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29部分阅读

拔剑第29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4章 阴差阳错(五)

  “刘老大人,大王既然未曾有令旨不许你嫁女,如何能给你准许的令旨来?若是如此,大王何以对大臣解释?刘老大人在这里求旨,还不如下去另寻人家吧。”,岳山也看出来,这刘魁不是擅长变通之人,隐晦的劝说只怕他根本不可能领会,所以干脆直接直言相劝,话里也不敢带上指责他的字语,免得这刘魁倔强之下给了魏王降罪的口实。

  刘魁不为所动,挺了挺身子,额下的灰白胡须跟着也摆了摆:“若无大王令旨,谁家敢和臣女结亲?”

  见刘魁说的如此直白和倔强,连岳山本来从容的脸色也愕然了。事实上,他也明白,经过张环谢绝婚事后,魏王境内确实没有哪家还敢和刘魁结亲。若是此事再传扬出去,刘魁即使想要和四邻士大夫之家结亲,只怕对方也不得不先考虑考虑会不会引起魏王的暗怒。何况如今酒夫人还是带着孩子寡居,愿意结亲的门当户对之家本就不多。

  冉强脸色变冷了,羌人求亲的事情还没解决,却又横出来了一桩烦心的事情:“来人!-----送刘大人回府!”

  久随冉强的亲卫很快会意到了冉强话里的意思,一边一个,半搀半拖的把刘魁向外拉去。刘魁两道怒眉顿时越发竖起来,因为挣扎而吹出来的气把灰白的胡须都吹动起来,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甘心的神情大声道:“若大王不下令旨,臣明日复来!”,一边被拉了出去。

  本来一直为同僚提心吊胆的张环,偷偷看着冉强恼怒的表情,忽然起了一个主意,急忙躬身道:“大王,臣观刘魁之女秀外慧中,堪为王侧之选,臣原为陛下前去纳亲。”,若此事能够办成,张环觉得自己不但不用再担忧身家性命,更能立的一大功。

  “大王,张大人所言有理,大王不如纳刘魁此女为妃,也免得此事有毁大王声誉。”,岳山心里叹了口气,却赞同了张环的建议。酒夫人的事情,内阁的五个大学士都早已知道,不过当时岳山以为酒夫人只是一个寻常卖酒女而已,并不为意。虽然他心里并不赞同纳酒夫人入王府,因为来之前他已经清楚了酒夫人的出身和经历。这纳酒夫人要牵扯到她原来的夫家河北卢氏,毕竟酒夫人所生的孩子是卢家的人。

  冉强从恼怒中平静了下来,张环和岳山的话让他有了一些心动,若是把酒夫人娶进府内,那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会失去内心那丝对前世的依恋了。但,酒夫人会愿意吗?他忽然又有了些犹豫,若强使酒夫人入府,会不会让她从此郁郁寡欢,那她还会再是酒坊时的那个女人吗?

  “大王,臣和刘魁乃是同僚好友,若臣去说亲,定能为大王办妥此事。”,等待奖赏的张环见冉强一直没有说话,以为冉强在担忧刘魁的态度,急忙又邀功道。

  “张大人,-----刘魁为何突然此时要为女儿择亲?”,刚还赞同张环建议的岳山,这次不但没有再次赞同,反而突然插话问道。

  没有心理准备的张环看到冉强看向他的目光忽然有些犀利起来,顿时心里有些发慌,他不明白岳大学士问的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怎么会把魏王也引得似乎很关心起来了,他把身又躬了躬,年老的身躯已经有些疲劳了,但他却没法顾及到:“回大王,臣也不知道刘魁为何突然向臣子求亲”,见冉强皱了皱眉,慌忙之下又没话找话的道:“不过,臣听刘家仆人说,是有人拜访过刘大人后,刘大人就商议着要嫁女了。”

  冉强心里跳了一下,他忽然感觉到了一股无奈,本想保留一片往日的依赖,并努力想让这个依赖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但依赖却仍然因为自己而被人牵进了更深的泥潭。被人算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若是这个算计把酒夫人也拖了进去,让他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

