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非洲帝国 > 非洲帝国第43部分阅读

非洲帝国第43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他们迫切地需要一场新的胜利,尤其是考虑到东线至今为止最大的胜利是国防军在德班港取得的,与之相比,韩天宇在邓迪的胜利实在是微不足道,雷默的民团更是拿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绩,两位指挥官即使再沉得住气,也会被自己的部下撺掇得渴求打上一仗。

  而雷默的民团征召自边境小城,人民尚武好战,战斗力是所有民团之中最强悍的,怎么会安心于平静的围困?

  国防军援军的到来不但让两位民团指挥官手中的军队数量更多更有底气,而且还带来了一种无形地压力,如果第一个攻破莱迪史密斯的部队还是国防军,那么民团部队不就被国防军盖过了风头吗?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1日上午,沉默许久的莱迪史密斯战场发生了第一次攻城战,南非军队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城,分别是雷默、韩天宇的民团部队和南非国防军,三支部队竞赛式的疯狂攻城之下,莱迪史密斯的怀特将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城地英军苦不堪言。

  第一日的攻城战太过突然。英军付出巨大的伤亡才堪堪守住城池,而这不过是南非军队噩梦般的连续攻城地开始。

  本土激战连连,但南非在西非和中非的两块殖民地——几内亚和加蓬却是平静异常,驻扎在这两处的两个殖民军团——陈明雨的第十旅和赵敢的第十一旅几乎整天无所事事。

  英军高层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漏掉了这两块南非领土。并非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不知道南非殖民地地存在,而是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只要吞并了南非本国,那么几内亚和加蓬将轻而易举地滑落到英军的口袋里,成为大英帝国的囊中之物,既然这样,又何苦多此一举地分兵到这两个地方呢?集中兵力解决掉南非本土不是更划算吗?

  正是这种考虑使得沃尔斯利上将乘坐的战舰和船队在路过这两地的旅途上甚至没有花时间研究一下在几内亚和加蓬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在他们眼中。这两个南非殖民军团和坐以待毙没什么两样。

  陈明雨和赵敢却不这样想,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南非人众所周知,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各个出色,但在校长李慕菲的耳濡目染和洗脑之下,他们各个都像得了迫害症一样认为英国人会侵略南非,每人离开学校之前都曾经无数次地研究过南非与英国爆发战争地可能性,并为此做过无数次的推演。

  这两人也不例外,早在离国之前。他们就清醒地认识到,战争一旦爆发,几内亚与加蓬在初期确实会风平浪静,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南非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本土占据优势。那时候在主要战场上一无所获的英军迟早会将目光投向这两块殖民地。而南非地海军与皇家海军相比弱小得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完全不能指望在英军登陆几内亚和加蓬时。国内会给予这里什么物质和人员上地支援。

  因而,当沃尔斯利的舰队在两块殖民地海岸线不远之外路过地时候,两位指挥官丝毫不为这近在咫尺的英军而担忧,他们担心的是如何面对许久之后必然到来的登陆战。

  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给两位将领下达的指示是: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求,如果英军势力过于强大,那么准许两人撤出殖民地首府转向内陆进行游击作战,殖民地上的华人殖民城市无需抵抗,可以投降英军避免伤亡。

  这命令无疑带有明显的李慕菲的风格,与华人歌颂宁死不降的传统截然相反,李慕菲是出于避免做无谓牺牲的考虑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但两位殖民军团将领,却误以为这是校长的激将法,反倒坚定了两人据城死守的决心,这是李慕菲始料未及的。

  既然决定不能让校长丢脸,要坚守到底,两人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南非与英国之间弥漫开一股火药味的时候就开始囤积物资巩固城防。

  通过电报和无线电,两位指挥官也密切关注着南非的战事,南非军队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两人欢欣鼓舞,但身在国内的同学和同事们的辉煌战绩也让两人羡慕。

  处境相同的两位指挥官借助电波保持着联系,在做好抗击登陆作战和守城的准备之后,两人都觉得应当改变眼下无所事事的状态,既然校长透露了命令两只殖民军团进入内陆的意图,那么我们为何不可领会并贯彻呢?

