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非洲帝国 > 非洲帝国第38部分阅读

非洲帝国第38部分阅读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

  期的报纸上有黄与明的采访,是报社给总参谋部送来的。

  一个参谋笑着纠正道:“校长,这报纸可不是报社送的,是总参谋长买的。”

  “哦?楚清臣,你怎么忽然成了南非日报的忠实读者了?我记得你挺讨厌报纸和记者的啊?”李慕菲打趣道。

  正在一边看着地图的总参谋长脸微微一红,用略带责备的目光看了李慕菲一眼,闷闷地道:“校长,我是对记者没什么好感,不过报纸我也经常看的。这次买这份报纸,主要是想看看他们有没有泄密。”

  李慕菲肚皮几乎笑破,这个楚清臣,还真挺固执的,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得罪他了,让他把记者都看做言而无信的小人,那天的采访他就在旁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根本没有对那个记者透露什么机密信息。这报纸上又能捅出什么惊天秘闻?

  再说了,如今南非战场上,共和国一边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总参谋部将主要作战方向转移到了西线,这一点恐怕英国那边早已看了出来,现在英国人在东线的战局已经糜烂得不可救药,纳塔尔殖民地已是不得不放弃的死局,英国人以后除了被南非牵着鼻子走,将主要战略方向转向西线或者中路,也没什么别的选择。

  李慕菲不再理会楚清臣,认真地看起那篇报道来。

  夺取德班,恐怕是所有南非人。除了收复开普敦之外,最大的梦想了,这个离共和港仅仅咫尺之遥地英国港口一直是令华人和布尔人耿耿于怀,倒不是这个港口与共和港形成了竞争关系,事实上,自从南非取得出海口,建设了共和港之后。德班的吞吐量和贸易量与其相比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相形之下,驻扎在德班港地英国舰队和殖民地英军才是共和港人心中挥不去的阴霾。

  那些木制的老旧的74炮战列舰,放到欧洲就是列强们的笑料,却在共和港外面的海面上耀武扬威了20年之久,直到南非从德国购得两艘新锐巡洋舰之后才老老实实地龟缩回德班港。这口气忍了这么久,是个正常人都会对德班恨之入骨,共和港与德班港的世仇几乎可以和德法之间的仇恨相提并论了。s

  战争爆发之后,总体来说,广大南非平民对共和国占领德班还是充满信心的。但谁也没有想到,期待已久地时刻会来得这么快,在国防军强大的攻势之下,仅仅一周,几十年来的宿敌就挂出了白旗,缴械投降。

  所以占领德班港这个事件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包围莱迪史密斯以及西线消灭一万英军,一时之间,后两者的胜利在国防军占领德班港的光芒之下都黯然失色了,也因此几乎所有的南非报纸都用了头版头条来报道这条新闻。

  “国防军总计数百门地火炮,向德班港倾泻了数以万计的炮弹。在南非军队强大的攻势之下,很短的时间里,布勒将军的抵抗意志就被彻底摧毁了。焦虑地思考了一番之后,被吓破了胆的布勒将军派出了使者,正式向国防军投降开战仅仅一周时间。德班这个英国人在纳塔尔最重要的港口便落入了共和国的手中!让我们为前线的战士们欢呼!伟大的国防军!伟大地南非!报纸中充斥了这样振奋人心的话语。如同文革时期的标语一样斗志昂扬,描绘了一副很是辉煌的画面。却几乎什么重要的信息都没有透露,对其中很多东西故意模糊处理,比如火炮数量,李慕菲记得是接近三百门,文中说是数百门一笔带过,炮轰时间大概是一整天,文中用“很短的时间”来代替,还真是滴水不漏啊!