  “大王,若是如此,此事还须查清之后再做打算。”,岳山表情虽淡,但语气却十分坚定,他是不会去想酒夫人怎么样,而关心的是是谁在背后算计大王,为何要算计大王。

  “张大人,孤看你年老不耐久站,回去歇息去吧。”,冉强看了看一头雾水的张环吃力的在躬着年老的身子,转而口气变的温和起来。这让一直提心吊胆的张环,有些受宠若惊的急忙把身子又躬了躬谢恩后,才蹒跚着退了出去。

  “三师先坐下吧”,冉强指了指右侧的坐席。他还是很尊重岳山的,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用拔苗助长似的方式,快速提到高位后,不但没有举止失措,反而一年多的官场磨练让他变的更加从容和眼光犀利起来。看岳山谢恩坐下后,接着问道:“三师觉得此事是何人所为?又所为何事?”

  “大王,刘魁出身洛阳刘氏,今观刘魁此人胆气超人、不善变通。设谋之人所图可以呼之预出了,不过是引得大王一怒之下诛杀刘魁,从而使世家大族更加远离大王而已。”,岳山从容的说道,话虽不多,但简单明了。

  冉强点了点头,并没有再多问,有些事几句话就足以明了其中的深意。这段时间户部清查庇荫户,无可避免的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仇恨,即使没有这件事,那也会被他们找到别的事。只是把本来悠闲自在的酒夫人牵扯了进来,实在是自己的过错。若是早知道酒夫人出身洛阳刘氏,或者早些派人查明酒夫人的身世,或许自己能想到保护起酒夫人吧,他暗暗的想到。

  岳山见冉强沉默着没有说话,接着道:“大王,切勿因女人而忘大业,大王可为刘魁之女指一婚事,暂且安抚下洛阳刘氏,当务之急,乃是查清是何人设谋算计大王。”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5章 阴差阳错(六)

  “三师说的对,此事须马上查清,这件事就交给刑部来办吧。”,冉强点了点头,赞同马上调查幕后捣鬼的人,却没有提及为酒夫人指婚的事情。

  岳山沉默了一下,他看的出来魏王这是有些敷衍。不过好在这件事现在并没有引起多大的不好后果,于是他决定暂时放弃纠缠这件事,转移了话题:“大王,羌人的求亲还须早下决断,臣感觉羌人似乎有些不对。”

  冉强没有说话,他内心并不愿意强制给小月月定亲,虽然这种事情历史上比比皆是,为王者常用的手段,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些反感和烦躁。他看了看岳山:“此事先拖着吧,等细作打探清楚了再说。”,见岳山应诺,接着道:“三师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就先回去歇息着吧。”

  岳山拱手,然后无奈的退了下去。

  是谁在背后鼓动这件事的?冉强忽然从心里升起了怒火,从城外空空的酒坊回来后,他的心里就一直空荡荡的,他感觉到了有一股东西正从身上离开,并且越来越远,他猛的在几案上擂了一拳,把几案的东西震起,然后又摔落在木案上。近凭刑部,只怕很难查的清这种事情,他忽然想到,是该建立特务组织了。

  锦衣卫,这个名字首先跳入了他的脑海,这个组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冉强想到间谍组织首先就想到了它,虽然这个组织在历史上显得有些臭名昭著,但他喜欢这个名字。尤其是用它来对付势力盘亘的世家大族势力,发挥的作用比杀戮应该有效的多。如今胡人凭借武力遍居中原,应付起专门的间谍组织来,哼,他冷笑了一下。

  做这种事情,君子是干不来的,无法控制的小人却是不敢让他们干的,虽然世上君子本来就少的可怜。忽然一个人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胆大、绝情、谄笑的脸上表露着不择手段,用这样的人对付世家大族再合适不过了。只是,他已经记不得这个人叫什么了。他苦笑了一下,世事真难料,一个自己本来厌烦的人,现在忽然成了自己想要使用的人。