  几内亚的东北方(现在的马里共和国)曾是强大一时的黑人王国——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带,但在这个帝国被摩洛哥灭亡之后,这片土地便陷入了权力真空,因为地处内陆,西方殖民地的脏手暂时还没有伸到这里,陈明雨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这里。

  加蓬的南边是法国控制的刚果,北边是德国的殖民地喀麦隆,但是这两个欧洲殖民国家占据刚果和喀麦隆的时间并不长,德国俾斯麦的工作重心放在欧洲,法国在刚果则忙于和比利时争抢刚果盆地,无暇北顾。

  1884柏林条约将刚果盆地初步平分给法国比利时两国,但又规定,刚果盆地以外的刚果地区,按照有效控制的原则来决定其归属,这是俾斯麦和李慕菲两人心照不宣地制定的造成比利时和法国矛盾的条约,目的就是将法国的注意力牵制在刚果殖民地,目前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法国人为了及早控制刚果的钻石矿,正在往刚果南方倾斜大部分殖民力量。

  根据1884年柏林会议的签署的国际条约,没有固定居民点无法有效控制的非洲内陆地区不得算作正式殖民地,按照这个标准,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势力都还没有扩张到刚果和喀麦隆的内陆地区。

  在这两块殖民地之间留了一条小小的空白地带,穿过这条狭长无主之地,便可进入到非洲地理位置的中心地带(今中非共和国),这也是一片西方殖民地尚未染指的权力真空,法国曾在1884年之前短暂试图控制此处,但柏林会议之后,便热衷于在刚果盆地与比利时的竞赛了。

  在几内亚和加蓬附近,各自拥有五千人兵力的陈明雨和赵敢的殖民军团便是最大的军事存在,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东北方——马里和中非。

  第五十八章 开拓东方

  开疆拓土的确是一个很诱人的前景,尤其是对陈明雨和赵敢来说,在至今为止的战争中,他们一直处于旁观者的境地,每一个将领都渴望建功立业,如果能够向南非的殖民地东北方扩张,那么他们也可以取得丝毫不逊色于南非本土的功绩

  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作为驻扎在殖民地军团,他们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华人殖民者的安全,能否为了个人的功绩而无视自己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之上,两位指挥官拿不出自己的主意,他们只得通过电报向南非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征求意见。

  国内的指示来得很快,这份以委员长名义发来的电文内容极其简单,只有一句话:由你全权负责。这样的命令让两位指挥官大喜过望,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放手大干了。

  李慕菲原本不想这么直白,最初想使用那句文绉绉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回答两人,但是,君是谁?国防委员会的委员长吗?考虑到这句话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李慕菲才换用了更简洁的电文。

  不过,两位指挥官向东北方扩张的打算不但是合君意的,而且也是合乎民意的,事实上,南非上下从国会到平民对于扩张殖民地的渴望完全可以与欧洲列强相比,而李慕菲本人——用后世那些假惺惺的所谓和平主义者的话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或说“扩张主义者”,有趣的是,虽然与金城李家在政治立场上颇多龃龉,但作为国内政治力量的另一极地沈家,在殖民地上的态度却与李慕菲不谋而合。他们也是异常坚定地支持殖民的。

  除此之外,国内的其他政治派系比如福建李家也几乎全部支持南非的扩张,一向身为保守主义者活生生的化身的布尔人更是扩张主义的急先锋,对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地最初扩张行动就是边境上的武装警察们先发起的,而武装警察地布尔人背景可谓众所周知。