  看来报社内部的审查比总参谋部的要求还要严格,难怪楚清臣这次没有跳出来抗议,而是在一边老老实实地看他的地图,因为他根本挑不出什么毛病。

  都说南非日报是一家爱国者们主持的报社,想来确实如此,他们知道什么叫大局为重,知道新闻自由要让位于国家利益地道理。

  文中还配了一张受降式的照片,面容憔悴的布勒将军交出他的佩剑,意气风发的雷风行正面对着布勒,这是战争中第一个成就威名地南非将领,也是黄埔军校生中第一个在与英国人战争中建功立业地,看着这张照片,李慕菲心中也不由得涌起一股骄傲,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这一切根本不会出现,他既是历史地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他放下报纸,转头问向楚清臣:“现在东西两面的战局如何?”

  总参谋长清了清喉咙,答道:“西线方面,里士满和西维多利亚的英军已经被数量众多的民团部队包围,但是民团的攻城能力严重不足,身为骑兵的民团不仅无法携带足够的火炮,也缺乏国防军的战斗意志,这些城镇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攻下,而开普敦的英军已经增援至三姐妹镇一线,与郑博的民团部队对峙,我们虽然在西线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前景并不容乐观,被包围地两座英国城镇久攻不下反而分散了我们的兵力。”

  “金伯利附近情况倒是比较乐观,得比尔斯总部的保安队和英国平民毕竟无法与英国正规军地战斗力相比。林杰的民团原本也缺乏足够的战斗意志,但在得到要塞炮和盘古矿业公司保安队的支持之后其战斗力提高了许多,罗德斯的乌龟壳被攻破已是迟早的事了。”

  李慕菲笑了笑道:“参谋长,看你言语之间,你对民团的战斗意志似乎有些微词?”

  楚清臣直言不讳地正色道:“正是如此,校长,民团部队可以打顺风仗,但一旦遇上真正难啃的硬骨头就难免暴露出战斗意志薄弱的缺点,西线地几次战斗。都出现被优势兵力包围的英军拼死抵抗,最终从重重包围中夺路而逃的情况,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肯定说明了什么,如果是国防军在同样的情况下,用同样的兵力包围英军,我敢断定。英军一个都不会逃出来。”

  “而攻城战就更是需要铁一般的意志,不计生死地近身肉搏,民团士兵都是拿起枪地平民,这样血淋淋的战场会让他们心生畏惧。”

  “另外,纪律的缺乏也是一大弱点,西线歼灭科利所部一战中,就出现过几次这样的现象,比如,郑博曾向我诉苦道,他命令伊登堡的民团部队从南边包抄英军后路。防止科利将军逃跑,然而这个民团的士兵,看到英军第六旅被围攻,不听指挥,擅自急忙忙地投入战场,结果让科利将军沿着南路逃回了三姐妹镇,郑博对此极为恼火,但是根据华人布尔人民团自治的传统,他没有办法直接下令处罚相关的负责人。”

  看到李慕菲的表情也渐渐凝重起来,楚清臣又补充道:“我敢肯定。如果南非有兵败如山倒的那一天,会有许多民团士兵不听指挥自行回到自己地农场上。”

  李慕菲默然,他知道这种事情在布尔战争中发生过许多次,甚至有战斗尚未打响,整个民团便被敌人的大炮吓破了胆自行退出阵地的事情发生。民团的纪律性的确是一大弱点。

  “数量达到二十万的民团。根本没有发挥出他们本该具有的战斗力,如果能够由总参谋部直接领导各个指挥官。同时在民团部队中严格纪律,民团会比现在更加值得依靠。”

  李慕菲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又何尝不想,然而你又不是不知道,民团是人民自发组织的武装,如果他们没有自愿交出自主权,一切都免谈,南非国内任何组织都别想控制他们。”

  不过,楚清臣的话也在李慕菲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如果,能够将民团部队收编为国防军,那么南非共和国将拥有一支多么庞大强悍地军队?三十万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先进经验丰富的正规军,即使放在欧洲也是一支足可以跻身列强之一的强大军队。当然眼下,这个念头只能想一想而已,李慕菲却希望如果时机成熟,这个令人激动的想法能够实现。

  他转移了话题:“说说东线的情况吧!”