  太学生林化自从上次当众告密,揭发了东安胡家和工部官员伙同盗卖书籍一事后,除了得了百多匹布帛的奖励后,就再也没有见上面有什么动静了。这让他心里一直有些忐忑不安,上次的告密已经引起了世家出身太学生的不满,明的暗的在合伙挤兑他,就是连同是寒门出身的一些太学生,对他也有了些冷淡。

  当王府的亲卫找到他时,林化正独自坐在太学的一个角落里捧着一本《左传》闷头在看,对于寒门出身的人来说,进入邺城太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太学里有一个百~万#^^小!说,里面有精美的印刷出来的各类书籍,供太学生们研读。百~万#^^小!说里的书,每一本现在卖了都足够很多寒门太学生生活一年,但没有一个太学生敢动这个心思,上次岳山说过的话,意味着太学生将来可能是要被直接选官的。

  “拜见大王,大王福寿永存。”,或许是上一次的遭遇让林化感觉到了不安,这次拜服在地时,说出来的话没有了过分的奉承,这让几案后的冉强惊讶了一下,不过很快他就看到了林化因为有些激动而有些发抖的肩膀。自古从来不缺聪明的人,但聪明的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揣摩上司心理的人,却总是能站在了高处,虽然很多时候这种人往往除了发挥阴暗的一面外,其他什么也不做,但,世界就是这么的可笑,或者说是可悲。

  “上次你虽告密有功,但却为了一点小利,出卖了乡人,实属不义之人!”,冉强没有让林化起身,而是冷冷的斥责了几句。

  这种结果显然出乎了林化的意料,惊愕之下一时没作出反应。不过他很快把头磕到了地上:“小人知罪,小人那时只是害怕大王被人欺瞒,所以一急之下也顾不得乡人之情了,小人这都是为了大王。”,看的出来,林化虽然心里已经不担心被魏王降罪,但说出来的话还是有些不够老练。

  “放肆!你这么说是要陷孤与不义了?孤看你是连命也不想要了!”,冉强厉声斥道。

  林化虽然头脑灵活,善于揣摩别人心理,但毕竟没有经历过官场,哪里明白这后世耳熟能详的大棒加甜饼的手段?一时心里有些慌了,惊恐之下连着磕了几个头:“小人知罪小人知罪,求大王饶恕。”

  冉强看着林化连着磕头,没有说话,堂内显得十分压抑,直到林化的额头下出现了血迹,这才缓了缓语气:“不过,孤念你一片忠心,就暂不追究了。”,看林化停止了磕头,这才接着道:“孤这里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若是你办的好,不但前罪消去,孤还会有厚赏!”

  “小人愿为大王赴汤蹈火,即使丢了性命也一定为大王办妥。”,事情忽然有了转机,林化顿时信誓旦旦的叩了一个头保证道,有了立功的机会,让他又忍不住开始展示奉承之术起来。

  “近日朝仪大夫刘魁府里进出过不少客人,孤要你查探明白这个月内都有什么人进出过刘魁府里。”,冉强盯着林化,交代道。虽然垂着头的林化根本看不到冉强在盯他,不过冉强却看到了林化身子有些发怔,他自然不信林化这种人会为他赴汤蹈火。这件事太麻烦了,林化明白自己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怔在了那里。

  “来人!———拿钱来!”,冉强提高了声音,吩咐到。一个亲卫应命下去,很快带了一包旧钱上来,放在了地上,然后退了出去。“这里有一万钱,赏给你,下去挑些机灵点的人来办事。若是事情办的好,孤会赐你个六品的官职来。”

  林化再也忍不住狂喜,钱虽然重要,但魏王答应的六品官职更是他梦里都追求的东西,县令不过才七品,没想到魏王竟然要赏赐他一个六品的官职,虽然是办妥事情后才兑现的,不过他并不担心办不好这件事,这种事情他自认为拿手的很。

  看着林化狂喜之下抬起的脸上一片得意之色,冉强把声音转冷了:“这钱是让你挑选人手的,若是孤知道你私用了钱,小心项上的人头!”,他放弃了马上建立锦衣卫的想法,转而想要改了名字,并且对外的组织还得另寻人手,即使是对内的这套人,也不能全让林化来组织。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6章 阴差阳错(七)

