉强这才把剑插进鞘内,坐了下来。苻健在关中自立为秦王,派来交好的使者已经在馆驿等了三天了。随同常炜老大人回来的权翼,在见识过传国玉玺后,也只在邺城待了两天就急急的返回清河去了。临行之时许诺将会请其主公姚襄尽快亲自前来邺城拜见大王。有了羌人的归附,起兵攻占襄国继而彻底铲除羯赵,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冉强已经下令,协助将军董闰平定广陵坞堡叛乱的苏亥,留镇合肥。调宁远将军崔莲回邺城听命。本来打算整顿军制的计划,也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襄国的石祗竟然派了一个叫石宁的人前来索要中原美女。这本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推托过去就是了,可是冉强却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大怒拔剑砍掉了一个几案角。

  “回去告诉石祗,让他趁早把传国玉玺交出来奉送幽州,若是不然,哼!-----下去吧!”,冉强指着石宁,冷冷的喝叱道。

  石宁磕头无数,满口应诺着,却不敢抬起头来。他不知道自己的陛下是哪里得罪了冉强,若说为了区区几个女人,实在说不过去,但他也只能心里这么想想,问话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然后才爬起来半躬着身退了出去。

  “大王,关中来的人,大王还是早些见见。安抚了苻健,我们才能安下心来对羯人用兵。”,在冉强摆手让其他大臣退下后,留在堂上的内阁五个人,没有人提起刚才冉强发怒的事情。大王不是鲁莽之人,这是他们近两年来和冉强相处后得出的结论。郎闿首先把话题转到了氐人那里。

  冉强点了点头却没有把话题接下去,而是把目光转向了胡睦:“老大人曾去过幽州,明日老大人就替孤走一趟,今日之事想必很快就能传入石琨的耳内。”

  胡睦应诺。这句话让他很快明白了,大王当众羞辱石祗是为了稳住石琨罢了,这条十分平常的反间计,用在石氏兄弟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即使有擅谋虑的臣僚向兄弟二人点明,只怕石琨那里也还是抵不过传国玉玺的诱惑。更何况如今石氏兄弟二人本就不合,天无二日,地无而主,只怕即便没有这条反间计,幽州的石琨也巴不得石祗早些被灭。

  “只是如此以来,襄国石祗那里势必有所防备。”,李农久经争战,还是隐含的提了提兵贵神速的道理。

  “殿威说的虽是,但羯人重兵云集在襄国,两地之间还有众多番将,想要偷袭,哪里能这般容易。何况若是偷袭,石琨那里只怕也难以不泄密。”,冉强摇了摇头,两年没有带兵的李农,明显显得老态起来,没有了兵权的,对于一个戎马半生的人来说,心里的压抑可想而知。

  “大王可下令让羌人派兵夹攻襄国,若是姚襄听命,既可助大王早日平定河北,又使羌人再无反复之路可走。”,胡睦虽然不很懂兵事,但却献了一条一石二鸟的计策。

  “不可”,岳山出言反对,和胡睦在内阁相处久了,他已经感受到了胡睦对他的敌意,若不是他在大王眼里极受宠信,只怕早已被胡睦联合其他世家打压下去了。本来岳山并不愿当面反驳胡睦的建议,只是事关重大,他不得不如此:“姚襄博览中原诗、书,极其重视中原礼仪。羌人久属石氏,背叛石氏已非其愿,更何况……”,岳山话没说完惊醒过来,连忙住了口。

  “三师的意思岂不是说大王也……”,胡睦却并不放过这个机会,趁机冒着被连罪的风险说了半截话。

  “以老臣看,还是把羌人稳住了为上策。”,韦謏拂须顺着自己的思路说道,他听的出来胡睦想要引祸到岳山头上的意图。不过近两年的相处,他越来越喜欢和自己年轻时颇为相似的岳山,加上岳山平日对他也十分敬重,所以他此时助了岳山一把。

  “老大人说的有理。羌人的事,等姚襄亲自来了邺城再说吧。今日就趁时见见苻健的使臣吧。-----来人”,冉强顺势把话盖了过去,提高了声音,对应声进来的亲卫道:“传关中的使臣过来。”

  接下来冉强又和内阁的五个人商议了粮草、人马的问题,直到外面传报关中使臣求见,方才停止了商议。冉强令苻健的使臣进来。

  “臣秦王座下使臣辛牢拜见魏王,恭祝魏王基业千秋。”,来人进来后拜倒在地。礼毕,这才在冉强的请起声下站起了身。

  “辛大人此来,不知有何事情?”,冉强一边客套的问道,一边打量着此人:胖胖的中等身材,粗眉细眼、白净的脸上额下有一缕黑油油的胡须。

  “关中、中原犹如齿唇。我家大王也多

  shubao2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