  “德班港被攻占之后,围困德班地雷风行军团,可以从此处腾出手来,向西北方向进军,那里有一座英国人地要塞,彼得马里茨堡,虽然是英国人在纳塔尔殖民地首屈一指的要塞,但当我们消灭掉德班地英军,包围了莱迪史密斯之后,那里剩下的英军并不多,据雷风行的部队报告说,只有大概一到两个团两千人左右,雷风行请示了总参谋部后,留下了四个团和接近一半的火炮围攻此处,大部分兵力转向南边,扫清纳塔尔殖民地之内残余的英军势力。”

  李慕菲注视着地图,上面,纳塔尔殖民地代表英国的蓝色已经退去了接近一半,代表南非的绿色从北面蔓延下去,漫过了德班、莱迪史密斯和彼得马里茨堡,他问道:“据总参谋部分析,雷风行的军团会在纳塔尔遇到多大的阻力?”

  楚清臣摇了摇头说:“总参谋部一致认为,纳塔尔殖民地的英军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德班和莱迪史密斯一线,在德班已下,莱迪史密斯和彼得马里茨堡被围之后,剩余的英军不会超过四千人,以雷风行的部队完全可以占领纳塔尔殖民地全境。”

  李慕菲点了点头,楚清臣接下来又说道:“如果能够占领纳塔尔殖民地全境的话,我们的战线便远远地向南推进了四五百千米,那时,南非在东线和中线的部队就可以连成一线,共同对中路女王镇一线的英军施加压力,我们的战线长度将能够缩短三分之一。”

  “那么,这个地方的问题,如何解决?”李慕菲用手点了点地图上一块呈现不规则长方形的土地。

  莱索托,在李慕菲前世的年代,这片地区依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不过在穿越后的1886年,这个国家如今还叫巴苏陀兰,是英国人的保护国,事实上,英国人1871年将其吞并为开普殖民地一部分,几年前出于种种目的,又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独立建国,如今,它名义上的统治者是最高酋长莱齐耶,是巴苏陀兰开国君主莫舒舒的孙子。

  这个国家横在南非共和国奥兰治省和英国的纳塔尔殖民地之间,境内全是起伏耸峙的群山,当地的居民相对其他南非地区的黑人土著来说要更富有斗争精神,几次大起义都搞得英国人顾头不顾腚,物产又很贫乏,所以英国人索性让其独立,近几年来,南非共和国崛起,英国人更是用大把军火武装巴苏陀兰的黑人,怂恿其与南非爆发冲突,在两者之间制造矛盾。

  这个作为英国人走狗的国家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还是要防范一下,免得他们趁火打劫对南非造成损失。

  总参谋部自然对此胸有成竹,楚清臣看了看巴苏陀兰,答道:“校长放心,我们目前还不想对其动武,不过依然在南非与巴苏陀兰的边境上部署了数个民团,如果巴苏陀兰敢在英国佬的唆使下挑衅的话,我们就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第四十四章 增兵

  “先生们,过去一周内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在紧急召开的内阁特别会议上,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一脸憔悴地说,得知德班被攻占、科利将军大败之后的数十个小时里,他一刻也未合眼,环顾一下在场的诸位,除他之外,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和殖民大臣为首的官员们也是神情委顿,英军在南非的失败对英国平民是震撼的话,对这些相关责任人来说就是煎熬了。

  索尔兹伯里更是首当其冲,这场已经被英国军史学家们称之为“黑暗的一星期”的失败,主要的责任人应当是无能的军方,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最高决策人,首相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场大败已经注定成为其首相任期内不可磨灭的一个污点。

  想起某年某月之后,英国的孩子们在学历史的时候会在教科书发现这样的一句:“在索尔兹伯里任首相期间,为了保护英国侨民的利益,大英帝国发动了对南非的殖民战争,开战之后短短一星期之内,英军在东西两线都遭受了巨大的失败,损兵折将两万人,德班港也被占领,史称黑暗的一星期”索尔兹伯里的脸部肌肉就不由自主地痉挛起来。

  在索尔兹伯里眼中,征服南非不过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殖民战争,英国人在南非周围集结了十五万以上的兵力,这样庞大的兵力,应该是英帝国为一次殖民战争投入的军队上限了,却依然败得这么惨,首相大人心中,不由得萌生了停止战争的想法,也许这场战争根本就不该发动?