  “姚戈仲死了。”,冉强看了看两边内阁的五个人,他一大早把内阁的人召了进来,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刚刚坐下的五个人吃了一惊。按照时间算,再次派到清河的细作,不应该这么快回来的。何况即使是前去打探的细作回来了,那也应该是内阁先知道消息。除非,大王自己有另外的细作。

  “大王这消息是从何而来的?莫非大王另有细作在清河羌人那里?”,韦謏拂了拂须,询问道。他虽然平时喜欢出风头,但最政事还是十分认真的,只要是他认定对的,那是不会顾虑那么多的。

  “孤没有别的细作在羌人那里,孤这是推测罢了。”,冉强自然没有什么别的细作在清河,即使是已经受命开始调查刘魁府的林化,也不过是准备用来对内的。放下了酒夫人这边的心,他有了精神开始考虑羌人的反常来,姚戈仲死了!这是他猛然间想到的,历史上作为羌人依赖的姚戈仲,在派四子攻打氐人败归后,就卧床不起了,很快就因为疾病死去。

  “大王料的极准,若不是姚戈仲死了,这羌人怎么会突然四处派遣使者呢。”,胡睦急忙接口附和道,自从胡家出了盗卖书籍而一枝旁门获罪的事情以来,胡睦就显得比以前沉寂了不少,平时内阁讨论政事,发表看法的时候也少了起来。不过,这种时刻显然不是他愿意放弃的机会。

  “臣也赞同大王的猜测,如今羌人夹在两个胡羯之间,南又有大王枕戈以待,不得不小心翼翼。”,岳山没有去顾忌胡睦对他一直来的态度,而是从容的随后附和了胡睦的话。

  “恩,是有可能,老羌若是还在,以他的为人,断不会如此低三下四四处派人交好各处。”,连李农也点了点头。

  “大王,既然姚戈仲已死,接位的定是姚襄无疑,现下姚襄派了求亲使者前来邺城,想必是心里明了中原迟早归属大王。大王可趁机同意了这门亲事,让羌人从此归附大王,中原大事可定了。”,岳山拱手,首先提出了建议。

  内阁其余的四个人都沉默不语,对于岳山的建议,他们心里十分赞同,但,和岳山不同,他们都是以前曾和冉强共事过,深深知道冉强的脾性,冉强对胡人一向是看不大起的,加上这一两年对胡人的手段,谁知道大王心里是不是愿意把女儿嫁给胡人?还是不去触这个霉头的好。

  冉强一时没有说话,酒夫人的身影忽然象夏天的凉水一样,从他脑海里浇过,若是没有这个身影,或许他会采用岳山的建议,毕竟这仅仅是一桩交易似的联姻,这并不代表着将来一定会把小月月嫁给羌人,将来的事情谁能知道呢。“结亲的事情暂且以后再说吧,除此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好的计策?”,权谋是丑陋的,但,起码我不能拿真情去交换,冉强暗暗的想到,来到这个世上,他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他还是希望能保持一点最珍贵的。

  果然如此,其余的四个人相互看了看。

  岳山脸上有些愕然,自他为冉强效力以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冉强犯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诸侯间相互结亲,是再常用的手段不过了,若是说大王连这个手段都不明白,岳山是绝对不相信的。“大王,姚襄已经派人前来求亲,其用意已有归附大王之心。若是大王绝了亲事,使得姚襄猜疑之下,依附了羯人,大事去矣。”,岳山的从容有些改变了。

  “大王,三师所言极是。自古王霸之道,权谋为重,岂可因儿女私情而弃大事于不顾?”,韦謏终于没有忍的住,拂着须说道。

  冉强摇了摇头,脸色坚定:“结亲之事无须再议了。”,他无法解释,也不知道如何解释。

  堂内一时沉默了,静的有些压抑。

  “胡人欺我中原无人,蛮夷之辈竟然纷纷称王称帝,视我汉人如无物。自汉以来,中原屈膝塞外,每每以公主许亲,更是令天下人汗颜。如今中原之民翘首以待,盼孤驱逐胡人收复中原,若是孤此时和羌人结亲,何以面对中原父老?何以得天下之心呢。”,冉强打破了沉静,他本来是想寻找借口安抚内阁五个人,虽然说的有些夸大,但说完却心里却真有些感触起来。