  在举国上下几乎一致的领土扩张意愿之下,以非洲开拓公司为代表的南非殖民主义势力异常强大,涉及到移民扩张的具体事务,南非政府大大小小的机关无一例外地对此大开绿灯。南非在殖民地的扩张、征服、开发等行动在国内没有任何阻力,举国的物资和人员可以畅通无阻地输送至殖民地,拥有大量盈余地南非政府为殖民军团投入地资金分摊到每个战士头上几乎是国内待遇最好的工厂保安队员收入的两倍。大量年富力强的华人被吸引到南非的几块殖民地之上,而在南非铁路公司通向北面新疆的铁路完工之后,这些新开发土地上能够得到的源源不断的物资和人员,开发的速度和力度都远远超过欧洲列强在非洲地殖民地。

  即使是作为飞地的几内亚的加蓬,得到的南非的投入,也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在临近殖民地地投入,南非在每块殖民地上有多达五千人地殖民军团。还有数万的华人殖民者。在几内亚,华人军民与当地人地比例是40:1,在加蓬,华人与黑人的比例是20:1,而同一时期,英法等国在其非洲殖民地上的人数与本地人的比例高达一万比一甚至更高!以在法属刚果的法国人数为例,法国在此地的殖民投入力度最大,但此地的法国人也不过仅仅有上千人而已。

  拥有满清统治下的中国这样一个近乎无限的殖民来源地,再凭借身在非洲的本土优势。华人的南非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扩张速度是令人咂舌的,按照国土比例来说,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和俄国在亚欧大陆北方的扩张。

  1865年,南非共和国的前身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领土不过30万平方公里,1867年吞并共和港之后。扩大为35万平方公里。同一年与奥兰治统一为南非共和国,控制的领土面积已经变为5万平方公里以上。

  经过与边境上的黑人王国的交战。到1884年柏林会议之前,南非本土的面积是70万平方公里,夺得几内亚和加蓬之后,又扩大了50万,1885年,吞并博茨瓦纳之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70万,其中本土120万。同一年,吞并津巴布韦之后,南非殖民地与本土的面积之和达到了210万。

  征服赞比亚和马拉维之后,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之中,而且与美国的扩张颇为类似的是,南非吞并的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地很快就成为本土的一部分,外来的华人殖民者修建铁路,建造城市,用道路和居民点将大地分割成一个个小格,本地的原住民黑人则被赶到了荒凉偏远的地区,这一幕仿佛是美国人在北美大陆所作所为的翻版,只不过华人对待黑人要相对温和一些,至少没有赤裸裸地屠杀,但是被赶走的黑人可不会凭空消失。

  在博茨瓦纳,黑人的数量很少,外来的华人殖民者很快在人数上淹没了黑人,此地的种族矛盾几乎不再是一个问题,而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地,华人与黑人的矛盾很快便爆发出来,并在与英国人的战争之后,成为南非政府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

  正是出于扩张殖民地的目的,南非政府和非洲开拓公司才在加蓬和几内亚安排数量众多的殖民军团,这些战士用来对付当地人,实在是高射炮打蚊子一般,所以很显然,两者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战争之前,陈明雨和赵敢就在非洲开拓公司的授意下,在几内亚和加蓬的东北边境分别建立了东城和林城两座华人居民点,作为从此出发向东北方向扩张的跳板。

  战争爆发之后,非洲开拓公司的殖民军团被接受改编为国防军,形势发生了改变。在未摸清情况之前,两人都选择了停止扩张,转而防守殖民地首府的做法。

  经过与国内地电报往来,陈明雨与赵敢也互通了消息,两人最终决定,恢复战前对东北方向的殖民扩张行动。

  在几内亚,首府科纳克里约有三万华人移民,此外还有五千移民散布在包括东城在内的数个殖民城镇。在做出远征东方的决定之后,陈明雨向科纳克里的华人移民发布通知,国防军第十旅将以三千人的兵力向东北方向进军。两千人留守科纳克里。