  就连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德华王储得知这个消息也震惊不已,所幸女王陛下依然坚决地支持首相发动的这场战争,索尔兹伯里想起了自己面见女王的一幕。当自己忐忑不安地报告了目前的局势和英军的失败之后,女王的眼睛睁得大大地,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胸口,仿佛喘不过气来一样,吓得身边的内侍们急忙叫来了医生,索尔兹伯里这才想起虽然女王身体还算健康,但毕竟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好在,维多利亚很快就缓过气来。恢复了威严的神情。

  酝酿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女王陛下有些激动地对首相说:“伯爵阁下,一场小小的失败根本无法阻止大英帝国达到她的目的。同样地事情,我们在埃及缅甸都遇到过,然而最终,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屈服了。这次小挫折根本无法动摇你的决心。对不对?我的首相大人?”

  “是地,女王陛下!”索尔兹伯里听出了维多利亚女王话中对自己的支持,有了这个,事情就好办多了,他立刻觉得自己又恢复了信心,曾经升起的停战的念头又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坚决地支持你,去吧,伯爵阁下,去做你觉得应该做地事情。”

  正是得到女王地暗示。索尔兹伯里在内阁会议上,对南非的立场是毫不动摇的:“先生们,我想向大家透露一点,女王陛下和我,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都是一致的:我们会打下去。s直到征服南非为止。”他环视了一周在场的众人。

  这个暗示很明显。女王陛下虽然并没有实权,但是一般而言。当她难得一见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之时,英国的大臣们都会尊重女王的意见,这次也不例外,更何况,两万人地损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到可以震动朝野,却又小得不会让这些冷血的政治家放弃自己的目的,要知道,与兰德金矿的巨大财富相比,这不过是微不足道地牺牲。

  “接下来,我想询问一下大家对这场战事地意见,”索尔兹伯里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众人:“是否有人反对我们将战事进行下去?”

  数位大臣们有的正襟危坐注视着桌上地茶杯,不发一言,有的目光微动和自己的左右交换了一下意见,最终大家没有一个人吭声,默认了继续战争的主张。

  首相大人点了点头,毫无疑问,在殖民问题上,英国人们的态度永远是出奇的一致,无论是首相的反对者和支持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义者:“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继续这场战争,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场的诸位,如何应对眼前不利的局面?”

  他话音刚落,国防大臣迈克尔希克斯比奇爵士便接上了话头——看样子他忍了许久了:“毋庸置疑,我们在南非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兵力不足,”

  现场一片被压抑的哗然,兵力不足?十五万大军陈兵南非,国防部长却依然说兵力不足?在几年前英国征服埃及的战争中也未动用如此众多的军队啊!还有面对同样是华人为主的满清王朝,英国人不过出动了数万人的军队就打得他们割地赔款,华人的战斗力低下的印象在英国人眼中已是根深蒂固。

  他们却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埃及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源贫乏,此时人口只有670万,而南非却是发展程度相当之高的文明国家,人口更是前者的两倍不止。

  而满清人口虽多,但在鞑子数百年的愚昧统治之后,其落后程度犹胜埃及,窃据中原王位的满清贵族更是不敢放手让汉人老百姓抗击侵略者,生怕觉醒的汉人们连满清一起推翻了,这样的情形之下,英国殖民者派出军队登陆中国沿海侵掠一番,就吓得满清贵族割地赔款,务求息事宁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当然面对这些事实的时候,英国的大人物们就出现了选择性失明,在他们心目中,南非依然是二十多年前那个穷苦落后混迹于一群黑人部落王国之间的殖民地。