  岳山似乎有些意动了,当初对中原沦入胡人之手,比世家大族的人更为愤慨,虽然在官场已经磨练了近两年,但这种感觉却没有减少多少。“大王说的是,是山一时有些短视了。”,岳山改变了想法。

  “三师此话何意?”,韦謏拂须惊愕的问道,他不同于岳山,对于和胡人结亲,没那么多愤慨。自古权谋本就是如此,若为君主者都似这般,为了什么天下人汗颜而优柔不定,哪还能有几个会成就基业?更何况如今并不是被迫和胡人结亲,而是胡人前来求亲示弱,一向多谋的岳三师怎么忽然被大王的推托之辞说动了?

  岳山转向了韦謏,淡淡的道:“老大人,自胡人侵占中原以来,我中原汉人被视若牛马,命若蝼蚁。若非大王愤而起事,还不知何日才得收复我中原之地。如今中原士民因怒胡人而归心大王。和羌人结亲虽得一姚家却可能失中原士民之心,此得小而失大矣。山一时短视,差点误了大事。”

  冉强本只想着找到了借口,可以推托了亲事,没想到岳山比他想的更赞同他的说法。“若是绝了羌人的求亲,你们有何其他对策?”,放下了亲事的难题,必须得找到其他的办法。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7章 阴差阳错(八)

  堂内又沉静了下来。结亲这样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都被否决了,何况这还是羌人主动派人前来亲求的。一时哪里还能找得到比这个更好的计策呢。即便素来以计谋享名的岳山和老大人韦謏,也暂时想不出来更好的对策。

  冉强把眼光转向了其他三人,李农本是带兵之人,对于这种钩心斗角本来比不得久在朝堂的郎闿和胡睦。他之所以能进入内阁,完全是为了因他手握兵权安抚于他而已。当然,其中冉强也有内阁须有军人在内的想法。

  “姚襄比之其父姚戈仲,更熟悉和羡慕中原之学。羯人已经衰败,石琨、石祗皆碌碌无为之辈,此人一向颇有见识,决不会因求亲不成前去辅佐羯人,你们大可不必忧心。”,冉强边想边分析道。

  “若是羌人投靠鲜卑燕人如何是好?”,李农插话狐疑道。

  “不会如此,姚襄久习中原诗书,心高气傲,常以中原为正统,岂会转而投靠鲜卑人?”,冉强摇了摇头。事实上姚戈仲临死的时候,也特地的嘱咐过姚襄,要他奉晋室为主,认定胡夷终非不能成为中原主人。现在还有谁比冉强更清楚姚襄以后的作为的呢。

  “若是如此,大王可派朝中大臣,前去安抚姚襄,若是羌人有意投靠大王,自然会顺势而为。”,岳山提出了想法。

  冉强点了点头:“孤正是此意,都察院常高亮熟知礼仪、口舌机变,乃姚襄倾慕之人。就升常炜为礼部尚书,前去招抚姚襄吧。”,他心里已经选定了现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常炜,空出来的都察院职位,他另有打算。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事实上邺城的官员们都不是很明白,魏王为何对常炜这么青睐,胡赵时仅仅是大司马从事中郎的常炜,短短一年多的功夫,就被升到了正二品礼部尚书重臣之列。这样的升官速度,只有岳山能比,但岳山凭借的是曾做过大将军府长史,本是魏王的心腹之人,升官快,也是情理之中。可这常炜凭借的是什么呢。

  邺城翰林院坐落于城北,是两重新建成的飞檐走瓦宫殿式的院落。事实上这并不是冉强想要的东西,他心里有更好的想法,只是现在不得不让位于稳固四州流民。下午冉强特地到了翰林院,昨晚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了。