  加蓬的赵敢也向其殖民地境内的华人移民们发布了类似地通知,加蓬首府利伯维尔的华人数量要少的多,只有一万人左右。

  这两份通知发布之后,当地华人居民地反应出乎两位指挥官的预料,他们竟错以为两位指挥官要丢下港口、城市和人民逃往内陆,许多人也认为仅仅两千人的守军不能够保证军民的安全,一时群情激奋。当地居民甚至推举出代表向两位指挥官提出抗议人民的误解让陈明雨和赵敢非常生气。天地良心,两位黄埔毕业生纵是动了千万个念头,这弃城逃跑的想法却是不曾动过,可人民的担忧,两人也是非常理解,两位指挥官在军事上可以雷厉风行,但涉及到普通平民地安危,两人可不敢擅自决定,左思右想无奈之下。两人只有再次发电报给南非,向国防委员会询问此事地解决方法。

  这份电报让李慕菲也很是为难,原本李慕菲的考虑是,两地孤悬海外,在皇家海军的封锁之下。根本无法对几内亚和加蓬的华人移民们进行支援。此地的守军被优势兵力的英军围城实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而为了防止此地的居民无谓牺牲,李慕菲又格外强调,事不可为准许守军投降,但现在看来,两位指挥官并没有听进这句话。

  李慕菲现在怎么劝说当地的居民?对他们说,你们这里压根就是准备放弃地,所以守军越少越好,免得被英军俘虏,然后让大家听天由命?这话虽然诚实,但只有脑残才干得出。

  苦思了一番之后,李慕菲终于本着宁可天下人负我,莫我负天下人的伟大精神,做出了这样的回电:令,陈明雨、赵敢可与当地居民商讨,有愿意随守军一起前往东北方东城和林城的居民,其沿途安全应由国防军第十旅和第十一旅全程保障,并由国防军为其建造新房,建造标准不得低于南非垦殖条例中规定的华人居民点居住标准,金城李家将负责折价赔偿华人居民在科纳克里和利伯维尔地房屋,同时,国防军战士在东城和林城修建房屋所出地人力将由金城李家给每个人付以一定的资金回报,这两笔款项都将在战争结束之后支付。

  这份损己利人地电文在殖民地首府一朝公开,立刻将当地的华人居民小小地感动了一把,虽然这个赔偿时限是在虚无缥缈的战争结束之后,但熟悉李慕菲的人都知道,李慕菲许下的诺言,是一定要实现的,这相比他们心目中国防军的“冷酷无情”实在是好上太多了。

  其实赔偿殖民地居民的金额相对富可敌国的金城李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李慕菲凭借这个举动,轻而易举地收买了这两处殖民地的广大居民,相对付出来说,回报可是十分惊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就连原殖民军团现在的国防军战士也很是高兴,要知道他们的薪水是按时日发的,平时挖沟盖房之类的活计也没少做,可当了军人,这些就是份内之事,哪像这次按时发钱之外还按件发薪水?

  殖民地唯二苦着脸的人,只有陈明雨和赵敢两人了,不说盖房估价这些累活了,这些事至少还有殖民地政府官员帮他们处理,可这保护平民撤离的事情,着实让两位指挥官头疼不已,他们不约而同想起了刘备在新野挈老携幼的事情来,在心里叫苦:校长,这收买人心的事,你做的可是轻松,掏点钱就行了,我们倒要跑前跑后。

  想归想,两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眼下唯一可行的方法,经过几年来的建设,两地首府通往东北方边境居民点的道路至少已经畅通无阻(为了以后的扩张,这些道路是非洲开拓公司优先建设的目标),英军又暂时无暇顾及此处,平民的安全方面倒是不容置疑,等到居民赶到了东城和林城之后,有了数量众多的华人移民的支持,国防军反而可以凭借两处城镇紧靠东北边境的有利条件,加快向东北方向的扩张力度,这对两人的雄心壮志来说也是很有利的。