  见到大家惊讶的反应,比奇爵士毫不奇怪,他有些压抑地说:“不得不承认,此前我们对前线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我们曾经认为南非没有正规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征集起一支正规军队,而民团部队的数量也不多。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事实证明我们错了,南非民团不但数量众多,战斗力也不容小觑。东线一带,布勒将军重兵防守的坚固据点德班港被民团部队攻占便说明了其民团部队的战斗力,”

  (因为对南非情报的极度匮乏,直到现在,英国方面还不知道国防军的存在。)

  “而要在东线保持对当地近三万英军地压倒优势,没有六七万南非民团是不可能的。”国防大臣抛出了一个结论。在场的人又是一阵惊讶。

  “西线方面,根据已经被撤销一切军职的科利将军在军事法庭上的陈述,此地的南非军队在包围了西维多利亚和里士满之后依然有余力与三姐妹镇增援的英军对峙。初步判断这一线的南非民团数量应该在八万以上,加上中线和南非共和国部署在北部几个殖民地的民团,我们认为南非方面总计有十六万以上地民团部队。”

  比奇面无表情地说:“因此我军高层的看法是,十五万英军。要想维持在南非周围的守势尚有余力。但是要完成占领南非地目标就根本不可能了。”

  “所以,眼下,我们应该采取的最重要行动就是增兵?”一直聚精会神聆听着国防大臣意见的索尔兹伯里伯爵问道。

  “是的,这是军方地意见,情报部修改了原先地判断,认为南非的战事至少需要二十五万以上的英军部队。”国防大臣神色严肃地点了点头,答道。

  诸人再次被国防大臣的结论震惊,内阁会议上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首相大人轻轻拍了拍手,让大家停止交头接耳。等到众人的目光重新转移到他身上之后,他说道:“大家都听清了比奇爵士的建议了吧?我想请问一下财政大臣,我国的财政状况如何,能否支撑二十五万军队的远征?”

  财政大臣兰道夫丘吉尔答道:“目前我国的财政状况良好,此外这场战争还得到了得比尔斯公司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地资助。二十五万的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军费支出。完全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战事进一步扩大。甚至持续一年以上,我们的财政就有吃紧之虞。”

  索尔兹伯里伯爵转向了国防大臣:“那么军方认为二十五万大军能够在一年之内征服南非吗?”

  比奇爵士点了点头:“这不成问题,二十五万英军应当可以对南非的军队形成压倒优势,再加上我们强大地海军,征服南非是一件十拿九稳地事情。”

  “那么请大家就增兵一事,举手表决一下吧!”首相大人提议道。

  几分钟之后,大英帝国的决策人员做出了向开普殖民地再增兵十万地决定。

  随后的战事证明,英国人再次低估了南非的强大实力,远在一万千米之外的英国大人物们根本不了解南非这片大地上正在发生着什么,英军高层和情报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更是自以为是得让人发笑,他们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地图,又想当然地盘算了一番,就做出了仅仅需要二十五万英军就可以占领南非全境这个判断。

  如果有人把这句话对陷入重重包围的伊安上校和怀特将军说一遍的,一定会赢得他们愤怒的痛骂。

  就连几日后抵达开普敦的南非远征军总司令沃尔斯利上将也对这个判断表达了自己的惊讶与愤怒。

  说起来,沃尔斯利上将应该是这场战争初期最无辜和郁闷的一个人了,开战之后,载着他和本土调来的援军的舰队还在漫长的旅程上航行,南非这边就接二连三地惨败,而所有这一切灾难,即使跟他毫无关系,也要由他负起相应的责任。

  德班投降之后,沃尔斯利抵达南非之前,这短短几天,英军在南非处境继续恶化:雷风行的军团在纳塔尔殖民地横扫残余英军,金伯利和彼得马里茨堡在南非军队的猛攻之下摇摇欲坠。