  冉强见到赵爽时,赵爽正拿着尺子执笔在写着什么。独自进来的冉强没有引起的专心写算的赵爽注意,直到他写完抬起了头,方才发现冉强正看着他几案上的纸。他急忙站起来行礼。

  “孤有一事想请先生去做。”,冉强没有虚礼,直接进入了正题,对于赵爽这样沉迷于算术,不擅长官场的人来说,直来直去更能让他们轻松。

  “请大王下令。”,赵爽拱手,虽然他性格平和,举手投足不亢不卑,和岳山有些相似。但,现在他心里有些不安。自入了翰林院以来,作了从三品的院士,每月除了俸禄外,还有额外的锦帛用来习学算术,日子过的赛过神仙,无比逍遥。虽然他和人交往不多,但依旧看的出来,邺城的大小官员对他们是既羡慕又嫉妒。同院的马训和太史元虽也招人嫉妒,但两人一个制作了兵器、印刷机,一人建造了前所未有的大海船。唯独自己,什么功劳也没有,心里哪能没有愧疚之意。

  冉强没有考虑到赵爽的这些想法,翰林院的建立是他的愿望,他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重复一遍别人走过的称霸历史。他可以拔剑杀了所有阻挡他称霸的拦路人,但这样他却无法改变千多年以后中国败在自己人手里。除非敢拔剑的是一直被当作愚民的百姓,是的,他印刷书籍、建立翰林院,想要的就是有一天人们不再是愚民。

  “孤想请先生创造出不用算筹计数的方法来。”,冉强看着赵爽。

  “不用算筹?”,赵爽惊讶的看了看冉强,自古以来用算筹计算已是常法,若是不用算筹,那怎么计算?

  “不错,九数书写复杂,孤想请先生用简易符号代替,如此则书写简便。”,冉强说的有点乱,事实上他也一时不知道怎么说的清楚。不得已,他干脆拿过笔来,写了一到九的九个汉字。

  赵爽有些迟疑,盯着纸张有些不解。这并非他愚笨,而是长久以来习学算术并不认为符号和汉字有什么区别。

  “罢了,先生只要创出不用算筹计数的简便方法就是了。”,冉强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他一开始就没想过直接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这种硬变的方式并没什么大的好处,只有自己的创新才是进步的动力。或许这赵爽能另外创造出一套新的方法呢,符号的事情还是看看赵爽能作出什么再说吧。

  “遵大王令。”,赵爽这次没有再不解,拱手应答了下来。这事虽然有些困难,但若能完成大王交代的事情,也算自己不再是白白的被大王看重,被人说闲话。

  冉强点了点头,拿过来一张新纸,执笔写了几行字,然后放下笔提高了声音:“来人!”,见亲卫应声进来,接着道:“传马训过来。”

  马训此时还正专心致志的带着几个人在自己的院子里摆弄机括,传令的亲卫找到他后,他才知道魏王到翰林院来了,急忙跟着到了赵爽的院子,躬身行礼,他和赵爽不同,他作过工部的官,对官场接触过,积习之下就有些习惯了和上官见礼。只是后来和冉强多次相处制作印刷机,知道冉强不喜欢跪拜礼,所以改作了躬身。

  “这道招贤榜,由你们翰林院用印,传告天下。”,冉强指了指几案上自己写的那张纸,特意点明是传告天下,要知道他现在只有四州之地。

  翰林院是马训在掌印,他躬身应诺,和赵爽一起送了冉强离开,这才回来拿起那纸起来:

  有使亩产粮量倍之法者,赏黄金百斤。

  有使石化而不锻而得精铁者,赏黄金百斤。

  有治河良法者,赏锦二千匹。

  有能借物飞天者,赏锦二千匹。

  有能制无人夫而自行机械者,赏黄金百斤。

  以上者,能著书立说者,赐翰林院学士职。

  马训和赵爽看完,面面相觑,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8章 胡(一)

  天气已经有些冷了,虽然还没有到寒风刺骨的程度,但若是只穿单衣,依旧会感受到透过衣服吹入身体的冷风。天气很多时候就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的。冬至后的滠头街上行走的人,能穿的大多都已经穿上了厚衣,谁知道老天爷会不会突然降温,把雪花提前降到大地呢。