  迁移的具体事宜,还是考虑到了居民的个人意愿,愿意留下的,可以留在首府,两千留守的国防军将保卫他们的安全,当然这些人不能享受李慕菲许下的赔偿金额。

  然而多数人都选择了随国防军前往东北方向这条路,这些开发殖民地的居民大多数都具有一种开拓精神,很多是青壮年华人,从首府到东城和林城的旅程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更何况有国防军的保护,十分安全。

  更重要的是,委员长的许诺,让他们在权衡了一番之后,选择了离开,毕竟留在此地的话,搞不好会有性命之虞,而迁往东北方除了辛苦一点之外,无论怎么算都有赚无赔。

  就这样,10月中旬开始,在国防军和委员长的威逼利诱之下,几内亚首府的近三万华人和加蓬首府的近一万华人收拾了家中的细软,装上大车,封好了各自的家门,随着国防军第十旅和第十一旅向东城和林城而去,南非后世的史学家一致认为这一次移民浪潮规模并不很大,但却影响深远,为南非向中非和马里扩张建立了坚固的基地。

  第五十九章 接连的胜利

  一万八千名英军被包围在三姐妹镇以北,沃尔斯利上将竭尽所能地试图解围,但希望渺茫,出于种种考虑,得知此事的英军高层——包括总司令部和情报部——并没有将这最新的战局透露给媒体,而是做了严密的工作,封锁了这个消息,他们还寄希望于沃尔斯利上将能够打开包围圈解救被围的英军。霄云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围已经无望,沃尔斯利上将索性为国内发去电报承认失败,顽固的英军高层至此才不得不确信,在南非大地上,他们又遭到了新一次的惨败。

  10月22日,噩耗终于传来,包围圈之内的英军经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肉体压力(他们已经断绝补给三天了),在指挥官的带领下,宣布投降,一万八千名英军全部成为南非的战俘,至此,南非总参谋部为了一战而毕全功而发动的这次战役终于有了一个不难么圆满的结局,原本渴望消灭五万英军,却只得到了一万八千俘虏,这样的结果苦涩得让总参谋部众人难以下咽,但对不知内情的南非民众来说,这依然是一次辉煌的胜利。

  战争还在继续,但对南非来说,西线的全部兵力都已暴露,再想找到一个这样的,能够将包括远征军总司令在内的众多英军包围其中的好机会已不可得。深知这一点的总参谋部众人想起包围战时发生的亨伯特事件。无不对对民团地不听指挥深恶痛绝。

  亨伯特本人按照总参谋部地命令。在率领着民团撤回汉诺威进行休整之后不久,便接到了南非法院的一张传票,有人指称他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罪,法院要求他出庭问讯,亨伯特知道,该来的总会来。他坦然地踏上了回首都比勒陀利亚的路。上将黯然撤回了三姐妹镇,与对面的十万以上地南非军队相比,他的兵力少得可怜,能够保住三姐妹镇已经是万幸了,对里士满和西维多利亚的解围已经成为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他现在只有坚守三姐妹镇。静待开普敦和海外的援军抵达。

  大英帝国在南非战争上的处境如同过山车一般急转直下。惊险而且刺激,无论是远在英伦三岛的政治家还是身在南非荒野上地小兵都绝不会喜欢这种经历,在过去地大半个世纪中,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好像还没有这样被人打得灰头土脸过。

  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彼此之间的关系无非是明争暗斗,但在这次战争中,他们的立场倒是出乎意料的一致,都暗自希望伦敦吃个大亏,毕竟,这几十年来。傲慢的英国人以自己的意志主宰这个世界,试图把地球改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四处开战,几乎把列强得罪光了,看到英国地惨败。各个欧洲强国都是心中暗爽。像荷兰这样与英国关系一向不和的国家更是公开声援并庆祝南非的布尔同胞取得的辉煌胜利。

  这段时日,伦敦的外交官乃至一些身在欧陆地英国人都遭到了所在国居民明里暗里地挪揄和嘲笑。对于欧洲各国之间弥漫的这种幸灾乐祸地情绪,气急败坏的英国人一面在主要报纸媒体上大造舆论,宣传这只是暂时的失败,女王陛下的军队终将像在缅甸、埃及、加纳这些地方一样取得战事的胜利,一面暗中加快了援军调往南非的速度。

  不过,大部分欧洲国家还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的,除了对英国人言语上的嘲笑和对国内支援南非的民间活动睁一眼闭一眼之外,掌管着欧洲各大强国的政治家们,基本上还是不会对南非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援助,没错,南非人打得很英勇,他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可这又怎么样?