  沃尔斯利抵达开普敦之后,恰好被革除一切军职的科利将军要搭船回国,沃尔斯利上将急忙与科利进行了一次谈话,虽然科利将军因为西线的战败而成为英军上下的耻辱,但是他毕竟是目前所有与南非军队交手而活着回来的唯一英军将领——其他的不是被围就是被俘,惨一点的就是阵亡,从科利那里应该可以得到比较真实的南非军队的描述。

  结束了与科利将军的谈话之后,沃尔斯利上将面色凝重地走出了房门,据将军的副官回忆说,当时沃尔斯利曾私下表达了对科利将军的同情:“科利或许冲动了一点,但是无论换做是谁,在那个场合之下都难免兵败的下场,而且正是因为科利的冲动,做出了歪打正着的决定,使得开普敦的英军能够及时调往北面的三姐妹镇,在那里稳住防线,如果按照陆军最初的设想,将开普敦的军队运向中线和东线,那么不但中线和东线的局势毫无希望,就连西线也将陷入灾难之中,南非的军队将会如入无人之境地进逼至开普敦城下。”

  沃尔斯利将军的这段话在几十年之后被公布出来,历史学家们借此为科利将军平反,改变了一直以来认为科利将军是西线惨败的罪魁祸首的结论,转而认为其不过是英国军方高层为了转移国内的舆论压力而推出来的替罪羊,事实正是如此,“黑暗的一星期”不该由哪个特定的英军将领负责,而该由整个无能而固步自封的英军高层负责。

  这次会见之后,沃尔斯利将军立刻向英军高层和首相反映,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征服南非,需要动用总计六十万的军队,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立刻被英军高层驳回,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句质问:“太可笑了,你觉得这会是另一场克里米亚战争吗?”

  第四十五章 征服纳塔利亚

  纳塔利亚重回南非怀抱!新一期的《南非日报》头版头条打出了这样的标题,共和国国内的各家报纸也全都使用了类似的新闻作为报面上最醒目的内容,据相关人士统计,10日这一天,南非国内的报纸销量激增30,而不久前刊登收复德班港新闻的那一日的报纸销量同样也有大幅增

  总体来说,战争爆发之后,业绩不但没有下滑,反而有大幅增长的各行各业中名列前茅的就有报业,无数原来不买报纸的人突然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来,许多南非老百姓这才发现报纸这种新生事物的好处,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在回顾这场战争时一致同意,战争为报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而南非共和国的教育推广和工业发展又造就了数量众多的识字的中产阶级,这是报业成长的肥沃土壤,在这个南非报纸出版行业飞速发展壮大的时期,以《南非日报》为代表的南非本土报纸迅速成长为销量巨大世界知名的大报。

  仅仅在总参谋部,南非日报就为自己赢得了一大批的忠实读者,其中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李慕菲和楚清臣,自从7日之后,总参谋长便默不作声地每日都买起了南非日报,虽然依然嘴硬地坚持自己对记者恶劣的观感,说什么要对报纸的新闻做一下审查,但显然他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

  而李慕菲每日来到总参谋部之后,也习惯性地先到楚清臣的桌上看看有没有当日的南非日报,如果有,就老实不客气地拿起来,然后故作看不见一边的楚清臣,心安理得地找到一旁的沙发,坐下去舒舒服服地看起报纸来。

  看了几日之后。就连在国会锻炼得脸皮有一定厚度的李慕菲也不好意思起来。主动提出和楚清臣分担买报纸的费用,对楚清臣地薪水来说,一份报纸并不贵,对总参谋部地日常开支来说也是可以忽略的小钱,不过南非日报是一家综合性报纸。根本不能够以办公支出的名义由总参谋部付钱,两个人都是严于律己的人,这样假公济私的事情可做不出来,从那以后。总参谋部地参谋们每天都有南非日报看了。而且这报纸还是李慕菲和楚清臣掏钱买的,许多参谋日后都津津乐道于“校长和参谋长买的报纸,我看了一年多”诸如此类的话题。