  羌人的营帐在滠头西边,被埋了半截的木桩围成了好大一片不规则的圆形。一片片的羊毛毡搭建的军帐一座连着一座,五颜六色的连绵在木桩内。羌人虽然已经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了,但依旧习惯与住在毡包内,这一方面跟他们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建房的水平不够高。

  在营帐的中间有一座大帐,大帐装扮的明显比其他的营帐华丽,靠顶的部分,用名贵的川锦围了一圈,川锦的下面是一层刷了中原黑漆的牛皮。十几个跨刀的大汉散立在大帐周围,眼神明显的对周围走过的羌兵有些警意。一个不知道什么动物的头骨被挑在大帐的顶上,被风一吹,发出了闷闷的[呜呜]声,给大营平添了几分压抑。

  大帐内的主席上,一身扎袖锦衣的姚襄面含微笑的盘腿坐在中间,端着酒碗面向两旁说着什么。他的右侧盘腿坐着的姚苌冷着脸看着两边兴高采烈撕肉喝酒的将领,他年龄还是太小,父亲的过世无法让他沉的住气,根本无法作到象哥哥那样看起来什么事情也没有的举止。现在坐在两旁的都不是拥护五哥的将领,这次五哥带他来,就是为了探探他们的想法。

  大帐内虽然有些冷了,但却没有生火盆,艰苦的生活让这些羌人丝毫不在意还不算寒风的冷气,依旧象平常那样抓住了能好吃好喝的机会,放开嘴巴吃喝。主座上的五公子虽然面带微笑,亲切的说着什么,但这影响不了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五公子虽然博学多才,做事果断,私下他们也很心服,不过五公子手下比他们能干的将领多了去了,跟着五公子,还不如跟着其他公子和大帅有出头之日呢。

  姚襄和平日相比没有一丝异样,面含微笑举碗代替父亲慰劳帐内的将领,虽然他的父亲已经死去了,不过,他把这件事掩藏的很好,事实上,这也是父亲临去时的安排。他迅速瞪了一眼脸上冷意全露的姚苌,使得刚把眼光转向他的姚苌急忙把脸上挤上了一层笑容。他本不打算带这个弟弟过来的,二十四弟阅历还是太小了,不过他还是没经的住弟弟的缠求,加上他平时也十分喜爱这个弟弟坚韧、勇猛的性子,这才带上了他。

  帐内的六个将领,身上的袍子已经沾了不少的油水和酒水,虽然在中原住久了,他们也学着穿起了贵重衣料,但一旦吃喝起来,就把平日努力表现的贵气给抛到了脑后,没人还顾及干净的衣服。很快,他们就开始有些酒意蒙胧起来,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看到姚襄本来含笑的脸已经没了笑容,冲姚苌点了点头。

  勉强挂着笑容的姚苌迅速把有些僵硬的脸变成了冷色,起身出了大帐。

  姚苌再进来时,身后已经跟进来了十几个跨刀的亲兵,急步从两边冲向了还蒙胧着向嘴里灌酒的将领。两人架一个,把这些快要站不稳的将领拖离了坐席,按在了大帐中间。

  姚襄看了看这些垂着头的晕沉沉的族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这次来探底的结果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虽然他有些不忍,但依旧选择了最后的手段。

  亲兵们用手把有些将领的散发捋到前面,羌人中有些人习惯于披发,有些人习惯于鬓头,披发的羌人很容易就把脖子遮住了。亲兵这才举刀猛的砍下了脑袋。

  等到六颗人头摆在了姚襄前面时,大帐中间已经流淌了一片片的血泊,带着血腥味把东倒西歪的尸体浸在了其中。

  姚苌脸上有些兴奋:“兄长,杀的痛快!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对抗兄长了。这些人早就该死了!”

  姚襄没有说话,站了起来,他腰里挂着一柄长剑,这和其他的羌人不一样,姚襄更羡慕中原人佩剑的习惯,这让他感觉有一种洒脱的形象。他背负着双手,看着地下的死尸默默不语,过了阵才长长的叹了一声:“本是同根生啊!”