  英国的国力依然傲视群雄,在欧洲人眼中,南非的抗争不过是延长了这个国家短暂的寿命而已,没有人会真的以为南非会胜利,政治是冷酷无情的,欧洲的大人物们信奉的是丛林法则,他们也不会对这个英勇抗击侵略的国家报以丝毫的同情。

  尤其是当欧洲各国的高层得知英国这次动用的军事力量,将远远超过英军曾在缅甸和埃及调用的军力,他们就更只能对南非大使耸耸肩,深表遗憾了,从英国人的举动来看,这次约翰牛们是势在必得的,列强根本不可能去触英国的霉头,为了一个小小的南非而站在这个强大国家的对立面上去,更何况他们也没有合适的干涉借口。

  如果德国此时是威廉二世这个头脑容易发热的家伙掌权,那么他倒有可能因为对英国的不满或是对李慕菲的感情宣布支持南非,可偏偏眼下掌权的是老j巨猾的俾斯麦,他走的是稳妥的道路,用自己高明的外交手腕在几大强国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自然不会去公开得罪英国,而中法战争之后上台的法国布里松内阁奉行复仇主义,主张要从德国那里讨还普法战争的损失,更是使得俾斯麦德国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欧陆本土,顾不得遥远的非洲南端了。

  国际形势如此,因而虽然在战场南非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但列强们却丝毫没有介入的意思,南非依旧不能指望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帮助或是调停,一切都只能靠南非自己。

  战争之前,华人和布尔人之中都弥漫着一股乐观的情绪,认为凭借布尔人与荷兰、比利时的特殊关系,再加上南非与德国长期合作经历,南非是能够得到荷兰、德国等国的公开支持的,但是战争爆发之后。除了荷兰有限地支持之外。列强们地反应实在是让华人们大大失望了一把,甚至连李慕菲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太过于乐观了,幸好他从来不曾真正指望过外国的援助。

  沃尔斯利上将的失败早在2日当天便传回了英国国内,一万八千人被消灭,这可是极其严重的军事失败,最先得知这个消息的是沃尔斯利上将的顶头上司。英军总司令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查尔斯亲王,第二代剑桥公爵,这位六十多岁地英国陆军元帅大为震惊,几乎没有勇气将这个消息告之首相,而同样愕然的首相索尔兹伯里也丧失了将此事告之女王的勇气,结果这桩倒霉的差事就落在了外交大臣身上。

  据说,当神情灰暗的外交大臣走进白金汉宫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正在喝下午茶。外交大臣向女王通报了最新的战事之后,女王陛下面色发白,呆了片刻,端着杯子地手在微微颤抖,她只用干涩地声音回了一句话:“知道了。”那一刻,外交大臣才发觉原来女王陛下如此苍老,她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六十多岁的妇人,前线战事的暗淡前景无疑对女王陛下的健康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惨败之后,沃尔斯利上将却保住了他的位置。首先,他的地位很高,绝非科利、布勒等人所能相比,其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连续解除两位英军高级将领地职务。英国岂不是要在国际上遭到更多人的耻笑?英军高层的那些老家伙不得不考虑一下大英帝国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放眼南非周围。能拿得出手地英军将领只有沃尔斯利一人了,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如果此时撤换沃尔斯利,且不说军心涣散地英军很可能会一路败退回开普敦,光是寻找替代沃尔斯利的人选就足够英军高层头疼地了。

  沃尔斯利身为英国陆军上将,若是要找一个足够分量的人物来接替他的职务,那么就要找到一位陆军元帅才够格,可惜的是,英军此时恰好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1886年倒是有三位英军将领获得元帅的军衔,但是这三位都是十九世纪头十年出生的军人,如今都已八十多岁了,让他们指挥英军,且不说他们是否能够在军事才能上超过沃尔斯利,单单只提一条,以他们的身体,能够平安地从英国本土来到南非吗?