  这一天,在《纳塔利亚重回南非怀抱,当地居民夹道欢迎国防军》地大标题之下,配着一张巨大地题头照片,数千名纳塔尔殖民地的布尔裔居民夹道欢迎列队入城的南非国防军,图片说明是“纳塔利亚小城金斯科利的居民热烈欢迎国防军入城”,李慕菲不禁感慨南非日报确实有未来的大报相。至少这新闻报道方面的手法已经炉火纯青了,足以和此时的泰晤士报,日后的n、bbc等世界知名媒体的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地手腕相提并论了。

  为何如此说呢?别人或许不清楚,李慕菲可是心知肚明,纳塔尔殖民地。是英国人吞并了布尔人建立的纳塔利亚共和国之后。改的名字,这片土地最初是由布尔人进行开发的。而且早在南非华人由开普敦迁移出来之前就已经落入英国人手中,因此纳塔尔殖民地上的华人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听起来这片土地无论是在英国人占领前后其主人都是白人,不过事实上,这片土地上人数最多地是本地地土著——祖鲁人,他们的人口达到了八十万,布尔人是五万,英国人则只有三万,对于数量众多地祖鲁黑人来说,这片土地是英国人统治下的纳塔尔还是南非统治下的纳塔利亚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用漠然的目光注视着异族的军队来来去去,如果南非日报的记者肯将镜头对准那些黑人,则报纸上的新闻肯定要改一改名字了。

  严格说来,这样的标题也无可厚非,在这片土地上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民族(华人、英国人、布尔人)看来,黑人都是可以忽视的一群人,纳塔利亚地位如何,自然要问生活在其上的布尔人和英国人的意见,考虑到双方人口的比例,可以确定地说,纳塔利亚的民意(指的是排除黑人之外的民意)是希望和南非统一的。

  布尔人对黑人的态度最为保守极端,这场战争中,他们甚至打算在国会推动一项议案,规定如果在战争中抓到黑人战俘一律就地处决,最终在对待黑人态度相对温和的华人们的反对之下未获通过。

  而英国人的态度恰好与布尔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不但不反对黑人参与双方的战争,反而大力支持黑人加入自己的军队,也因此在战争中吸收了不少敌视布尔人的黑人加入了英军,为其跑前跑后,不过总体来说,黑人们对于战争的影响力还算不上举足轻重。

  乍一看似乎会被英国佬的态度所迷惑,觉得英国人果然够绅士,多开明多尊重黑人啊!但事实上,英国人不过是利用了黑人对布尔人的敌视态度,让他们当炮灰而已,他们对黑人的真实心态从下面的话就可见一斑。

  这段话是李慕菲在陈羽青家中一本藏书上发现的,说是藏书,其实不过是英国小学的地理课本,陈羽青身为南非教育之父确实是名至实归的,他很看重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因此世界主要国家的课本他都会想办法搞来参考参考。

  那本课本上有介绍巴苏陀兰黑人的一段课文,说他们是“南非附近黑人中最有智慧的,非常聪明开化”,这样的赞誉实在是难能可贵了,然而接下来又评价道:“经过足够的教育和训练之后,他们可以胜任殖民地邮差和保安之类的工作”

  原来如此!黑人之中最有智慧的人可以胜任的工作不过是邮差和保安之类跑腿出力的活计,至于殖民地真正的管理者,当然必须得是白人咯!

  英国人骨子里那种白人至上地观点就在这样地字里行间之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这一点上,他们表现得还不如布尔人。南非的布尔人经过和华人数十年来的相处。已经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除了白人之外,至少还有华人和他们一样优秀,不,甚至要超过他们。

  不管怎么说。在华人将军雷风行统帅下的一万两千国防军在三日之内横扫纳塔利亚境内,这次干净利落的征服被南非国内称之为“纳塔利亚大行军”,纳塔利亚南部残余地英军不到四千人,又没有北面德班和莱迪史密斯那样坚固的要塞。散布在各个人烟稀少的小城之中各自为战。雷风行的军队几乎是以行军速度迅速地将战线向前推进,负隅顽抗地英军部队像潮水般被吞没,经历了德班一战之后,南非地这支部队已经渐趋成熟,国防军的强大战斗力在这次的“纳塔利亚大行军”和其后攻克莱迪史密斯一战之中才真正体现出来。