  姚苌虽然没有姚襄读书多,但话还是听的明白了。不过他心里并不以为然,这些人本来就该除掉,若不是五兄长拦着,在父亲死后,他就想要立刻把这些人杀掉,以免后患。他对亲兵们摆摆手:“你们先出去。”

  亲兵们是姚襄一手训练出来的,完全按照中原的规矩,只受命姚襄,见姚苌下令,都看向了姚襄。姚襄点了点头。亲兵们这才鱼贯出了大帐,环卫在四周。

  “兄长,我看其他有些兄长也心怀不轨,不如……”,姚苌狠狠的说道。

  姚襄皱了皱眉,接着弹了弹本来没沾什么灰尘的衣袖,有些不悦的说道:“景茂,昔日曹巍时,曹丕威逼弟弟植,曹植有两句诗应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至于让曹丕落下骂名。我羌人在中原本就是客居,若是再同室操戈,父亲九泉之下何以瞑目?”

  姚苌心里虽然不以为然,但却垂头认错。他从来是十分敬重这个兄长的,可以说,很多时候他都极力想模仿姚襄的言谈举止。只是他作不到象姚襄那样酷爱中原书籍,博览群书而已。

  姚襄看着垂头认错的弟弟,心里摇了摇头,父亲的死还没敢公布出去,如今两个石赵皇帝相互虎视眈眈,父亲在时犹能震慑的住他们,使他们不敢小觑清河,自己只怕难以保得羌人稳居清河了。还有那南面的冉闵,若是知道父亲逝去,会不会趁虚攻打滠头?也不知道派去的使者,求亲的事情结果如何了。

  姚襄带着姚苌回到府中不久,就得到了禀报:派去邺城的使者回来了,是陪同邺城的新任礼部尚书常炜老大人一起回来的。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9章 胡(二)

  两列羌兵,都一身明亮的铁甲,挎刀燕翅般排成了两列,一直从正堂门前排到了府门。这些羌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高大精壮之士。姚襄听取了他一向十分看重的权翼建议,摆出了这样的迎宾架势,并非全为了仿效[刀阵吓敌],还有很多显摆军威以抬高身价的意思在内。

  常炜毫无惧色,犹如两旁横眉竖眼的羌兵不存在似的。两排的羌兵在一声号令下,一齐[苍啷]把刀拔了出来,为了表示不是威吓,羌兵手中的刀没有举起交叉在中间,而是竖在了右臂上。象是吼出来似的用汉话喊道:“恭迎常先生!”。常炜步伐从容的从中走过,有些干瘦的身躯甩着宽袖,象一只蝴蝶穿行于满是竖刺的仙人掌上。

  姚襄和权翼站在堂阶上相视了一下,再转过来时,姚襄脸上已经挂上了笑容,一边急步下阶迎了上去,一边抬高了声音:“襄携清河羌人恭迎常先生。”,听到这样的话,滠头的一众幕僚,急忙促步跟在了姚襄后面,迎了下来。

  常炜以前在邺城时,曾见过姚襄,不过时隔了多年,模样已变。姚襄已经长成了带兵一方的大将,他一边打量起姚襄:一身中原稠裁制的白色宽衫,身长八尺多,弯眉大眼,头上没有象其他羌人那样披发,而是束起夹了一顶金冠,白皙的脸上笑容满面的迎了过来。一边却稳步不变。

  姚襄在邺城时,还是很敬佩常炜的,没入中原以前,遍读中原书籍的他,十分羡慕中原礼仪、学问,尤其是对书中记载的诸如士为知己死、将军裹革沙场、宽衫大袖十分仰慕。但被羯人移居河北清河后,在中原住久了,中原士大夫表现出来的行为多少让他感到了一些失望。所以常炜在邺城时虽然官职不高,但时常表现出来的那种气节,还是让他另眼高看。

  姚襄来到常炜面前,身子已经躬了下去,拱手礼做的十分标准:“襄见过先生。”,等到常炜还礼,然后直身后,姚襄笑着道:“在邺?br />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