  1870年至1886年总计有9位英国陆军元帅得到授勋,其中最年轻的是1841年出生的阿尔伯特爱德华维丁,然而这个人是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长子,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知道他的身份之后,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何年纪轻轻便成为陆军元帅,他并不是以军功得到这个元帅的位子的,让他去指挥军队无异于滑天下之大稽。第二年轻的是1883年获得元帅军衔的罗伯特内皮尔男爵,可他也是1910年出生的,同样年纪过大。

  而1870年之前的元帅很多已经不在人世了,更不可能前往南非担任远征军司令一职了,因为这些原因,沃尔斯利幸运地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俗语“祸不单行”用来形容英国人这一段时间的霉运实在是太完美了,10月26日,被包围许久的英国坚城莱迪史密斯也终于陷落,英军在此地苦守近一个月,攻城的南非军队也采用了花样繁多的办法。

  比如说,围城期间,在总参谋部的授意之下,民团和国防军部队不断地用大炮发射空包弹,散布传单,向城内的英军通告着战场上的最新消息,这段时间英军的噩耗实在是太多了,南非人们都不用扯谎,仅仅是把事实陈述一番就足以打击英军脆弱的心灵。

  德班失守、彼得马里茨堡被攻占、金伯利落入南非之手、一万八千英军投降,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即使大部分英军并不相信,可这惊慌担忧的情绪依然开始在城内的英军之间蔓延:如果彼得马里茨堡和德班港依然在我们手中,为什么城外的南非军队这么多?

  援军久等不至,不断的传言,这些都让英军的士气明显下降,城外的南非军队又不曾放松进攻,民团和国防军几乎是竞赛般的发动攻势,双方三支部队都要争夺第一个冲进莱迪史密斯的荣誉,夹在其中焦头烂额的怀特将军感觉自己的部队就像被放在铁砧上,用打铁锤狠命地砸,英军越来越无力挡住民团和国防军部队近乎疯狂的进攻了。

  从22日开始,在西线大胜的消息鼓舞之下,南非军队的攻势更加猛烈了,24日,英军的防线终于支撑不住,在东西两个方向几乎同时宣告失守,雷默的民团表现出了极其强悍的战斗力,仅仅比东面的国防军部队晚了不到十分钟攻入了莱迪史密斯,然后是韩天宇的民团部队,加入了这场狂欢般的进军。

  占据绝对优势的南非军队如同潮水一般沿着英军防线的缺口崩泄而入,城内的大街小巷从两个方向然后是三个方向涌入了汹涌的人潮,英军在城内微弱的抵抗仿佛大海之中的一堆泡沫一般被淹没,那潮水一边是土黄和绿色夹杂的迷彩色,一边是各种颜色都有的杂牌衣色,两股军队在城中央的小广场上汇合,广场上旗杆上飘扬的米字旗随即落下,升起了南非的国旗,宣告莱迪史密斯被南非的占领。

  莱迪史密斯英军的指挥官怀特将军在自己的指挥所内被南非军队俘虏,面对南非的士兵,他的反应极为平静,就其个人来说,他做了一切应该做的,也得到了南非官兵们应有的敬意。

  只不过这一刻,无人知晓已被俘虏的怀特将军心中想些什么,毕竟身为阶下囚的滋味并不好受,也许他在后悔南非部队包围莱迪史密斯的时候,自己就该听从布勒将军的建议,及早撤出。

  作者的话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