  9日傍晚,雷风行军团前锋部队已经推进到了东伦敦北面的姆巴谢河,与如临大敌的英国中路部队隔河对峙,而南非国防军右翼的先头部队一个团在巴苏陀兰西南的小城莱迪格雷与此地的南非民团胜利汇合,南非中路和东路的军队终于胜利会师。

  刨除莱迪史密斯和彼得马里茨堡依然顽抗地英军之外。英国整个纳塔尔殖民地全部落入南非的控制,虽然还未肃清这两个地方的英军,但共和国政府迫不及待地宣布,南非已经光复了纳塔尔殖民地,并将其名字改回为纳塔利亚。正式划为共和国的一个行省。

  至此。南非共和国已经拥有了七个行省(奥兰治、德兰士瓦、纳塔利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和两个殖民地(加蓬、几内亚)。

  11日,围攻彼得马里茨堡的南非国防军攻破了这个英国在纳塔尔殖民地最坚固地要塞。两千英国守军阵亡700余人,其余地全数成为阶下囚,国防军方面伤亡500余人,在彼得马里茨堡陷落之后,英国在东伦敦以北的广大土地已经全部被南非占领,仅仅剩下了怀特将军和其部队困守地莱迪史密斯一座孤城。

  同一日,从德班增援的八千国防军南下进入纳塔利亚境内,一部分继续南下增援前线的雷风行主力部队,一部分与攻克彼得马里茨堡的国防军汇合,转向西北,加入到对莱迪史密斯的围攻之中。敦,在南非远征军总司令的位子上还没坐热乎的沃尔斯利上将短短两天就接二连三地接到了东线不利的消息,尤其是纳塔尔殖民地的丢失,意味着英军高层原本制定的东线进攻,西线防御的战略计划已经名存实亡,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笑料。

  这就是无能的英国高层为沃尔斯利将军留下的烂摊子!更令人郁闷的是,沃尔斯利在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同时,还要承担其战事失败的责任,而这本来跟他毫无关系。对他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不会像科利将军一样成为战事失败的替罪羊,被可耻地解决一切军职。

  身为此时英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有理智的将军,面对如此不利的局势,他不得不自己动手修改这帮脑满肠肥的蠢货留下的破烂计划:东线是肯定要放弃了——即使不放弃也不可能了,形势比人强啊!

  原本制定的中线防御的计划应该继续执行,中路的英军兵力不足,从西线运送部队到中路,并从东伦敦那里进攻纳塔利亚的话,不但耽误时间,还白白浪费力气,在西线造成的英军兵力空虚还会被南非军队乘势而入,重蹈科利兵败的覆辙。

  此外在伊丽莎白港北上进攻南非奥兰治省的话,要经过从巴苏陀兰延伸而出的中央山脉,非常不利于进攻,却有利于防守一方,而同样,英国在此处防守北面南下的南非民团也可以以逸待劳,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南非和英国双方战争初期在中线一带都未采取大的举动。

  沃尔斯利将军将主攻的方向放在了西线,此地的民团部队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从开普敦调往三姐妹镇与其对峙的英军数量同样不少,被包围的里士满和西维多利亚两座小城同样可以分散南非民团的兵力,此外,与沃尔斯利将军同期抵达南非的英国船队还带来了接近两万的本土援军,可以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英国军队在正面战线上的兵力并不输于南非民团。

  从科利将军的陈述中,沃尔斯利得知,英军在野外遭遇战中的表现极其差劲,两军相遇被闷头臭揍一顿的往往是英军,这很大程度上因为远途调来的英军对此地环

  电子书下载shubao2

  最新网址:www.shixunet.net